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3-29

昨晚,我应邀到对外经贸大学给学生们做了场演讲,主题为“如何让自己的业余爱好给将来的工作生活带来帮助”。

  虽然我以前也作过类似的演讲,但这次比较特别,原因在于对方没有限定主题,让我随便发挥,只要对同学们有用即可。

  由于这两天公司忙着搬家(演讲时间早就约好了,公司搬家却由于装修问题延后了),因此也没有多少时间准备,就根据自身的切身体会,从我是怎么由一个文学青年转变为IT评论人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下怎么样让自己的业余爱好对自己将来更有帮助。

  昨天白天搬了一天家,6点钟匆匆从公司出发,饭都没顾得上吃,仅仅在半路买了个饼。没有准备加上劳累,状态可能稍微差了点。结果还是掌声不断,演讲完踊跃的提问和签名合影等,证明效果还是不错。总算没有让同学们白期待。

  希望以后多多能和这帮孩子们交流,能经常收到他们的邮件,成为他们的朋友,并祝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附上一张照片(同学们的照相水平还有待提高,呵呵)

2007-03-26

自04年8月开始写博客,至今已近三年。经过无数寒夜的笔耕,终于略略有了点名声,于是也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博客?”

  是啊,为什么要博客呢?刚开始确实是天马行空,无意识的写博。但是,任何一件事情坚持下来的话就不再是无意识的了,即使它的出发点确实可能是无意识的。那我博客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细细想来,应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动机一:自娱娱人

  王国维先生在总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的原因时,认为从创作动机来看,完全是自然而然。“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戏剧为小道,为有名位学问者所不屑为;而元杂剧作家也正因为没有名位学问,所以没有精神上的包袱。

  同样,博客也是小道,为有名位学问者所不屑为(新浪名人博客推出后,局面有所改观);而我也正因为没有名位学问,所以没有精神上的包袱。我写博客,也既不是想扬名于生前,也不是想流传于后世,只不过心有所感,一吐为快,从而为自己与他人都带来些许愉悦罢了。

  正因为没有“名位”之想,“学问”之累,所以我在博客上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那么多掩饰,那么多条条框框,往往也就能够吐出我的“一家之言”。

  一代武侠大师金庸也在《一个说故事人的自白》中,坦言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的动机很单纯,只是为了“自娱娱人”。

  对于自娱与娱人两个方面,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自娱。这并不是说我自私,而是因为你连自己都娱不好,何谈娱别人?自娱比较简单,娱人的事情复杂。可现在的人,喜欢把简单事情搞复杂了。

  写博客就成为我的业余爱好。博客是自娱的事情,做的好就可以自娱娱人了。

  动机二:立此存照

  方舟子他们的那个新语丝网站在2000年搞了一个网页叫“立此存照”,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国内的学术腐败,国内比较著名的高校都被他们打到了,其中被打得最凶一个就是北大。

  “立此存照”也是我的博客动机之一,但我决不是像方舟子一样想打倒谁。“立此存照”这个词的本意是指“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将来查考的凭证”。我自认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有很多想法,也喜欢同别人交流。虽然有时候经常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但我却仍然很诧异于居然每次都有新的念头被自己发现。为了避免想到新理由却忘了旧说法,所以我觉得还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赶紧写下来为妙,为着纪念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那些或灵光一现或者异想天开的念头。

  也许再过几天甚至几年,回头一看,会自己PK自己一把呢。

  动机三:结交同道

  自己身处IT行业,也就不遗余力的经常发出一些声音。当然,得到的既有香鲜花,也有臭鸡蛋。但是,香鲜花不一定就是同道,臭鸡蛋也不一定就是异路。观点与观点的交集可以结交同道中人,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同样也可以结交到同道中人。

  凭着一个小小的博客,我已经拥有了为数不菲的同道,幸甚。

2007-03-25

前天晚上,也有可能是大前天晚上,一个朋友邀请我去参加MSNNEXT的聚会,说都是副总级别以上的人。由于当晚早有了其他安排,再加上对MSNNEXT不了解,就没有去。

  谁料第二天上午,远在大连的金石天使投资俱乐部的负责人赵奇军先生竟然问我,参加昨天的MSN的聚会了吗?并且推荐我感受一下MSNNXT。

  于是我就安装使用上了MSNNEXT,发现好友列表中除了显示原来的好友,还可以点击查看好友的好友,这被MSN定义为二度好友。由于MSN官方公布目前中国用户的好友平均数达到了100个,因此如果你有100个MSN好友,现在则多了10000个二度好友。

  正如很多国外互联网巨头的应用一样,MSN在中国也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偏差。由于QQ的强势以及霸道的娱乐化功能,在全球都呼风唤雨的MSN在中国就被莫名其妙的挤压到了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白领阶层。但是,也正因为这样,MSN上的好友基本都是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好友,从而导致MSN的好友总体品质很高,而这上万个二度好友无疑成为一笔新的财富。

  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理论的由来。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在伟大的六度理论的指引下,一大批SNS网站应运而生,无数实践者前仆后继想要把这个理论变成现实,但是在风风火火的炒了一阵之后,网民开始发现,别说是第六度的哪个陌生人,维护好第二度朋友都显得很吃力,有的人甚至连第一度都维护不好,能别说兼顾到第六度的朋友。就算在六度理论范畴内你可以认识想要认识的很多人,对你来说将这样的关系维护下去也变得极其不切实际。这么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群令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带来别的麻烦。

  如果把六度缩短,效果会怎么样呢?MSNNEXT就是把六度缩短到二度,帮助用户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扩展人际关系。在普通的SNS格局中,也许还有很多人连维护二度朋友都会觉得很麻烦,从而失去很多用户。和普通SNS格局不同的是,MSNNEXT依附于MSN这个风靡全球的即时通讯软件,依附于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

  牛顿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MSNNEXT也可以这么说:“如果说我比别的SNS用得更好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MSN的肩上。”

  这个产品还有个核心的价值点:就是互助。互助无疑就是互相帮助,由于都是好有的好友,互相帮助也就自然而然。点击“发出互助信息”,就可以向上万个二度好友发出一个互助信息,这些好友即可可以收到,并基于朋友的友爱之情给与回复和帮助。遇到困难,发个互助请求,所有二度好友立刻收到,分秒中完成互助。资讯分享、合作商机、活动聚会、招聘求职、健康教育、衣食住行、购物二手、投资理财、兴趣交友、托人找关系,有求必应。这样,你将拥有人生最重要的人脉财富。

  以前人们一直在炒IM2.0。什么是IM2.0?IM2.0的关键不是IM,而是专业化的应用。IM不是一个可以单独生存的功能,而是一个基础的工具,利用好了,将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IM2.0在专业化的服务基础上“锦上添花”,增强了互动性,发扬了以人为本的WEB2.0精神。

  这是真正的IM2.0。王志东是早就提出了IM2.0的概念,但是知道LAVA-LAVA的人还是太少。非著名IT评论人刘兴亮预测:不久的将来,马上就会出现QQNEXT、UCNEXT、POPONEXT……

2007-03-24

今天没事在新浪博客首页逛逛,当看到IT·互联网版块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我的眼帘。心里一愣,这位..这位不是曾经经常与我觥筹交错的老刘吗(参见下面新浪博客首页截图)?一定是他,从毕业后很长时间没见他老人家了。



    他老人家在这个行业打拼了好几年了,前些年已经有些名气了。后入了京城,那名气啊,真是一路飙升!一会儿参加什么营销高峰论坛,一会儿上清华讲堂,人民大会堂的台上也去过。


    老刘,雨水为你感到骄傲,我们CAD工程中心全体同仁为你自豪!不过,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哈,不怕没有出头的一天!


    咱们CAD中心的兄弟姐妹们都要努力哟!

2007-03-22

IT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纳斯达克谈笑间,不胜人间一场醉!有人的地方就有IT,有IT的地方就有江湖。欲知江湖中的IT人,敬请看刘兴亮总结的IT人的五个“N”,那就是IT人的五个属性。

  NEED:需求。由于工作环境及强度关系,很多IT人身体状况经常会出现不适,常常感到乏力、头晕、入睡困难、厌食等。公司里同事间竞争激烈,让人心理总是放松不下来。领导除了关心你的活干完了没有,其它事情很少过问。加班后回到家里很少有朋友交流,与家人的交流也很有限,整个人的心灵处在持续的紧张、失落、孤独的状态之下。IT业是一个特征鲜明的行业,其突出特点是知识密集、人才聚集、高智商者互相撞击。在这种环境里工作,既需要脑力的付出,也需要体力的付出。从人的需求层次来说,IT人往往处于需求的高层次。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在所有需求层次上均遭到挑战。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对他们具有冲击性影响。大量材料表明,中国IT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均存在未被满足状态,有些人则处在极端未满足状态。比如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根据对我国IT从业者相关调查显示,IT企业员工超过半数以上的人没有结婚。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IT人选择独身的生活呢?一位程序员在网上发表评论说:“中国的程序员是世界上最好的程序员,他们不计报酬,没日没夜地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节假日。”看来,IT人选择独身生活确实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再比如说安全感需求。中国的IT业与世界同行相比,还不够成熟,中国IT 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注定缺少安全感。IT人普遍对自身的前途堪忧。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规范程度不够,与人性化管理相去甚远。IT人跳槽情况严重,就是源于这方面的原因。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这是IT人最大的失败。

  NEW:新鲜。由于工作的关系,IT人最早上网的人群和上网时间最长的人群。同时,IT人掌握了一些技术以及平均学历较高,所以就成为接受新鲜事务最快的人群。由于各种需要,IT人也乐于接受新鲜事务,甚至有些崇洋媚外,能掌握很多新鲜概念或名词,好像是一件很牛的事情。IT人喜欢用一种新的心情、新的感受来面对一切。新时代的来临是由新鲜事务或技术而带来的,IT人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主要就是源于IT人的“NEW”属性。作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IT人的“NEW”功不可没。
  
  NET:网络。这儿说的网络是指交际网络。IT人与电脑打交道的时间要多于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工作特性决定他们与外界交往的时间、机会相对有限。在公司内部,同事间的交往形式比较单调,内容贫乏。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就通过别的方式来扩充自己的交际网络。用得最多的还是互联网的方式,结果呢?或许比传统的交际方式更好,更有效果,因为大家通过Email、QQ、MSN之列的工具,沟通更频繁,感情更好。IT人用自己的全部情感编织了一张网,把朋友们都网在网中央。

  NO:说不。有调查表明,18%的IT人有较高的自尊,35%的IT人自尊良好,只有8%的IT人缺少自尊。除了自尊以外,再加上整体大环境的因素,IT人很少说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个不会休息和放松的人就等于不会工作。因为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必将以身心受损作为代价。越是工作紧张,越需要忙里偷闲和放松自己。在工作中,IT人要勇于说不,自己去调整工作、生活内容和节奏。

  NOW:现在。IT人是最能畅想的,很多人喜欢憧憬。从现在开始,IT要为自己活着,不能活在梦里,不能活在VC的怀抱中,不能活在纳斯达克的泡泡中。其实,活回自己真的很轻松。我不再想象着“烦恼”。“烦恼”这东西,真的是想象出来的啊,如果你不去想了,它也就不会存在了。

记得刚刚宣布我国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时候, “业内人士”就已自信地认为,“这势必带动整个食品行业迅速向安全放心方向发展”。可实施QS制度已有几年了,怎么样呢?那些歪“金华火腿”们,却仍然源源不断第在“自制自检”的状态下生产出来,这又如何不令广大消费者寒心?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QS食品准入制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防范作用,并不是该制度本身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准入制度在国外是那样的功能非凡,只是到了这里才显得如此“水土不服”。  

  为什么先进的“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会出现问题呢?
  
  这其中除了执法人员责任和素质有瑕疵外,更重要的问题是执法体制上存在的致命缺陷,就是一些执法者跟一些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甚至在利益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样子,问题还是出在本土企业人的素质上!”有人这样说了。

  这就得回到“人”这个问题上来,其实回到这儿挺没劲的。还是和动物类比吧,从“赛马、护牛、哄猪、打狗”说起吧。如果这个人是千里马,让他比赛;如果是老黄牛,要保护他;如果他很懒惰,像猪,要哄他去干;如果他专门捣蛋,一定要把他清除掉。

  “QS”是好东西,就好比一把宝剑,那就给了豪杰吧。否则,真应了部分企业的牢骚了:QS?那就全死(quan si)吧。

2007-03-21

昨天,我写了篇小文章,题目叫《为什么劝你别做购物网站》。缘由这几天有好几个朋友都在向我咨询能不能做购物网站。我也不能说做购物网站就没有机会,只能委婉的告诉他们,现在购物网站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了,不像前两年。

  料想不到的是,这篇小文章竟然引来较大的反响,惹得几多高手与我切磋。其中,在业界小有名气的马宁先生与我的交流我觉得很值得与大家分享。

  在文章《为什么劝你别做购物网站》的结尾我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非要进入这个市场,那就寻找还不是很成熟的细分领域吧。”马宁问我这句话的含义。我告诉他我感觉除了这些细分领域外,别的机会不大,或者说产出比不高。

  马宁也这么觉得:“虽说国内较为出名的综合B2B只有阿里巴巴、惠聪等几家,但我以前和惠聪的老板谈过,他们觉得这个领域其实已经比较饱和了。”

  同时,他表示还是对我那句话很感兴趣,问我具体怎么看待?“不很成熟的细分领域”是指行业?还是市场?或者是传统行业并未和互联网作嫁接?

  按我理解的“不很成熟的细分领域”主要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行业很成熟,但是并未与互联网嫁接。现在比较成熟的行业非常多,但和互联网作嫁接的并没有多少,这里面原因颇为复杂,但我觉得也正是机会所在。这些行业有的是因为行业太传统,互联网暂时无法进入或成本太高;有的是因为行业太小或太复杂;人们不屑进入。当然,也有很多行业是人们还没意识到,世上待挖卷的金矿。

  第二种:行业不成熟,需要互联网来推动。这些行业不太标准化、规范化,存在很多问题。互联网的进入,可以进一步促进这些行业的商务走上规范的道路。

  第三种:行业较成熟,互联网不太成熟。这种情况行业也比较成熟了,也有电子商务公司切入了,但由于还处在战国纷争的阶段,现在切入还有机会。

  以上三种领域,就是我认为目前电子商务可以切入的三种领域,也是机会所在。总的来说,电子商务产业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之前不断发生恶性竞争,行业内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的地方,也就是机会存在的地方。

2007-03-20

不知道今年春天流行什么风向,几天内,几个朋友都在向我咨询能不能做购物网站,各有各的idea,各有各的路子。

  我也不能说做购物网站就没有机会,只能委婉的告诉他们,现在购物网站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了,不像前两
年。

  不用说新进入的菜鸟了,就连门户网站都办不好电子商务。去年6月份,搜狐正式关闭了原有电子商务平
台“搜狐商城”。在此之前,搜狐一直在网上销售消费品,包括图书、保健品、视频、音乐和计算机设备等,并为用户提供产品递送服务。现在,搜狐的购物频道也直接指向淘宝网。

  曾被寄予巨大期望的电子商务,如今已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软肋。2001年11月,搜狐高调推出搜狐商
城时,张朝阳曾表示要使其业务规模在1年内超过卓越网。新浪也曾表示期待其网上商城成为继网络广告和无线增值服务之外的又一业务支柱。但现在搜狐叫停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新浪前CEO汪延明确表示进军电子商务是个错误。三大门户网站中的网易则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做法——只提供产品介绍,而不提供配送、支付等配套服务。

  门户网站尚且如此,何况新丁们呢?建议有意进入购物领域的朋友慎重考虑,其主要原因有五:

  第一:先行者已经很成熟。比如B2C领域,去年当当非出版物将首次超过其传统主营项目图书音像的销售
。再如B2B领域和C2C领域,你能做得过阿里巴巴和淘宝?即使是一些细分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也有人早就攻占了桥头堡。比如手机网上购物,估计很难超过前两强北斗手机网和鸿信通手机网了。

  第二:厂商和消费者已经理性。前两年,随便找几个厂家,开一个茶话会,忽悠半天新概念,就会兴高采
烈、面红耳赤的跟你一起畅想未来,给你一个好价格,给你头一笔不菲的市场费用。只可惜,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消费者也是如此,大家都已经比较理性了。

  第三:达到厂商和消费者的要求需要一定投入。要做一个像样的购物网站,要有一个像样的门面吧。如果
在北京,这就是一笔大投入。另外,比如携程网有一个1600人规模的电话呼叫中心负责订酒店和机票,这又是多大的费用呢?更别说宣传推广费用了。

  第四:支付问题。“与发展相对应的是,电子支付‘安全’问题也相当突出。”网际威信集团金融产品处
总监郭淑华掌握的调查数据显示,网民不使用网银的原因中,61.2%是担心交易的安全性,其中42.7%的人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说白了,网民对于银行卡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依旧持不信任的态度。

  第五:在互联网业务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之后,其业务分工呈现出日益细化的发展趋势。在业务模式逐渐
成熟的电子商务领域,进入门槛已经出现。

  理由已经说清楚了,如果你非要进入这个市场,那就寻找还不是很成熟的细分领域吧。不过,机会总是自
己寻觅出来的。

2007-03-18

昨天,百度正式宣布创意品牌副总裁梁冬两个月之后将离职,目前其辞职申请已经获得公司批准。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我的,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之前神采飞扬的梁冬,领导了围绕上市的整个品牌活动时的意气风发,导演了“百度一下”这个风靡大江南北的这个流行口号。然而近期其处理的一系列事件,并不见佳,我以为。

  因此,得到这个消息时,我并不感到意外。文化梁冬终究被技术百度PK掉了,则普天之下的网民,其反应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在梁冬百度空间的申明文章《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的梦想付出他的全部》中,很多网友留下了自己的心声。我略略的看了几眼,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替梁冬惋惜?

  技术导向型的公司终究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如百度。之前,百度只管钻研自己的搜索技术,梁冬自管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本来都没什么相干。可是,两年之前梁冬和李彦宏的一次谈话改变了一切。“当时,我不知道百度将会成为一个有如此高市值的公司,但是我知道百度,百度是可以为中国文化事业做一些贡献的”。文化梁冬想通过技术百度实现自己的一些文化梦想,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的。“当时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邀请我加入百度的时候,我其实心生恐惧”。就是这个恐惧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其实梁冬是猜到结局了。他偏要放下话筒,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走捷径的心态罢。

  借技术的舞台,唱自己文化的大戏?“百度是可以为中国文化事业做一些贡献的”,这话没错,甚至可以说很正确,只可惜时间错了。

  就是这个唯一要命的时间因素,梁冬也考虑到了,从进入这家以技术为重心的搜索引擎公司开始,梁冬自己早已隐隐感觉到,在将来的某一天他必将会面临今天这样的宿命。

  梁冬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人。“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形态,其产出规律、作用方式、传承路径等都表现出文化作为特殊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无论是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整合还是先进文化的创新,无论是文化事业的建设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品牌形象的营销还是公司精神的塑造,其逻辑起点必然是对文化发展独特性的准确把握。

  而百度说到底还是一个技术公司,准确点说,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公司。技术的特性是科学的,机械的。

  技术理性的那些冰冷工具中,一加一永远等于二。而在文化的浪漫色彩中,一加一可能等于任何事物。

  当文化梁冬遇到技术百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或许,梁冬的本领非常强,能够给技术百度带来更多的文化内涵,带领百度创造更多的品牌传奇。只可惜,百度是其所在行业的巨无霸,而梁冬在其所在领域,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当天平失去平衡时,必须一端要被架空。

  这一场为期两年婚姻的结束,不能说谁对谁错。错误的,只是时间地点而已。套一句电影台词,“爱上了一个现在不该爱的人”。

  梁冬,走好!百度,珍重!

2007-03-17

本报讯 山西吕梁文化重镇——柳林县三交镇因红枣产量大与红枣文化底蕴深厚,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同时还被广大游客赞为“天下黄河第一游”,这里的万里黄河第一碛—土金碛、涛走云飞的黄河三峡、惟妙惟肖的天然黄河母亲峰、沧桑古朴的闯王寨、野趣丛生的情人谷、飞珠溅玉的天壶瀑布、碧波千顷的龙泉池等众多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日前,全面反映三交古镇的《黄河古镇三交》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10余万字,全部采用铜版纸印刷,全书分四大板块:一是“沧桑古镇”,共有初识古镇、古镇溯源、水旱大码头、冯氏家族、高氏家族5个章节。二是“红色记忆”,共有红军东征主战场、红军东征纪念馆、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3个章节。三是“风景名胜”,共有天下黄河第一碛、古渡口寻梦、黄河大三峡、拜谒母亲峰、登临闯王寨、漫步龙泉峡6个章节。四是“中国红枣第一镇”,共有中国红枣第一镇、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明天更辉煌3个章节。


  本书由杜旭华主编,高迎新著。刘兴亮在该书中任编委,作序的是其二哥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