潇洒而去的
是你的背影
孤独而立的
是我的心
曾千百次拒绝
终也逃不过
只好
掬一把相思
挥洒入天际
让孤独的心
再次孤独
不要再去舔舐滴血的伤口
不要再发出懦弱的呻吟
曾经的疤痕
怎能模糊鹰倔强的性情
暗处的弯弓
怎能挡住鹰遥远的航行
是鹰
就要搏击长空
把生命之弦弹拨的更加纵情
是鹰
就要仰天长鸣
毫不留情的撕碎黑夜的安宁
我甚至愿做一只孤雁
只要能被你的箭射中
请你不要再犹豫了
含着泪张开你的弓吧
我不再躲闪
只祈求能被你射中
即使只能在你的怀里
躺卧片刻
然后死去
我愿做唯一的一只孤雁
只因为你是唯一能捕获我的猎手
拉满你的弓吧
我不再哀鸣
请用我带血的羽毛
来装饰你的弓吧
我愿意用我滚烫的血液
来湿润你的箭尖
然后沿着箭身
缓缓流下
在容栖我的土地上
一片殷红
风 呼啸
雪 飘零
一只狼
在旷野狂奔
多少个春秋之夜
从黑乎乎的枪口前惊醒
古月依旧
今月依旧
旷野的月色低沉
拖着沧桑的灵魂
退却逃离
是谁苦苦相逼
从亘古走来
再一次铤而走险
用最后的寓言
填补苦楚苍凉
一只饥饿而孤寂的狼
向荒原深处的孤寂
绝望地仰天长啸
费尔巴哈有这样一句名言:”思辨哲学的秘密是神学”。但反过来说基督教神学的秘密是思辨哲学,也许更合乎史实,顺乎情理些。最高的东西是普遍的东西,最普遍的东西当然是惟一的东西。漫步学派的伦理学正是围绕着思辨这个核心构筑起来的,它把思辨原则贯穿于实践和行为,成为主宰,使之成为属人事务的哲学,可简称为”人事哲学”。所以,自身(to auto )这一理念,不但是思辨哲学的核心,同时也是思辨哲学的标记。它不但开拓了西方思辨哲学和理论思维的传统,同时也孕育了整个基督教文化。
记不清是在哪本书里,曾经看到过周国平先生的一句妙语:”春天是诗人的季节,秋天是哲学家的季节。”我喜欢也经常写诗,偶尔朋友们也会以诗人的名号恭维我,但我知道,我这个诗人得加个引号。我也喜欢研究哲学,但哲学家这样的符号,我经常是很虔诚的仰视着、膜拜着。顶多我会以哲学的名义胡乱做些事情,这样会显得我品味格调要高一些。
春天又来了,我这个冒牌诗人也欣欣然起来,决定以哲学的名义在春天尽可能努力地作一些思辨,也许,叫想法更恰当一些,思辨有点高抬自己,充其量只能叫做思考。
首先,就思考一下生命吧。
生命和春天有着某种不可捉摸的微妙关系,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格言可为证。生命的春天是种子,开悟是花朵。种子达到了它终极的表达,进步才会到达尽头。
生命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命运也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也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生命的春天是梯子的最低格,而开悟是梯子的最高格,尽管梯子是同一个。在此中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开悟,也是这样的一个渐进过程。梯子的每一级,都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经历的。我所供职的公司,在市中区一座大厦的25层。每天早上,挤电梯的场景是极为壮观的,显然大家都愿意以乘坐电梯这样的方式直接抵达目的地,而没有哪个人愿意一层层的爬楼梯。有时候我在想,生命力可否有这样的电梯,让我们直接抵达叫做”开悟”的那一层呢?显然这是不行的,有这样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埋藏在种子中的得以在开花中,在芬芳中爆发。那个芳香即是开悟。它来自生命的根处,但不是它的同义词。
花朵来自种子,尽管种子不是花的同义词。种子是子宫,但是,花——尽管与种子,与子宫关联——却是一个完全新的经验。
觉知通常是客观性的。你知道别人,你知道世界,你知道远方的星星。当觉知转向内部,开始知道本身——换句话说,当意识成为它自己觉知的客体的时刻,开悟的花朵绽开出她的美丽,绽开出它所有的不朽的荣耀。
科学家承认生命,但是,他还不具备承认开悟可能性的能力。
无神论者承认生命,但是,他同样不能理解那个最终的爆发。
其次,我想说说乡村,也就是所谓的乡村哲学吧。
乡村哲学的最大特色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甚至渗透着某种宗教气息。
但现在我们所经常看到得关于乡村的文章,都是对狗对马对驴对牛对风对草对虫子对一切生物与植物的想象性的赞美,让我们感动之余,也有一种怀疑:现实里的乡村也是这样美丽吗?贫瘠而落后的乡村真的是一处香格里拉式的桃源?我个人以为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在试图逼近中国农村落后地区的真实境况时,不可能只是一味地赞美而缺乏必要的批判与反思。
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一文里,他悲悯地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乡村与农民的身份并不天然具有道德优越感,现实中的乡村与农民已经不代表美丽的田园风光与纯朴善良,我们不能对城市抱以信任,但对乡村同样不能抱以信任。水至清则无鱼,都市存在各种各样的流行病,乡村又何尝是一方净土一处桃源呢?很多人都是从乡村出来的,对乡村的怀旧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怀旧是不够的。
最后,我鼓起勇气,写下了我想思考的第三个方面:自由。
何谓自由? 若是以个人绝对不受拘束的生活谓之自由的话, 这是在有国家之前,或者像列宁所说的在国家灭亡以后才能出现的。对于过着国家生活的人类来说, 并没有这种无条件的自由。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国家, 就是一种规范的束缚, 束缚着我们过国家生活的是法律。个人的生活受国法的限制, 这在有自由的国家和无自由的国家里都是如此。自由与不自由的分别是要看限制个人自由的法律是从何而来。有自由的国家之法律, 来自国民自由的意志;无自由的国家之法律是出于国民中某一人或某一阶级。
伊拉克战火隆隆,炮声犹在耳边。再想想我一位提倡自由的朋友已经付出了牢狱的代价,在这个春天的季节,我就不多谈了,也许,在秋天、在冬天,有的是机会。
山上不只是生长一种树木,院子里不止只开一种花,各种树木的参杂配合,成就了森林的伟大美丽。白花吐芳竞艳,才构成春天田园蓬勃的景象。
(文/后土豆时代)
《阿Q经商记》连载之一:阿Q做了白酒经销商
“砰砰砰”,土谷祠的门被拍得震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了,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同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斗……于是阿Q醒了。
那是一个有胆就有钱的年代,全国正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做了老板,腰挂BP机手捧大哥大,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妈妈的不就是工厂吗?俺老Q也去办一个!”
可是,办什么厂好呢?好像未庄人什么都不缺,阿Q把自己的那癞痢头抓了七七四十九圈也没想出一个好主意。郁闷的阿Q决定去借酒浇愁,一进酒店,漂亮的女服务员就热情地迎上来:”先生,要茴香豆吗?我们这儿有正宗的孔乙己牌茴香豆,是孔乙己先生的茴香豆商贸连锁企业的生产的,如果您……”
女服务员话还没说完,阿Q就急急的跑了出来。妈妈的,这年头,连鲁镇的孔乙己都办厂了,我们先前——比他们阔的多啦!呵,孔乙己算是什么东西!
愤愤不平之际,身边刚好路过一个酒鬼,阿Q偷偷地伸脚把他拌了一跤。看见那人的狼狈相,阿Q就又开心的唱了起来,”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悔不该,呀呀呀……” 酒醉错斩了郑贤弟?酒醉?酒?
对,就办个酒厂。不管是王胡、小D,还是孔乙己,哪个人不得喝酒呢?想到这儿,阿Q禁不住两眼放光。
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少钱,如果要请工人,要请酿酒的师傅,还有租地买设备,那是一笔不得了的开支呀。如果有这样一笔钱,阿Q早想娶一个漂亮的媳妇了。。。。。,他美美地幻想着。
但眼看着别人开厂赚钱了,特别是那个孔乙己都开厂赚钱了,阿Q实在是气不过:”妈妈的,我就不相信,自己要比别人差多少?!”
接连几天,阿Q晚上老是睡不着觉,看看破破烂烂的家,真还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上哪儿去借点钱呢?”这个念头一直在他脑里绕来绕去,迷迷糊糊地,不觉已到天明。
第二天一大早,阿Q就在未庄的富康钱庄转悠。富康钱庄的银子到底有多少,阿Q不清楚,但要开厂肯定是够的。但他明白,自己要借钱,总得有点东西做抵押,阿Q自认在未庄还有点点信用以外,真得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
从早晨到黄昏,阿Q一直在想自己如何可以在钱庄借到银子。想来想去,突然想起未庄的静月庵后有几块空地,以前帮小尼姑挑水的时候,小尼姑说那片空地,庵里排不上用场,就荒在那里了。”何不借庵里的空地用用!”,阿Q灵光一闪,飞也似地向静月庵奔去。
天已经全黑了,阿Q顾不了许多,把静月庵的门敲得”砰砰”直响。小尼姑听不过去了,开门对他说:”有什么事情明天早上来吧”。阿Q很无奈,只好打道回府。
但这一晚他睡得踏实多了,因为他已经想好了明天怎么去和寂安师太说,他要借用庵后的空地。
第二天早上,阿Q起了个大早,穿上了只有过年才会穿的蓝布长衫,戴了顶旧毡帽,皮翻翻的癞痢头也不见了。俗话说:”人靠衣装”,这么一打扮,阿Q还真有点神气。末了,他还没忘将灶上的半瓶青油提上,也算是孝敬寂安师太的见面礼。
没想到,寂安师太竟然是那么慈悲心肠的人,阿Q告诉她,他想租庵后的几块荒地,开厂挣钱,每年给庙里分红三成,当然,寂安师太私下还有一成红利(这是他见四下五人时,悄悄给寂安师太说的),师太听说荒地可以变银子,以后也不用为庙里的灯油钱担心了,自然十分乐意。不过,出家人怎能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呢?当她看道阿Q企盼的目光,淡淡地说了一句:”出家人视钱财如粪土,但助人为乐也是慈悲,阿弥托佛,善哉,善哉!”。
有了地,阿Q的第一步计划就搞定了。他急急地赶到富康钱庄,将静月庵的地契掷给头柜,说:”掌柜的,你看看我这许多地能借多少银两?”,头柜老儿接过一看:”整十亩地,位置也不错”,他看看了阿Q,身穿长衫,头戴毡帽,一本正经的样子,随后眯缝着眼睛又看了看这些地契,大声唱道:”写。。。不圆不方,瘦地十亩,值纹银500两。。。”阿Q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500两,妈妈的,我发了,我发了!”他兴奋地欢呼着,拿了银票冲出了富康钱庄。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知道自己不适合做白酒生产厂家,就决定做经销商,而且要做未庄的总经销。阿Q将公司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这条河紧临国道。阿Q将地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水陆两路的交通都极为方便,此时的阿Q仿佛已深谙物流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
公司很快建了起来,阿Q请人为公司起了一个名字:”阿Q酒业公司”,随后他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管内勤,小尼姑跑业务,阿Q不禁为自己的知人善用而沾沾自喜。
由于阿Q是未庄有历史考证以来的第一个白酒经销商,第一个吃螃蟹者要么会大亏,要么会大发。倒霉了一辈子的阿Q能不能摆脱时运不济的命运?请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文/后土豆时代)
这是谁的坐姿?这美丽而撩人的坐姿。 这座椅为谁而设?为你—— 爱与美的女神以及秀丽端庄的你。 是海吗?这么宽容而又潮湿的笑魇, 更兼拥有海夜深人静时的呢喃—— 要知道,是没有人能够拒绝海的, 只能赤裸着脚丫任由海一遍遍的抚摸。
是云吗?这么潇逸而又超凡脱俗,
更兼拥有云那份淡淡的感觉——
要知道,是没有人能够拒绝云的,
更没有人会拒绝坐下来慢慢地欣赏云。
是谁,在此静坐,
静坐了一室的宁馨,
坐化了一室的传说,
我将回报以掩饰不住的深度。
倘我能够靠近这坐姿的背影,
我将借巧匠的慧心,
在这背影上,缀满
带有百合花的风铃。
以便走动时,借助风
发出悦耳的叮咚
岁月流逝、人烟散尽,
唯我留步。
用全部的手指拔响——
暮色将至,
而没有人为我点燃灯火,
尘寰遂掩饰所有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