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6-08-29

二十多年寻佳人,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始见桃花,乃是去岁。明朗的星空下,镜湖的水微起波澜,间或蛙叫三两声。矗立在湖边因湖得名的那座酒店的多功能厅里,一个庆祝元旦的晚会正在热烈的举行着。

  我坐在前排,欣赏着这个犒劳我们的晚会。一个桔子放在手心的时刻,无意之中的一次谈笑风生之中的一个回头,却令我一颤。事情总是从无意开始,生活如是,感情如是。

  远远往后排望去,却令我感到了桃花红瓣吐蕊,红焰吐火般殷殷亮红,在那样的夜里却像悬在天空中的一团红彤彤的云彩。这时,一阵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一种奇异的感觉,玄之又玄。我顺着香气捕捉到了她的眼神。那时,我便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首先就被姹紫嫣红的颜色所吸引住了,恍惚中,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对,更远的时光里。是九八年吧,嗯,那个春天,龙泉的桃花树下了,陶醉的少年的我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在它的季节里,
   是那样的骄横。
   你瞧,
   它占据了每一根枝丫。
  
   是晚霞吗?
   咋这般红艳似火?
  
   是桃花。
   毫不讲理地,
   霸占了整个春天。”
  
  那时的我,正坐在桃花树下,闻着淡淡的清香,听着嗡嗡的蜜蜂声,写下我的喜悦。

  夕阳金色的余辉静静地把它的柔情洒落在眼前的这棵桃树上,满树的桃花仙子变得更加楚楚动人。这是如何的一棵桃树啊!没有岁月的雕刻,没有人们的破坏,她有的只是她的美丽、她的可爱、她的勃勃生命。明媚的春光唤醒了她沉睡的嫩芽,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她粉红的笑脸。

  我的爱难道是桃花?还是桃花变成的仙子?那时的我憧憬着,现在的我怀念着。

  这个冬天,我又看到了桃花。霎那间,我几乎就可以肯定,她就是我那一年看到的那一支桃花。难道真的有桃花仙子?

  此时此刻的我,心中很平静,很满足,似乎自己已身在迷人的桃花源,尽管眼前只有这一棵桃树,但那真得很美,很美。记忆中,那一年看到的也似乎是这样的桃树,可惜岁月流逝,早已渐渐模糊。可是,今天,忽然间发现自己身后有一棵如此动人的桃树,你说能不高兴,能不”漫卷诗书喜欲狂”吗?而且,还是魂牵梦绕的那个模样。

   再次抬眼望着这棵满是桃花的桃树,我已泪眼婆娑。
  
  当我发觉二OO四年的春日在某个早晨光临的时候,那时的桃花已经开了。桃花开得热热闹闹,生机勃勃,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以一种傲视人生的王者之姿站在那块属于她或贫瘠或丰腴的土地上,随杨柳风的婀娜妩媚,摇摆出不尽的阳光和绚丽。

  春风吹动静湖边的杨柳时,桃花缠上了我的脖子。湖边椅子上我,深情的嗅着桃花的香味。

  游在这郁郁葱葱的桃花香味里,我有一种被打倒的感觉。去岁的那个晚会的现场,这感觉来的更加突然而真切,使我的压抑的感情决堤一样的汹汹荡荡,在我的心中来来回回地拍打。我无法去让自己坚强,以示自己是从不低头的硬汉,这个时候,我的自卑就似桃花那轰轰烈烈的芬芳,一览无余地淹没了我,我的呐喊和奋争在这波浪澎湃的红色海洋里变成了一缕花香。
  
  冬去春来,在属于桃花的季节里,挟着春风融化我自卑的余势,在一个雨夜,我才大着胆子颤抖着向桃花拨通了我的心声。

  我知道,这个时候我想急切地融入桃花,和她一起抒写生命的开放,让生命的美丽在这时候达到极至的辉煌和壮观。我明白自己,从田野的庄稼地里穿出没来得及抖掉头上的高粱花子,没有擦掉脚上的泥巴,就赤足走进城市加入桃花的歌唱。

  可是,放在桃花的世界当中,我的形象不伦不类就似羊群里混入的一只公鸡。桃花的清纯愈发体现我的自卑。我努力挺直腰杆,刚来到桃花下,我就发觉我周围的人们在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我,拷问我,他们的目光里燃着火苗,灼着我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我无法去回答他们,我知道我的解释微不足道,在他们的目光里我仅仅只是桃花的一个欣赏者,一个看客。我无法面对但又必须得接受,我明白这是我的疼和痛,这是我的苦和忧,这是我和桃花琴瑟合鸣前的一个必须跳过去的音符。
  
  我于是常常做梦。那时太阳正当空,我旁若无人地”扑哧扑哧”地溅起了一地的水花,阳光下,那水花掉落地面的一瞬间,竟如盛开的桃花般鲜艳美丽,我感觉到那鲜艳混搅着阳光的色彩,一团团五彩斑斓向自己飘了过来,那五彩斑斓就象层层叠叠的水花,铺天盖地地将自己罩了起来,一时,我身上竟如浸雾般潮漉漉。每次醒过来后,我都会出了一身的虚汗,枕巾也被打湿了一大片。

  于是,白天我在城市里以一头牛的勤恳和执着在我的田里本本分分地耕作。这个时候我的人生快乐因我的耕作而似春日雨后的野草那样撒欢般疯长。我的桃花也展开她博大的怀抱拥着我,给我拭涂着斑马花纹一样的道道伤痕,让它结疤,让它长成硬硬的蚕。我至此才明白:在城市里劳作那是我的生命的一种开放,就似今日艳丽的桃花。

  面对桃花,融入这种灿烂的桃花,其实并不是多么的艰难,桃花的美丽在于她超脱了世俗,以一种大真大诚向尘世献上她的纯和美。

  我急切地和桃花站在一起,在桃花那脱俗的绚丽中涤洗自己的躯体。又一个雨夜,一个叫做”钢琴别恋”的酒吧,我语无伦次的单膝下跪。

  中医药学认为,桃花不仅美丽,而且具有祛病美容的神奇功效。我的桃花也医好了我的心病。

  二十多年寻佳人,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2006-08-28

 几年前的一个很普通的小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一次长途车上,某旅客拒不给票,女售票员与之争执,反吃一耳光,无奈之下只好让其白搭车。如果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实在是一个比较平淡的故事,因为中国的治安还谈不上多好。售票员流着泪走了之后,那个旅客得意洋洋的对同伴说,服了吧,这年头,你就得装横。

  这句话着实谋杀了我很多脑细胞。以前我只知道”装蒜”、”装傻”等,从来没想到过”装横”。金大侠名著《笑傲江湖》中有个一心想称霸天下的岳不群同志,虽然一肚子男盗女娼,却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即便其江湖外号叫做”君子剑”,也掩盖不住伪君子的本质,辛苦经营终落得个被口诛笔伐的下场。岳不群同志的这种做法用行业术语来说,就叫做”伪善”。其实,存在伪善的社会是好社会,至少”善”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否则岳不群们也不用费尽心机去伪善。因此,伪善是好制度的产物。同理,坏制度则导致大量的伪恶,某旅客的这种行为,就是”伪恶”。拉罗什福科说:”伪善是邪恶向德性所表示的一种敬意。”邪恶要装出有德性的样子,这说明社会上存在着来自德性的巨大压力。反之呢,伪恶就应该是德性向邪恶所表示的一种敬意。

  当今社会,放眼看去,类似于某旅客这样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形形色色,各种阶层的人都有伪恶的念头,其中一些人已经设施了这种念头。当这种风气渐渐形成一种文化时,这个社会前景就不容乐观了。这种文化,就是我要说的”痞子文化”。

  那么,什么是痞子文化呢?用一句话概括,痞子文化就是基于个人利益发展,遏止人们对现实问题做理性思考,假借民主而无休止扩张的一种文化。

  痞子文化因为其出发点,基于个人利益,固人人有之,关键在于它是否主导一个人的行动意识,是否主导一个区域的行政意识。痞子文化在民风中表现为:以媒体新闻为聊资,高谈阔论国家大事,对任何事件不求理性思考、哲学判断,只求消磨时间。痞子文化在行政组织关系中表现为:不求对解决现实问题做综合的、理性的哲学判断,只求谁的权力大、地位高、声音响,谁的话就是解决问题的”真理”。痞子文化在文艺载体中表现为:”虚伪”二字。被痞子文化占据意识主导地位的人们,他们对所有将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人,那些善于用文章表达思考的人,怀着自我对社会的公共关怀以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做理性思考的人,抓住文字自身博奕的弱点,以”虚伪”的攻之。

  说重点的话,痞子文化可以算是现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反思,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被规避的精神典范,但其影响力却不容置喙地确实存在。一个”痞”字,道出了其具有否定性的一种病态,从而痞子文化遂带着负定性的一种病态,痞子文化遂带着负面含意,同时也肯定了现实暗面的必然存在。

  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痞文化制作、生产、外销,使这种文化的外表,包装了一层中国当代前卫艺术,有一种知法犯法,知痞用痞,不尽然是以无邪之心作有邪之作的单纯。

  古语说的好:女人相轻,妒忌使然。其实文人相轻,也是妒忌。损别人的同时,借机捧一下自己,何乐而不为。什么”文革余孽”,什么”性斗士”等名词让看官很过瘾,让骂的人也会痛快淋漓。骂得自然是别人的名作,要不然没办法生活,自己如果写得出来,也不用费那牢什子劲了。将别人的作品糊在自己脸上,用自己的唾沫唾弃它,批判它,无非也是一个目的,招摇过市。关注的人多了,管你骂不骂,就是出了名,很快就会记住他们的名字,虽然现在还没有。这样一来就不同了,当自己再写出了东西,马上就会有人骂,”瞧你那点东西,还骂别人呢!”那不要紧,不怕你骂,就怕你不看。这样的心理,跟演艺圈里的故意抖隐私,故意告状一个道理。

  在中国,痞子文化要算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流行极广的王朔作品最具代表性。从公开语本的角度看痞子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者,无非”是些不三不四、不登大雅之堂的令正人君子目不忍赌的盗男娼女,是一些无视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无视社会法纪和社会公德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是一些放浪形骸、放荡不羁的混世魔王和极端的享乐主义者,……是一些社会渣滓。” 王朔的作品其实非常”矫情”,人物除了一张嘴,不会任何一技之长,也不用工作,而且往往很流氓,但总是得到爱情,还是看上去很美的那种。真把”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诠释了个透。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自觉的去学习痞子文化,去实践痞子文化。很多人是上了流行文化的当。我不知道是否这一切幕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类似股市操盘手一样的控制者,但是我知道的是人们跟着风去这样那样最后的结果只是银子越来越少自己还懵然不知反而沾沾自喜以为沾了便宜。类似的,一切巧立名目的背后肯定隐藏着利益的企图,这才是根本。可悲的是,并不希望人们能看透一切,可是想找到几个能保持自我的都很难。

  大家向往或者习惯了坐在在烛光下,做绅士淑女状品红酒吃西餐。当然这是表面现象,谁敢保证这些绅士淑女不会偷偷抬起半边屁股挤出一个清风徐来的闷屁?冷不丁,就露出了”痞子”的尾巴。

  痞子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乃自一个家庭,从来就不可能不存在问题,也不都是因为存在问题而走向混乱。痞子文化盛行与否的判定标准,就是行政权力者是否尊重理性思考。痞子文化总是在迫切煽动着解决问题的时间,在时间读钞中让人不遵从人类理性思考的成果,却无限放大着人的感性作用,放大着这种作用的个人魅力,从而在营造出走过场的现实中,最大化地实现个人利益。解决痞子文化这样的问题,从下自上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必须求助于上层。格兰特指出:”说政治伪善是必须的,就是说道德犬儒主义不可能成为公共原则。”但我们的权力者却往往连起码的文章都不知道,他们大腹便便,官像十足,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略归结于自我感情用事的突发奇想上。但愿痞子文化不要连上层也都影响完了,那样的话,就是我们都小瞧痞子文化了。


相关文章链接:

 英国著名作家霄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

    梧桐更兼细雨曾经说过:我恳请你们,如果还有可能,如果还有机会,我们可不可以,找个时间聊聊天??建一个群,让我们别真的就这样原理远离,好么?

    还好,我们还有QQ群、博客圈、论坛,可以部分满足我们的这些需求功能。英国著名作家霄伯纳说的要哲学一些,茶座著名作家梧桐更兼细雨说的要生活化一些。但道理是一样的。

    在这个忙忙碌碌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忙工作、忙学习、忙爱情,不一而足。但有一点似乎被大部分的人给遗忘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在过去时代里唯一的一种信息来源方式,在这个网络和电话无处不在的时代似乎早已失去了它的位置。比如茶座,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片宁静的天空,因为这里不怎么喧嚣。但是,我们仅仅满足发个帖子就走了吗?仅仅满足于回个帖子就走了吗?人比动物高级的地方就在于人有思想,所以我们需要沟通。不仅思想如此,交流感情、交流写作等等都需要我们来沟通,因为这是我们的小型社会需求。

    最近您忙吗?是否有空出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顺便谈谈感情?

    佛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今晚,可否空一下?

    没有时间?来这儿同样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QQ群:1373177
    博客圈:http://circle.blog.sina.com.cn/g/huatichazuo

    来吧,一起开创我们的“大”场面。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NoFolderOptions”=dword:00000000

把上面的内容复制到记事本中,存为注册表文件,例如a.reg(文件扩展名是reg)
然后双击,输入注册表。最后注销,重新登陆即可

2006-08-27

汉语中”裤裆”一词来自满语,也就是东北话的”卡布裆”,中国明朝以前的小说提到那个地方都是说”胯下之物”,裤裆的叫法是后来才流行的。

  说到”胯下之物”,可不简单,它是会要人老命的。明朝的屠隆就是一例,然而,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唯一的一例。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汤显祖写了一组七绝,共十首,寄给他的好友,时在病中的屠隆。汤显祖的这组诗题为《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所谓”情寄之疡”,即为当时”梅毒”的雅称。你把感情寄托到婊子身上,婊子也就将梅毒螺旋体转移到你身上。这位死于性病的才子,其出格的风流水平,你说,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吗?

  在今天,汤比屠的名声大得多。可在万历年间,屠隆的声名,要比汤显祖响亮一些;屠的戏剧,也要比汤的卖座一些。因为屠隆不光写戏,还会演戏,家里蓄有戏班,花钱聘着名角,还时不时地粉墨登场,客串红毡,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屠比汤要风流倜傥多了,自然追星族也要多些。

  像屠隆这样的才子,引娼挟妓,眠花宿柳,平康冶游,招蜂惹蝶,弄出一身病来,是不必大惊小怪的。然而,得了性病,多少有点中奖的荣耀感,实在是匪夷所思。在今天说来,某位作家从三陪小姐那里染上淋病白浊,顶多从电线杆子上贴的小广告,找江湖郎中私下治闻,绝不愿意大事张扬。无论如何,这是不大名誉的事情。可在明朝,却视作风流,不但不感到难为情,不觉得是件多么难以启口的话题,还要堂而皇之写进诗文里的。

  汤显祖,这位与莎士比亚同年死去的剧作家,就认为这是风流,不是丑恶。
  
  对每个人来说,裤裆里存的那点积蓄是人生来就有的,死也将带走的。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心、肝、脾、肺、****都是一种文化,都能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公开讨论的课题。这本来好像没什么,比如明朝的汤显祖,就觉得没什么,可以公开写诗评论。但偏巧就这裤裆里的东西就必须藏着掩着,对它的功用更是不能提之,提出来即为可耻的,即为下流和卑鄙的,好象本没有干什么事却赋予了已经干了什么事的涵义。这本来好像也是对的,但很多人却不管,堂而皇之的公开,不仅不掩藏,而且公开的添油加醋。

  遮羞布就是用来遮那”胯下之物”的,如果,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后果会是怎样的呢?屠隆的情况,至少因为其是个才子,一个风靡一时的剧作家。

  时下,很多所谓的作家打着”先锋”的幌子,再挂一块什么”新新人类”、什么”私人化写作”、什么”身体写作”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羊头招牌,都是趁着风头一拥而上的势头,带着很大的媚俗性,功利性,其实是矫饰有余,多的是女子气或裤裆气,宣扬的不是个人精神的操守,甚至根本没有精神可言,纯粹是肉欲的放纵。将现代人精神无家可归状态表现得极为苍白、无力,甚至忘记了人有精神生活的一面。物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扬,而精神被贬到了极远处。

  充斥着中国文化市场的文化作品,大多是些赤裸裸的肉欲,大鸣大放,让人虚汗淋淋的情欲,都是些裤裆文学。这些新潮或者先锋,都是过分地渲染男女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感情的铺垫的情况下就钻进被窝大搞性的技巧什么的,使得作品成为房中术展示一般。或者纯粹地描写肉体,耽于肉欲,也不知道描写这些东西为了说明些什么,或者超越些什么的。一提笔就比妓女还要放荡,越写越往裤裆里钻。人们说这就是先锋,这就是解放人们的思想。他们宣扬的是”肉体放纵 “,而不是”精神放逐”,是挑逗人们的邪念而不是发掘生命的内核,是沉沦于兽性的快乐而不是弘扬了人格的力量。这完全是偏离先锋文学的,是对先锋文学的一种玷污。
  
  这是什么问题呢?古时候?今朝?我想这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我们太自私了:那样自私的权力,那样自私的公民,那样自私的组织……这疯狂的自私,这种赤裸裸的”私心太重”,是中国文化落后于世界主流文明的真正根源。这种自私不是起因于意识形态的狂热,而是由于生存恐惧。其中,权力恐惧作为最大的生存恐惧产生了最大的生存自私,权力自私能够将一切现代化的社会变革”消灭在萌芽状态”。

  罗素先生对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文化没落时期的社会状况有过这样的描写:”普遍的混乱必然要引起的道德的败坏更甚于知识的衰退。”这描写使我们生似曾相识之感,这段深刻的文字对理解生存型自私是有启发的。

  不管是在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普遍混乱”是一种历史性现象。自然,上述种种道德状态便成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性的道德状态。生存自私泯灭良知和人格尊严,它鼓励人不择手段地活着,客观上表现为对他人命运的漠不关心,甚至不管他人死活。”达则专政天下,兼济亲友;穷则独骟其身,没事偷着乐”。

  屠隆尚是为了一己的自私,为了”卡布裆”的自私,对社会危害不大。因此,他不算多大的罪恶。现在的这些”裤裆文化”的推崇者,确是为了一己和团体的自私,就成了一锅汤里的那只老鼠,对社会危害极大。生存自私的的恶果首先是责任感的丧失,在这里,责任感完全是奢侈。生存自私还意味着对”缺德”事件能够” 设身处地”地予以”理解”:当中国人说你”成熟”了,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道德割礼”而”成年”了。这里没有对道德的尊重,更多是嘲笑或因道德自卑而攻击道德。然后是卑贱猥琐的贪婪。”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和异乎寻常的贪得欲。”最后是急功近利与”搭便车”。灾民理性对短期利益的重视高于长期利益,这是因为灾祸高频率发生的结果,因为任何长期的利益都是靠不住的。”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对教育的忽视、经济掠夺政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无不建立在短期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之上。这种对短期利益的偏爱和对信用的不信任,使商业不能在契约的基础上发展,因为商业契约是关于远期权利和义务履行的合约。
  
  因此,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文化,即使是”裤裆文化”,也不能去取悦人的感官,为自己谋取什么利益,它需要一种牺牲精神,时尚或者病态的叫喊,最是要不得。这种”裤裆文化”并不是去建构什么,并不是存在着一种社会良知与道义,表现出来是苍白、无力,特别以欲望化姿态作为自己描写的契入点,对性爱的颠覆带着一种病态的反抗。许多话语在欲望的放逐、性本能的渲染、性经验的演示以及性交往的自由化大量展露中成为一种极端的个人化的渲泄物。人性在这里被梳理为最简单的生理满足。他们的观点也许就是谁放逐欲望,谁性暴露走到了前沿,谁最无耻也就谁最牛逼,当然也最赚钱。

2006-08-25



为事业计独加班,


窗外车稀夜阑珊。


烟盒空空电脑前,


犹忆往昔鸳鸯眠。


 


一首歪诗道罢,牵出一段刻骨铭心之至、缠绵悱恻之极的思念之情。端的是闻者黯然,听者销魂。几人离别几人愁,才下你心头,又上我心头。


 


加班夜,谁人在独奏思妻曲?


 


话说宋朝仁宗年间,有一位诗人姓李名禺,思念妻子心甚,遂写就一篇《思妻诗》,表达诗人深切思妻的感情。那首诗是这样写的: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父忆儿。


 


列位看官以为今天要说的是李禺?非也。扯出这首思妻诗,要说明的是这首诗为什么会从宋朝仁宗年间流传到中华人命共和国胡宗年间,那就是这首诗深深的表达出了所有游子思妻的心情,故而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唱至今。


 


先按下李禺的这首《思妻诗》不表,单表一表开头那首《加班夜,独奏思妻曲》的歪诗。这首诗一看就是思念妻子之佳作。诗人独居高楼登夜加班,泛览窗外车稀灯暗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写意,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应当成为后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深深的表达出了所有夜晚加班者思妻的心情,应当能够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唱至不知什么时候。传说后世有个非常著名的诗人李黑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情道不得,刘兄题诗在前头。同时说华人七言绝句,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此等后世闲话也按下不表,单说这首《加班夜,独奏思妻曲》。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夜加班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因为事业为能回家与妻“鸳鸯眠”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凄苦思念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不是颓废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禺的《思妻诗》已过去多年,况且宋朝仁宗年间的事情已经不能符合当今的具体国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加班夜,独奏思妻曲》必将能够引起每一位夜加班者的共鸣,代代传唱,流放后世。

这次的你
许是多年前的
那段山路的延伸
挂在记忆中的旖旎
还是让我欣慰
毕竟相逢了

一种另类的相逢

不想山是否仍旧是山
路仍旧是路
曾经
目送你的身影
渐行渐远
直到
碧绿的椰林掩去了你
直到
夕阳模糊跌落山谷

那一次的相别
谁人料 竟是
诀别

四五年前
抑或是七八年前了吧

谁人又料
竟然与你的前世
又或是后生
以这样的形式
相逢

朋友啊
可曾记起我
还是把我遗忘
或者根本没有邂逅你的
今生

也许有一天
当山风终于唤醒你
恋别的回忆
才发现,初相见
情谊清澈如水
才发现,再相逢
你已醉卧梅林

2006-08-22

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

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


        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别的事情与团队纪律发生抵触时,一定要以团队纪律为矛盾的主要出发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作的非常好,今天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学习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必要时刻也必须挥泪斩自己公司的“马谡”,这样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三、信任下属,事不躬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时,领导人尚可事必躬亲;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时,领导人的事必躬亲就问题了。到了后来,诸葛亮是越来越操劳,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日理万机、“夙兴夜寐”。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网罗一批内能干之人,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干,自己切忌不可事必躬亲。

四、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操发号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掣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古人是不会轻言割发的,因为当时观念认为头发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落实法制,再次验证“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群雄逐鹿,曹魏—统,个中缘由,可以管窥豹。

五、胸襟豁达,宽容心态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六、慧眼识人,任人唯贤


        曹操收许褚时,“操下账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忌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作为最高指挥官,曹操善于从言谈举止交游等等侧面对属僚予以了解,用其长防其短,使人各尽其才,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特殊环境里或者在某一场具有特色的战役中发挥出其特别的作用。善用人者首先善识人,而曹操目光如炬,群雄并起,鱼龙混杂中,曹操却能独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操更能在孙权初露头角时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察已洞入之能实乃石破天惊。
        对于今天的企业领导人来说,一定要慧眼识人,任人唯贤。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能力强弱,一律平等对待。这样才能笼络一批人才团结周围,并且能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

2006-08-21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和曹操能做为三国时期全国最大的三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之一,看来不是浪得虚名。发生类似的故事,看来也不是巧合。很值得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学习,从政也好,经营企业也罢,都应该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想起了一个成语,叫做“爱民如子”。


 


这个成语出自汉·刘向的《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爱民如子是一个形容好官的成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官能把自已的臣民当作儿女来看待就是好官了。


 


这只是对好官的要求。古语云:爱子莫若父。把自己治下的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像一位父亲那样去爱他们,那就是一个好官了,但也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好官。


 


做官要做到刘备曹操那样的地步,仅仅有爱民如子是不够的。因为要做到爱民如子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很难,毕竟做到的人也不少,如果要列名单,古往今来,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


 


从《三国演义》刘备摔子和曹操哭典韦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已经超出爱鸣如子的范畴了,已经达到“爱民超子”的崇高境界了。


 


虽然赵云和典韦对于刘备曹操来说不是普通的民,但刘备能做到怒摔亲生儿子,并说出“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的话,曹操能哭着说出“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的话,也实在是难能可贵。


 


当然,很多人会说刘备和曹操是假仁假义装出来的,只是为了骗取臣子们的死心塌地。这种可能性却是存在,而且可能性还极大。退一步讲,即使是假仁假义也是好的,至少这样可以让臣民百姓们感激涕零了,能让赵云连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能让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今天,又有多少官员能做到这样,能让百姓做到感激涕零呢?


 


今天的官员做不到刘备曹操那般爱民超子也就罢了,能做到爱民如子也就很好了。做不到爱民如子也就罢了,能做到不要嫉民如仇也就谢天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