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6-03-23

上海东方早报昨天报道称:无锡市日前出台了《2006年全市学校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称《通知》),要求教师不得与异性学生在僻静场所单独谈话。

  该《通知》在“门卫与师资安全管理”条款中规定,各校要严格按照教师任职资格选聘学校教职工,凡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坚决调离或辞退,发现有精神疾患或神态异常的教职工,要坚决调离岗位或让其病休,任何教职员工不得将学生特别是异性学生留在教室、宿舍或其他僻静场所进行单独谈话、辅导或帮助料理其他事务。

  据无锡市教育局宣传群工处王书记所言,此规定缘由是“尽管男教师奸污、猥亵女学生,教师因患有精神疾病而伤害学生的事件在无锡还没有出现,但在国内不少地区都有发生。”并称,该规定是出于爱护学生,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简直是笑话,滑天下之大滑稽无稽之谈!如果因为教师和异性学生在一起会出问题,就禁止他们单独相处,那简直是笑谈。如果按这个逻辑,国家应该禁止男性和女性单独相处了。

  三国时期就曾经发生类似的案例:

  刘备曾经因为天旱而下令禁酒,违犯的人就要受到刑罚。执行命令的官吏在百姓家搜出酿酒的器具,就认为是准备酿酒,与酿酒的人犯同样的罪。昭德将军简雍对此很不以为然。一次,简雍与刘备一同出游,路上看见一男一女同行,就指着对刘备说:”那两个男女要行淫乱,为什么不把他们抓起来呢?”刘备不解,就问:” 你是怎么知道他们要行淫乱呢?”简雍回答:”他们有行淫乱的器具,所以有淫乱的条件,就一定会行淫乱。就象家有酿酒器具的人一定要酿酒一样。”刘备会意,哈哈大笑,于是释放了被认为是要酿酒的人。

  教师和异性学生单独相处,可能会出问题,这大家都承认。但是,教师和异性学生单独相处就一定会出事故吗?有淫乱的器具,就一定会淫乱吗?有酿酒的器具,就一定会酿酒吗?三国时的古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今人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现在尚搞不清楚如果有教师和异性学生单独相处了,会有什么样的处罚后果。不管是什么样的后果,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侮辱。如果说以后教师要对异性学生做辅导或谈心工作时,还得再喊一名学生旁听吗?

  汉代大学问家杨雄说:“师,人之模范也。”这样的规定下,还能谈模范吗?儒家主张“事师之道,同乎事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意思就是说事师,就要像孝亲、敬亲一样。如果都像无锡一样访着老师,一切都变味了。

  《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这是尊重教师最早的记载。即使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文规定,“全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尊重教师,就给教师更多的空间,而不是限制。

2006-03-16


链接:http://wx.91.com/noveldata/hd/sheng/index.htm

2006-03-11

 说起山西,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黑不溜秋的煤。煤多了,环境自然就好不到那儿去,污染也比较严重。现在山西的环境好多了,我小时候污染那是相当严重,白天出去溜达一圈,晚上回来连鼻孔里都是黑黑的一层,更别提想穿什么白色的衣服了,两天就会变成黑色,倒是省去染衣服的费用了。

  所以,从小我就不喜欢穿白色的衣服,什么白衬衫啊、白袜子啊,统统避而远之。但现在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需要出入一些高档场所,比如西服里一般要配白色的衬衫,而我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从来没有配过纯白色的衬衫。于是经常有人向我建议要注意衣着。刚开始我并没有在意,我想,高素质的人们应该是不会以貌取人的。可是,当我知道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典故后,我的看法就开始动摇了。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侍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等后来我再看到王子光和伍子胥的故事后,我的看法终于彻底动摇了。

  春秋时代楚国人伍子胥想觐见吴王僚,却没能见到。王子光的门客知道后,希望能引荐他,但王子光却因子胥相貌丑陋,谢绝与他见面。门客把这话告诉了子胥,子胥说:“这很容易。你可以请让王子光坐在堂上,而我在两层帷幕后,只露出衣服和手来与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于是两人隔着帷幕交谈,当子胥还未将话说完,王子光就佩服得五体投地,掀起帷幕,紧握子胥的手,并肩长谈。这事过后,两人互相欣赏。伍子胥认为将来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而他也不再继续找寻能重用他的人而就留在乡间耕作,等待那一日的来临。七年后,王子光果然取代吴王僚成为吴国的君王,并重用伍子胥。

  孔子何许人也?可以说是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代圣人。

  王子光何许人也?王子光就是后来的吴王光。吴王光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夫差的父亲,任用军事家孙武子著《孙子兵法》,富国强兵、纵横捭阖、名震天下。1955年在安徽出土的我国目前各大博物馆所拥藏的最顶尖的历史名剑“吴王光剑”就是吴王光当时送给女儿的嫁妆。

  这么些顶天立地的伟男子尚且会以貌取人,看人办事,何况和我打交道的那些人呢?于是,上周末我就欣欣然去商场买了两件报喜鸟的白色衬衣。

  现在,我也终于成白领了。
  

2006-03-10

 据报道,大陆去年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三月十四日将届满一周年,台湾“行政院”“院会”前天竟通过将三月十四日定为“国定反侵略日”,“只纪念不放假”。

        又根据新加坡新明日报6日消息称,台湾绿营推动“台独”的动作一浪接一浪!继陈水扁执意“终统”、向日本媒体重申“制宪”决心后,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前日再度放风:民进党版6月份出炉的新宪草案,不排除为国号正名,让“台湾国”早日实现。

        游锡堃前日出席独派组织“九○八台湾国运动”的餐会时重申,他希望“台湾国”能早日实现,由台湾2300万人民做主,共同制订新宪法。游锡堃于上月16日透露,民进党提出的新宪法草案将于6月出炉,内容可能触及国旗、国号及领土等问题。前日是游锡堃明确说出“台湾国”可能出现在新宪草案中。

        日本《读卖新闻》前日刊载陈水扁的专访后,游锡堃同日重提“制宪正名”,时机上的“巧合”引起关注。

        再联想到陈水扁在国际媒体上公然指出,台湾已事实上独立,台湾是一个独立于中国大陆之外的主权国家。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很有可能将于近期宣布独立!

        当然,大陆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据新加坡联合晚报9日消息,大陆近日出现异于寻常的军事调动,挂满弹药的战机起降次数明显增加、海军基地军舰进出次数频繁,战机进入作战准备。台湾联合报昨日引述台军方消息来源指出,台军方近日透过卫星照片监控大陆军队动态时,发现部分机场的起飞架次明显增加,部分战机起飞后便不飞回来,显示正进行长程转场,属于“接近作战准备”的演练,同时,这些战机起飞时都是挂满导弹或炸弹,表示它们正处在“战备状态”。

        独立与反独立的斗争,永远无法调和,除非有一方放弃自己的想法,否则两方,永远不能结束这种永恒战争与对抗的形式。台湾的生死存亡,就是取决于自己手里了,一旦其宣布独立,战争估计不可避免。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结果可以预料。

        不过,如果局势真的恶化自此,以武力统一国家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弄不好会耗费去大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力,让我们国家经济上倒退十年左右。台湾经济全毁不说,两岸相加,再少也得死上几百万人。

        作为中国人,我们爱国,希望祖国统一,但愿这种糟糕的局面不要出现。苦难深重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好不容易现在能够修养生意,经济也一片生机勃勃,可谓前途大好。但是从种种迹象看来,局势正一步步地向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地步发展下去了。

2006-03-05

“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大名鼎鼎的余秋雨先生在其《抱愧山西》(收录在《文化苦旅》中)的开头如是说。

为什么余秋雨会有这种感觉呢?

“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翻阅一堆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使我大吃一惊的事实,便急速地把手上的其他工作放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

这个令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余秋雨先生“大吃一惊的事实”是什么呢?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原来,这个“大吃一惊的事实”是晋商,当时“海内最富”的晋商。

八九年是个什么概念?其时余秋雨已经43岁了,既是教授又是院长,还是国务院钦定的有着特殊贡献的专家。那个时候,他已经对明清历史的研究也小有成就了。

就是以余秋雨当时的学识和阅历,也只是才无意间知晓了晋商的辉煌。而普通大众呢?知道晋商的这段历史的有几人?知道山西的这段历史又有几人?

笔者也愧为山西人,也只是在看了《抱愧山西》一文后才知道自己先辈们的辉煌。

能达到余秋雨这样的地步实属不易,能无意间发现“海内最富”的晋商更属不易(43岁时才无意间发现),如果能著作成文推广给大众更是不易中的不易。而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又能有多少呢?

通过这个例子应该能分析出央视06年的开年巨制《乔家大院》之于晋商文化的意义了。如果说余秋雨的《抱愧山西》给晋商的通俗化开了个头的话,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则让这种通俗化更加进行到底,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开播不到一周,央视新年大戏《乔家大院》收视率迅速蹿红,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的数据显示,《乔家大院》在北京平均收视率9.95%、西安9.03%、天津 8.54%、沈阳8.35%,一些地方最高收视率一度到达13%。”《北京晚报》的报道让所有关心晋商文化的人心里热乎乎的。

这样的普及率令人着实欣慰。试想还有比长达45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更有效的宣传推广办法吗?笔者是吕梁人,以前问及时,人们常纳闷:吕梁?现在好了,十有八九会说:哦,是《吕梁英雄传》的那个地方吧!这就是电视的强大功能,套用一句郭德钢的名言:电视的普及功能无人能比。

而且,《乔家大院》对于晋商文化的宣传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先来看看乔家大院本身的地位:

乔家大院占地3724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313间房屋。四周是十几米高的青砖墙,上有女儿墙式垛口,四角有挺拔的角楼。大院中间是一条巷道,一头是大门,另一头是祠堂。巷道两侧各有三个大门,共六个院落,每个院子又有两三进小院子。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再来看看《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在包头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民谚。复盛公是一个著名的商业字号,它的财东就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致庸,他是“在中堂”的奠基人。在他手中,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先有“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后有大德恒、大德通两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水陆码头。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店铺遍布全车。乔致庸不但善擅经商,而且注重教育,他经常督促儿孙学习,并在家中设立私塾。他本人亦十分好学,手不释卷,“俨然一老书生”。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孙多次捐款兴学,出资刊行本地名人著述,一时传为美谈。

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个人物,作为大众了解晋商文化的切入点,再合适不过了。

《乔家大院》讲述一代晋商发展史的同时,更在不断讲述乔致庸所提倡的“义礼信”,这也是晋商的根本精神所在,也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一直宣扬的“诚信”二字,这也恰恰现代社会最急需解决的两个字。


 

2006-03-02

 据光明网报道: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

    惊悸言犹在耳,《重庆晨报》又爆猛料:1日凌晨6时许,华南农业大学又发生一起学生跳楼事件。这是自上周一以来,华南农大两周内发生的第四起跳楼事件。华南农大发生的跳楼事件表明,心理原因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迫在眉睫。

    这究竟是怎么啦?赶快上网搜索。

    搜索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光是去年10月,笔者就搜索到四起大学生跳楼事件:
西安某大学女研究生跳楼身亡(2005年10月22日)
http://edu.bokee.com/campus/xygb/62411.shtml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跳楼身亡(2005年10月22日)
http://news.qq.com/a/20051023/000068.htm
中国人民大学女大学生跳楼身亡(2005年10月20日)
http://www.bandao.cn/news/showdetail.asp?id=133379
清华大学博士医院自残跳楼身亡(2005年10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5-10-12/10207147852s.shtml

    这究竟是怎么啦?难道继非典、禽流感之后又开始流行跳楼?而且流行主体主要在集中大学生中?后者的死亡概率已远远超出前两种流行病。据很多媒体报道,“大学生中间正在弥漫这一种恐慌!”

    经查,流行病是这么定义的:流行病(Epidemic)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传染病。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区发生,亦可以是全球性的大流行 (Pandemic)。某种传染病的连续出现是否能被定为流行病,主要决定因素并非人口之中染上该病的比例;而是该种疾病传染的速度。如果每个受感染的人,把疾病传给超过一人,令到总体受感染的人口作指数增加,这种传染病便是流行病。

    “大学生跳楼”完全符合流行病的症状:目前在大学生这个区域中发生,传染速度很快。现在应该可以断定,“大学生跳楼”就是一种新型的流行病,是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新发现的重大流行性疾病。更可怕的,这种流行病的死亡率太高了,难怪大学生要恐慌。只要想一想非典时期的恐慌,就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了。

    可是,到现在,我们尚未见到教育部门或相关学校给出个说法。无奈,我们只好翻看法律条文了。

    据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八章第六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说,各个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存在隐瞒、谎报、缓报“大学生跳楼”传染病疫情的事实(几乎所有的消息都是媒体捅出来的),存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的事情,存在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实,存在构成犯罪的事实(网上有“学生送不起礼,老师逼学生跳楼”的报道)。

    按照法律条文,相关学校的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应该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错误。难道有人认为非典的流行只是卫生部门的错吗?每一次流行病的出现,都应改刨根问底到整个社会制度上去找原因。“大学生跳楼”流行病的发生,要从我们的整个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上去找原因。社会大环境形成的过度鼓励竞争攀比,而轻视团结友爱、人文关怀,社会每一分子包括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我们的教学观,是否已经走上纯教学、纯读书的歧途。大学里是否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教育和培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为何会这样快地传播到高等学府?跌到钱眼里的教育制度,如何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因此,我们不要一味埋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要责备学生没有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整个社会都要认真反思一下是否对学生们尽到了责任。

    文章的结尾,附带三位网友的留言,笔者不想再说什么了,但愿相关人士也能看到:

    风来的时候很冷:活着确实很累,中国的农民还很贫穷,自己的薪水不多却还要养孩子,而且随时面临失业,上边还要孝顺父母,没钱拿什么孝顺,孝顺了自己就紧吧的活着,看着人家傍大款,我挺理解的,看着人家不用上班我也羡慕,我就是这么一个俗人。

    mumouren1:你门都在空论,把你们放到自杀者的位置,你们就知道了。因为我也想自杀,这是极难决断和需要勇气的一件事。

    liqing804240:说真的我也有过自杀的念头,是贫穷,是感情,是这个世界有些让我失望,但是我没有自杀,因为我在想我自杀了是谁最痛苦,是谁无法走出这个阴影,是我亲爱的家人,他们辛苦一辈子,甚至不惜舍弃的自己的生命,让我读完了大学,如果我选择和他在天国相见,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害怕……害怕辜负,害怕不忠不义,害怕不孝;说实在的我更害怕死亡,害怕死不瞑目,害怕死的毫无意义,所以我又选择了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