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统计,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网民仅次于电子邮件的第二大应用。搜索作为网民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最有效途径,已经成为网民的基础网络应用。不管网民对什么内容产生好奇或者求知欲,“到网上搜一下”已经成了网民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而作为网民个体而言,其关注的领域、感兴趣的内容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网民在网上搜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定关联的,这种关联可能是娱乐爱好、职业领域、地理区域、行业分类等等。而这些关联造就了一个搜索领域的细分市场,那就是垂直搜索。
不经意间,行业垂直型搜索引擎就成了搜索引擎市场继通用搜索后的又一颗耀眼新星。网民对搜索应用的精准细分需求的日益加剧,让应用于特定领域如职位、房产、医药、旅游等行业的行业垂直型搜索引擎纷繁涌现。比如,职位领域有51job,房产领域有搜房,医药领域有康Q,旅游领域有携程。通用搜索引擎以 “博”取天下,行业搜索引擎以“精”争天下。
于是,非著名IT评论人刘兴亮大胆预测:2007年将是垂直搜索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呢?可以从互联网发展的规律说起。
众所周知,在新浪、搜狐、网易等综合门户成功两年后,一大批垂直门户也获得了成功。按此推断,是不是也可以说通用搜索引擎成功两年后,垂直搜索引擎也可以获得成功呢?
中文搜索的行业老大百度在其2005年12月3日出版的内刊《简单》中,卷首语是执行主编朱平豆的《2005,搜索年》,开头这样写道:“这一年,不仅因为百度上市的优异表现而掀起了又一浪全球性的资本投资热潮,更重要的事,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不仅百度这么认为,随着百度上演纳斯达克传奇、阿里巴巴与雅虎联袂、微软MSN跨入中国搜索市场、QQ搜索也悄然开张等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业界一直确定2005年是搜索年的这个结论,比如搜狐副总裁王建军在多个场合表示:“2005年就是真正的搜索年”。
如果对比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的发展轨迹,那么,2007年是否会是垂直搜索年呢?
在艾瑞主办的“2006新搜索年会”上,百度首席运营官朱洪波公开表示,垂直搜索引擎没戏,有百度这样的通用搜索就够了。
有意思的是,在赛迪主办的“2006年中国搜索年大会”上,赛迪顾问执行总裁李峻指出,今后以百度、Google为主的水平搜索的增长将趋缓,而垂直搜索、手机移动搜索、论坛搜索、本地搜索等未来新兴搜索引擎市场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规模将达到78亿元。
“细分市场,从垂直搜索切入。”这可谓是垂直搜索领地新进者的标志性口号。的确,随着互联网上信息量的不断扩张,通用搜索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当键入某关键词后,用户可能获得近千万条搜索结果,而这些繁杂的搜索结果针对性有限,用户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体验。目前,百度搜索以娱乐内容为主,Google 使用者则偏向于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两者各有侧重,可以说不同用户根据其信息获取要求的不同,对搜索工具的选择也各有偏好,并且他们对获取信息的可用性、精确性要求也在提升,当需要定购机票时,当需要了解旅游信息时,当需要了解股市行情时,针对不同行业的垂直搜索吸引了这类搜索目标性较强的使用者,并且为搜索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
到2007年之后,中国多数垂直搜索厂商都经历了1年以上的发展,在技术积累、行业积累和认知度积累方面基本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而且这个领域的领先者们多数已经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从获得风险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发展规律来看,2007年将是垂直搜索企业加大宣传,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非著名IT评论人刘兴亮大胆预测:2007,中国垂直搜索引擎市场将会狼烟四起,垂直搜索年即将到来。
多么熟悉的地方,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唉!那魂牵梦绕的校门啊,居然……
原来是东北籍大四的学生隋勇德因为不堪种种压力和挫折,精神恍惚处于崩溃的边缘。元月21日校方通知家属请来了家人,但是等到家人赶到,却得知孩子已经失踪。随后家人报警寻找,校方以校务工作忙碌配合的不是很积极。24日隋德勇被同学在一个卫生间发现,但是人已气绝命亡上吊自尽告别人世了。
对此家人多次请求校方给予解释和寻求一个圆满的处理方案,但是校方首先,推卸责任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过失和应该承担责任,其次,校方未让家人现场看尸就处理了自杀的现场,对此家属愤懑不平,第三校方以隋德勇身有精神疾病又是自杀身亡,所以拒绝了家属提出的善后处理商议要求,至今未予正面答复
面对十几天的争执和协商不成,终于在今天走出校园走向街头,为死去的亲人在校园门口烧纸招魂。
《冬》
一阵寒风呼啸而过
冬天
被吹到了高空
于是
我躲在了衣服的后面
用衣领挡住了整个世界
《冬日无故事》
冬日无故事
添一把炉火
想着山那边
云那边的故事
高山巍巍
白云悠悠
山那边
该是桃李争春了吧
云那边
该是柳笛声声了吧
想着山那边
云那边的故事
添一把炉火
冬日无故事
吾幼时初闻“三国”,自十一观《演义》,尔来六七春秋已矣。幼读《演义》,尝然之,以孟德奸,玄德仁。然近两载来,三读之,则窃为贯中不取。
贯中之赞皇叔仁,岂惟恐不过焉?然终“欲显其长厚而近拟伪”。岂非笑谈哉?其贬孟德之奸,岂恐不甚哉?
若仅观贯中书,则以皇叔仁君,如此,演义误人大矣。
备亦枭雄,非谦然君子也。
朝廷尝欲沙汰军功者,遣督邮至县,备欲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见,备恨之,自解绶系督邮颈,缚之树,杖百余,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备本枭雄,有大志,岂肯屈于一督邮下?又岂可为区区一县所缚?及鞭备之真性可见一斑。
然贯中书改鞭人者为燕人张翼德,必因此事不仁也。
贯中书云,操尝击备,使走汉津,与十万民相携,民多疲乏恐惧,备于船上望之不忍,泣下,欲拔剑自刎,左右急止。此处益欲显其长厚,而余以此处述志大缪,枭雄者心怀天下,岂有为小义而弃天下者乎?备性情中人,必不伪为此事。
贯中书曰,荆州刘景升尝以郡众托备,徐州陶恭祖三让其国于备,备固辞,谓不忍,孔明因叹之“果仁慈之主。”请诸位思之,荆州实可速得?且不提表素爱琮,情计久定,必无由临终举州授备,但论若备果得荆州,又当如何?荆州,必争之地也,孙曹垂涎,备虽屯新野久,然并无厚德加与荆襄郡众,且兵薄将寡,蒯越、蔡瑁又恶之。于外,倘孙曹来夺,如之奈何?于内,倘蒯、蔡生乱,又奈何?备亦无能为也。
综观贯中书,惟欲扬仁扬善,然何谓仁,诸公知否?
吾尝读《韩非》,其间魏惠王问卜皮,曰“卿以寡人名誉何如?”卜子答曰“人皆言王慈。”“如此,寡人功业又何如?”答曰“王之功业将灭。”王惊问“慈,仁也,何仁而致灭?”卜子从容曰“慈,不忍也,惠,好施也,不忍则不诛罪,好施,则赏于功前,罪不罚,而赏不明,何不灭?”
魏惠可谓仁君也,然太仁,则宽纵,法难系矣,法不立则无威,何得治国家?自取灭也。
观贯中书素以备为仁君,然可信否?
陈承祚(寿字)作志尝云:“先主弃妻子,与众将走。”吾以此事颇有高祖风。
及走汉津,与十万民相携,初谓左右:“夫济大事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而及曹军益近,则弃百姓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若此时言语何在?
吾以此时备弃众而走,大善。枭雄者,不必拘小义也,试想若拘于小仁,身必为敌获,无身,何以爱民,安天下?人必为己,而后才可及人。
益州季玉,与备宗亲也,然备入蜀,以为根基,则欣然形于色,终日置酒作乐,於涪大会,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致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也。备遂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於是统逡巡引退。备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备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人尝云蜀“天府国”。备灭璋入蜀,以为根基,洋洋自得,此幸其灾而乐其祸也。武王伐纣,是以有道伐无道,可也;然璋虽无厚德,亦无过失,璋为国故主,备为外客,居其地而灭其国,是掠,不仁也,此战侵,掠也,以武王自居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过也。至统责之而怒,自负也。其反谓统“阿谁为失?”并不以己错,况言语其霸道邪?统素知备枭雄,乃云“君臣俱失”,盖分谤之言以避之耳。
而观之战略,则无可厚非,益州天府,帝王之资,不夺则为人所夺,夺之何妨?汝自不为己,何人为汝?
夫处乱世,肉弱则为强食,人处连延战火中,皆自危,急欲自保,犹思吞人,况枭雄之怀天下乎?
向者之论,非责皇叔不仁,吾生平亦爱枭雄。吾爱项王“力拔山兮气盖世”之霸气;吾爱孟德“宁我负人,人勿负我”之傲气(孟德实不可爱,独爱其傲气);吾爱皇叔“吾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之豪气、“流离半生,终成王业”之坚毅。
纵观史书,多欲扬仁,然枭雄何必为仁君?
春秋宋襄公,与楚会于诼谷,公军俱列阵,而楚犹在渡。右司马购强请曰:“楚多宋少,难胜,然楚犹在渡,请令某击之,一举可破。” 襄公曰:“吾闻君子有三,不害伤者,不俘老者,不击无阵之兵。今楚犹在渡,击之有伤道义,及其摆阵未迟。” 购强怒,答:“王若此,不惜百姓也,自己尚不能保,何来只顾道义?!” 襄公怒曰:“子勿言,领军法也!” 待楚摆阵,左右冲突,宋果大败,襄公亦伤,三日遂死。
吾每读于此,未尝不谓襄公迂,襄公不度能量力,一味行仁,不知变通而致祸,过非自己?如此行仁义,岂不可笑?
乱世本无道理,亦无须讲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仅此而已。
吾每闻“高祖之风”、“霸王分尸”,未尝不叹息痛恨。“高祖之风”诚为何风?“仁慈之风”乎?“义气之风”乎?子知否?谁人释我疑?高祖阴谋诛杀楚王韩信,淮南英布,梁王彭越一干功臣,便是其“仁慈之风”乎?高祖坏广武“楚河汉界”之盟,背信弃义,偷袭项王,以千金买其首级,至于霸王分尸乌江(垓下惨败,四面楚歌,羽朗声笑,自刎乌江,众人争夺尸首,践踏而死者极多,可怜一代霸王尸身分离,各为异处),如此,便为其“义气之风”乎?
太宗李世民素有仁名,“贞观之治”无人不知。后世读世民之胜玄武事,多抚掌称好。为何?因建成昏,世民明;建成骄,世民谦;建成恶,世民仁;以有道伐无道,怎不快哉!然事果如此乎?世民既为君,青史岂可述其恶?人必曰“瑜可掩瑕”,然瑜本瑜,瑕本瑕,奈何掩之?太宗虽能,然亲弑兄弟,灭其族,逼父母,可为仁哉?
至于周朝武皇之事,子我俱明,不必赘述。
吴稼祥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防腐如防火——论对腐败的抑制》中总结官僚制度所遵循的权力内部制约原则时提到第三项原则就是检查监督原则,“体现这个原则的主要制度是京察制度、述职制度和巡抚制度。为了便于检查官员的行为,及时制止因官员腐败而造成的冤屈,许多朝代都保障老百姓击鼓喊冤和拦轿告状的权利。在无鼓可击和拦不住轿车的今天,社会舆论工具可以被认为是代用品。”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作品(电视剧、电影或戏曲等)中,拦轿喊冤的情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般是处于弱势的平头百姓比如民妇,无端蒙冤受屈,而又不甘欺凌,奋起抗争,最终在高一级清官的保护下,冤案得以昭雪,正义得以伸张……这是何等的“解恨”,何等的激动人心!
受传统拦轿喊冤故事的影响,现今的人们也喜欢拦车含冤,喜欢上访。
很多人反对拦轿喊冤,认为其影响司法程序和公正。其实,拦轿喊冤难道不可以理解为司法中的二审制度骂?古代的那些拦轿喊冤故事,尽管不全是真人真事,大概也是“艺术的真实”吧。就算是“弱势群体”的一种愿望也好,起码可以满足一时的“扬眉吐气”。
但是,从实际情况考虑,官员毕竟是少数,能面对平民百姓的“拦轿”,能停轿接过“状纸”的不,毕竟是少数,真能为平民百姓昭雪沉冤更是少之又少了。至于说文艺作品那么多的拦轿喊冤故事,就只能解释为一种朴素的情怀了。
即使是上级官员下来视察,当地官员也会堵上拦轿喊冤的一切可能性。在王跃文的长篇小说《西州月》描写道:地委书记宋秋山来黎南视察时,身为分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关隐达就吩咐下去,“先是把那些常年在城里游荡的乞丐集中到收容所去养几天,再就是加强宾馆保卫,派信访办的人在黎园全天值班,负责劝退上访的人。其实关隐达不论调到哪个县里,县领导都说这里的老百姓是中国最喜欢告状的人。可见喜欢告状已不是个别地方的习惯。他心里也清楚,怪老百姓喜欢告状是没有道理的。各位县级领导早早到了会议室恭候。关隐达独自留在背后,他生怕发生什么情况。就在这时,一位农村妇女抱着一个小孩来了。一见就像是要来上访的,关隐达就示意工作人员盘问。果然,那妇女说要伸冤,要找地委宋书记伸冤。”结果可想而知,那个妇女愣是被打发走了,连地委书记的“轿”的影子都没有见着,更别说喊冤了。
我们要建立一个民主政治健全有序的国度,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社会法治国家的运作机制,就必须得给老百姓找到一个方便的直接的说理地方。
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带来了很多产物。比如博客。
当官员遇到博客,就产生了官员博客。
山西官员博客第一人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在他的博客中申明:“博客的特点在于它的自由,而自由又在考量着每一个人的素质。在这片属于我的私人空间里,我拒绝虚伪和猥琐,但欢迎真实、真诚的朋友光临做客。同时也竭诚欢迎大家就如何做好吕梁公安、司法、科技、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广播电视和党派工作给我提出建议。建议请发在我的博客邮箱chengxifeng@bokee.com”
如此,平头老百姓就不用再“拦轿”了,只需敲击键盘,即可“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