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裤裆”一词来自满语,也就是东北话的“卡布裆”,中国明朝以前的小说提到那个地方都是说“胯下之物”,裤裆的叫法是后来才流行的。
说到“胯下之物”,可不简单,它是会要人老命的。明朝的屠隆就是一例,然而,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唯一的一例。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汤显祖写了一组七绝,共十首,寄给他的好友,时在病中的屠隆。汤显祖的这组诗题为《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所谓“情寄之疡”,即为当时“梅毒”的雅称。你把感情寄托到婊子身上,婊子也就将梅毒螺旋体转移到你身上。这位死于性病的才子,其出格的风流水平,你说,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吗?
在今天,汤比屠的名声大得多。可在万历年间,屠隆的声名,要比汤显祖响亮一些;屠的戏剧,也要比汤的卖座一些。因为屠隆不光写戏,还会演戏,家里蓄有戏班,花钱聘着名角,还时不时地粉墨登场,客串红毡,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屠比汤要风流倜傥多了,自然追星族也要多些。
像屠隆这样的才子,引娼挟妓,眠花宿柳,平康冶游,招蜂惹蝶,弄出一身病来,是不必大惊小怪的。然而,得了性病,多少有点中奖的荣耀感,实在是匪夷所思。在今天说来,某位作家从三陪小姐那里染上淋病白浊,顶多从电线杆子上贴的小广告,找江湖郎中私下治闻,绝不愿意大事张扬。无论如何,这是不大名誉的事情。可在明朝,却视作风流,不但不感到难为情,不觉得是件多么难以启口的话题,还要堂而皇之写进诗文里的。
汤显祖,这位与莎士比亚同年死去的剧作家,就认为这是风流,不是丑恶。
对每个人来说,裤裆里存的那点积蓄是人生来就有的,死也将带走的。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心、肝、脾、肺、****都是一种文化,都能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公开讨论的课题。这本来好像没什么,比如明朝的汤显祖,就觉得没什么,可以公开写诗评论。但偏巧就这裤裆里的东西就必须藏着掩着,对它的功用更是不能提之,提出来即为可耻的,即为下流和卑鄙的,好象本没有干什么事却赋予了已经干了什么事的涵义。这本来好像也是对的,但很多人却不管,堂而皇之的公开,不仅不掩藏,而且公开的添油加醋。
遮羞布就是用来遮那“胯下之物”的,如果,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后果会是怎样的呢?屠隆的情况,至少因为其是个才子,一个风靡一时的剧作家。
时下,很多所谓的作家打着“先锋”的幌子,再挂一块什么“新新人类”、什么“私人化写作”、什么“身体写作”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羊头招牌,都是趁着风头一拥而上的势头,带着很大的媚俗性,功利性,其实是矫饰有余,多的是女子气或裤裆气,宣扬的不是个人精神的操守,甚至根本没有精神可言,纯粹是肉欲的放纵。将现代人精神无家可归状态表现得极为苍白、无力,甚至忘记了人有精神生活的一面。物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扬,而精神被贬到了极远处。
充斥着中国文化市场的文化作品,大多是些赤裸裸的肉欲,大鸣大放,让人虚汗淋淋的情欲,都是些裤裆文学。这些新潮或者先锋,都是过分地渲染男女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感情的铺垫的情况下就钻进被窝大搞性的技巧什么的,使得作品成为房中术展示一般。或者纯粹地描写肉体,耽于肉欲,也不知道描写这些东西为了说明些什么,或者超越些什么的。一提笔就比妓女还要放荡,越写越往裤裆里钻。人们说这就是先锋,这就是解放人们的思想。他们宣扬的是“肉体放纵”,而不是“精神放逐”,是挑逗人们的邪念而不是发掘生命的内核,是沉沦于兽性的快乐而不是弘扬了人格的力量。这完全是偏离先锋文学的,是对先锋文学的一种玷污。
这是什么问题呢?古时候?今朝?我想这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我们太自私了:那样自私的权力,那样自私的公民,那样自私的组织……这疯狂的自私,这种赤裸裸的“私心太重”,是中国文化落后于世界主流文明的真正根源。这种自私不是起因于意识形态的狂热,而是由于生存恐惧。其中,权力恐惧作为最大的生存恐惧产生了最大的生存自私,权力自私能够将一切现代化的社会变革”消灭在萌芽状态”。
罗素先生对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文化没落时期的社会状况有过这样的描写:“普遍的混乱必然要引起的道德的败坏更甚于知识的衰退。”这描写使我们生似曾相识之感,这段深刻的文字对理解生存型自私是有启发的。
不管是在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普遍混乱”是一种历史性现象。自然,上述种种道德状态便成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性的道德状态。生存自私泯灭良知和人格尊严,它鼓励人不择手段地活着,客观上表现为对他人命运的漠不关心,甚至不管他人死活。“达则专政天下,兼济亲友;穷则独骟其身,没事偷着乐”。
屠隆尚是为了一己的自私,为了“卡布裆”的自私,对社会危害不大。因此,他不算多大的罪恶。现在的这些”裤裆文化”的推崇者,确是为了一己和团体的自私,就成了一锅汤里的那只老鼠,对社会危害极大。生存自私的的恶果首先是责任感的丧失,在这里,责任感完全是奢侈。生存自私还意味着对“缺德”事件能够“设身处地”地予以“理解”:当中国人说你“成熟”了,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道德割礼”而“成年”了。这里没有对道德的尊重,更多是嘲笑或因道德自卑而攻击道德。然后是卑贱猥琐的贪婪。“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和异乎寻常的贪得欲。”最后是急功近利与“搭便车”。灾民理性对短期利益的重视高于长期利益,这是因为灾祸高频率发生的结果,因为任何长期的利益都是靠不住的。“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对教育的忽视、经济掠夺政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无不建立在短期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之上。这种对短期利益的偏爱和对信用的不信任,使商业不能在契约的基础上发展,因为商业契约是关于远期权利和义务履行的合约。
因此,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文化,即使是“裤裆文化”,也不能去取悦人的感官,为自己谋取什么利益,它需要一种牺牲精神,时尚或者病态的叫喊,最是要不得。这种“裤裆文化”并不是去建构什么,并不是存在着一种社会良知与道义,表现出来是苍白、无力,特别以欲望化姿态作为自己描写的契入点,对性爱的颠覆带着一种病态的反抗。许多话语在欲望的放逐、性本能的渲染、性经验的演示以及性交往的自由化大量展露中成为一种极端的个人化的渲泄物。人性在这里被梳理为最简单的生理满足。他们的观点也许就是谁放逐欲望,谁性暴露走到了前沿,谁最无耻也就谁最牛逼,当然也最赚钱。(作者:刘兴亮)
交流主题:1、社交网络是否可以信赖?
2、社交网络开放平台的未来。
主讲嘉宾:MySpace中国总裁罗川
主持人:刘兴亮
主办单位:大度咨询、TechWeb、腾讯科技
时间:10月30日(星期二)晚上7:30-9:30
地点: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一层紫悦厅
费用:免费
流程:7:30-8:10 嘉宾主题演讲
8:20-9:30 主题PK、互动

MySpace中国总裁罗川(左)与主持人刘兴亮
先发一组主讲嘉宾罗川先生的照片:




再发一组全场的照片:





参加互动的朋友们:



这个朋友是广州赶过来的
最后发组花絮:

得红包了,好开心哦

围看罗总的书法

龙门阵成了很多媒体现场采访大佬们的舞台

看见美女,舌头都伸出来了?
照片先告一段落,视频和文字实录请明天关注。
巨额投入是否存在风险
奥运虽然是个香饽饽,但赞助奥运的花费同样吓人。北京奥组委仅公布了独家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两个相对较低的“门槛”,分别是4000万元和1600万元。而有关人士指出,这个价格,企业只是买了一张门票。一般而言,其后用于与奥运有关的产品研发、二次策划、宣传活动等配套投入将是赞助额的3─5倍。
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三星、可口可乐这些成功案例,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前仆后继、趋之若骛。难道这里边就没有风险吗?投入这么巨大,回报又有几何?
赞助奥运会算得上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这些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有统计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
美国纽约调查公司Gfk NOP今年做了一项名为“奥林匹克的广告力量”的调查,要求受访者说出任意一个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名字,结果只有33%的美国消费者能够说出来;在得到提示的情况下,有53%的人想起了耐克和VISA。这真是个冷笑话,因为耐克根本就不是官方合作伙伴。相似的一项调查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后进行,43%的受访者分不清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把VISA与AMERICAN EXPRESS混为一谈。对于每个向国际奥委会至少掏出了5000万美元的TOP伙伴来说,这钱花得有点冤枉。
除此之外,每一届冬奥会和夏奥会还有各自的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等等不计其数,每家至少几百万美元投进去了,效果怎么样呢?
美联航在过去的22年里都是奥运赞助商,然而公司在最近的调查显示,76%的乘客对此一无所知。美联航意识到了自己奥运营销策略的失败,正在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而有些企业却在自问:奥运会真值那么多钱吗?最近的例子是曾经赞助了奥运会40年的施乐公司,他们在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投入了4200万欧元之后选择退出,希望能找到其他吸引顾客注意力和提高忠诚度的途径。更多的数据表明赞助商为奥运花的大把银子可能越来越不好使了。美国Dynamic Logic公司调查显示,只有25%的美国人、12%的欧洲人非常关注与奥运相关的广告,毕竟人们每天处于信息过剩的环境中。
奥运是一付妙药,但并不包治百病
虽然奥运会还有一年才来临,但奥运经济争夺战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热闹的背后我们又能看出什么呢?已经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企业似乎都有点“沉默寡言”甚至“按兵不动”,让人着急;没能获得“入场券”的企业却“活泼好动”、“上下求索”,慌乱异常。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奥运营销确实是一副妙药,但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显然,它不会让所有的病能够药到病除,也不会让刚出生的婴儿立马行走、让小孩立马快跑、让成人立马跑过刘翔。
即使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也不是拿到“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等称号就完事大吉,就可以做千秋大梦了。有的企业虽然看上去也在忙忙碌碌,但由于它们相应的市场开发计划像在梦游,那是另一种形式的千秋大梦。
TIPS:
经济奥运数字表:
1,选手报名人数
截至目前,已经有64家企业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各类合作伙伴,这其中有36家是中国企业。
2,往届经济奥运出色选手摘录:
1979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
1980 第22届奥运会 |
1996 亚特兰大奥运会 |
富士胶卷 |
百事可乐 |
可口可乐 |
组委会希望柯达公司赞助500万美元,把同行业惟一的赞助权拿走。柯达自恃是行业老大,讨价还价,双方迟迟没有达成协议。正寻求海外扩张机会的富士主动出击,积极申请参加赞助,甚至把赞助费提高到700万美元,获得了奥运会独家赞助权。该届奥运会上,富士大出风头,销量激增,给柯达以重创,并借此成功地打开了美国市场。 |
与可口可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营销战。由于百事可乐更为出色,结果名声大振,在那次竞争中盈利超过可口可乐约1/3。 |
利用其花费巨资拿下的TOP身份为自己当年第三季度增加了21%的盈利,达到9.67亿美元,而百事可乐的同期利润却大幅下降。 |
NASA,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简称。
我之所以开篇说它,是因为它在8月初宣布,在未来50年来,它将会陆续把这50年来的载人和无人太空计划、图片、视频、影片以及其他资料,悉数转换为数字格式,并公开在一家非盈利的旧金山公司Internet Archive网站上。
差不多同一时间,在中国,郑州下了一场暴雨损失惨重,但大部分市民却没有接到暴雨短信预警。据悉,该省灾害预警短信被河南省气象局下属的河南华云公司垄断,该公司制定规则谁交费就先给谁发送。
这两条新闻放在一起,就很值得玩味了。第二条新闻说的是国外在公众服务信息上的免费措施,而第一条新闻则是我们国内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向公众发布服务信息的反差,就比如说这个天气预报,本来是服务公众的免费信息,却首先要交钱,变成了敛财的一个手段,从而导致产生了“该局最会赚钱的一个部门”。
互联网和手机的蓬勃发展,为公众服务信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数字化的手段,公众可以利用这些数字化手段,更好的享受公共信息服务,从而避免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安全。
公众服务信息本来应该是要为最广大的老百姓公开服务的,可是却被某些人、某些单位作为垄断资源,作为独特资源,巧立名目向公众收费。且不说像国外那样,把“50年来的载人和无人太空计划、图片、视频、影片以及其他资料”这样的珍贵资料与公众分享,就说普通的天气预警、交通信息、图书信息,又做到全部免费了吗?
不过,好苗头还是存在的。比如北京今年来相关部门利用手机短信在公众服务信息上还是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前两天实行了四天机动车单双号,我就接到了事前提醒、事后感谢的短信。
努力是存在的,也是可喜的。但是大多数还是不能做到的,究竟是什么阻挡数字化公众服务信息不能完全免费呢?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免费就会动了某些人和某些单位的奶酪。长久以来的游戏规则已经养肥了很多人,养肥了一些“该局最会赚钱的部门”,一旦免费,就会损害既得利益。
其次,公众服务意思有待提高。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胡小明就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呼吁中国的电子政务要进一步提供公众服务意识。政府的威信、社会对于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政府开展公众服务的效率都将成为左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最后,要扭转认识。除了个别需要保密的资源外,所有属于国家的资源,也就是属于公众的。既然是公众的资源,就应为公众所享有,其与公众的距离就不应该用付费来加以连接,这是公共管理的畸形化。(作者:刘兴亮)
微软昨天表示,将出资2.4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 1.6%股权,同时为Facebook销售网络广告,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去年开始的市场营销合作关系。
上述交易的达成,使Facebook价值已高达150亿美元。此前有传闻称,雅虎去年有意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但遭到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erberg)的拒绝,这一做法一度遭到外界嘲笑。
这一次的收购事件,虽然涉及金额并不是很多,但却意义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震动全球IT业界的一次错综复杂的收购事件。通过这一很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可以分析出很多现象:
1、微软舞剑,意在谷歌。
《史记”项羽本纪》中著名的鸿门宴故事衍生出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套用一下,在这次的参股过程中,可以说是“微软舞剑,意在谷歌”。很明显,继在YouTube之后,对于Facebook这一块日渐丰腴的肥肉,就成了微软和谷歌这一对新老IT霸主逐鹿世界的切入点。只不过,在一次的鸿门宴的斗智斗勇中被微软占了先机而已。就好像萨拉热窝事件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义一样,可以看出,Facebook事件也充当了微软谷歌世界大战的类似角色。从此,二者的战争真正进入白热化,微软参股Facebook就成为二者争霸IT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一个导火索。
2、一切的根源,在于网络广告。
在新浪网的在线调查中,回答“你认为微软最看中Facebook的是什么”的网民中,选择“巨大的人群”的用户占到了45.71%,选择“广告潜力”的用户占到了28.57%。其实这两个答案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微软看中了Facebook的网络广告资源,这两项相加就占到了73.28%。在互联网广告时代,不管是与雅虎的角逐,还是与谷歌的角逐,微软都没有站到便宜,这一次的参股,就是微软放出的信号,彰显其在网络广告市场的野心。
3、交友网站代表了第三代互联网的方向。
这一次的微软参股Facebook,给了大多数人两个惊讶,一个是惊讶于交友网站发展的这么迅速,一个是惊讶于这一次收购的财富数字。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谓一夜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头飘扬的满是社交网络的旗帜。本次交易的达成,使Facebook价值已高达150亿美元。15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是在偌大的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达到的高度。百度不能,腾讯也不能。
4、Facebook引领平台开放的潮流。
哈佛大学肄业生扎克伯格用了不到4年就将Facebook做成了价值150亿美元的全美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巨大成功,除了在于其网上网下生活的重合度非常高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源自期开放的平台。也是在今天,MySpace中国总裁罗川宣布MySpace中国正式推出开放平台,用户可以自由的上传个性化内容。罗川表示,在推动社交网站成为下一个明星的过程里面,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信赖的网络、开放的平台。在平台开放方面,不管是互联网领域,还是软件领域、硬件领域,都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虽然很多企业在开放平台的短时间内利益会受到一定的损害,但是长远来说,对本企业是非常有利的,对整个行业也是可以促进良性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的平台开放、互联互通,软件行业的开放接口,硬件行业的互相匹配、平台开放,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所不同的只是时间表而已。这个开放过程,对于互联网行业更短一些,见效也更快一些。(作者:刘兴亮)
交流主题:1、社交网络是否可以信赖?(在MySpace上能放心的找到女朋友吗)
2、社交网络开放平台的未来。(MySpace是跟风FaceBook吗?)
主讲嘉宾:MySpace中国总裁罗川
主持人:刘兴亮
主办单位:大度咨询、TechWeb、腾讯科技
时间:10月30日(星期二)晚上7:30-9:30
地点: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一层紫悦厅(清华东门旁边,地图详见下文)
费用:免费
流程:7:30-8:10 嘉宾主题演讲
8:20-9:30 主题PK、互动
嘉宾介绍

罗川先生简介
罗川先生目前担任MySpace中国总裁,负责公司的整体战略和业务拓展。在此之前,他曾任微软在线服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兼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在微软公司的十二年多的时间里,罗川先生历任业务代表、合作伙伴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战略合作部经理及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并接受了多种职业化和领导能力的培训。在他担任Microsoft Office产品经理期间,取得了产品市场占有率从60%到92%快速大幅提升的良好业绩。2000年,罗川先生由公司送至微软总部,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接受在职培训。回国后,罗川先生负责微软中国公司的战略研究和投资项目。2002年4月,罗川先生担任微软中国MSN事业部总监,负责MSN业务在中国的拓展规划。 自2004年1月起,开始担任微软公司MSN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一职,全面负责MSN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业务。2005年4月,微软公司 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罗川先生就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2006年7月,罗川先生担任微软在线服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兼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全面负责MSN中国门户、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Live Search、Windows
Live.com等在线服务以及相关移动服务在中国的运营。
罗川先生是清华大学EMBA2002级毕业学生。他于1994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报名方式:报名者请姓名、公司、职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发Email到51111066@qq.com,也可以在本博客直接跟贴报名。谢谢。
联系人:董晓梅
联系方式:座机:010-82569749-805
手机:13718824319
MSN:dingxiang51111066(# hotmail.com
Email:51111066(# qq.com
附:场地地图
刘兴亮与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骏
很荣幸我能获得《2007年通信博客大赛》“最佳人气奖”称号,感谢主办方通信产业报和通信产业网,感谢颁奖嘉宾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骏先生。
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承认,博客在通信行业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举足轻重,产生了令很多人都吃惊的影响。就拿这次的通信展来说,很多企业和媒体都举行了很多和博客相关的活动,活动的重要程度、频繁程度,令我这个老博客都感到惊讶。
最近看到很多国内外的很多评论,都在讨论说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新闻变成了浏览,博客变成了阅读。大概就是说由于很多众所周知的原因,读者现在对新闻只是浏览,大致了解即可,而仔细阅读的往往是博客文章。
这里边的原因,我刘兴亮分析,可能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博客相对独立,而不像新闻媒体记者,要受到媒体倾向性、大客户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博客文章比记者稿件的可信度相对较高;第二,相对于按部就班的新闻稿件,博客文章可读性、娱乐性更强,利于读者阅读;第三,博客文章比新闻稿件更容易互动,不管是扔臭鸡蛋还是砸板砖都很方便;第四:博客主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的个人(大部分人在博客上都有自己的照片介绍等),对于读者来说,从情感上远比那些冷冰冰的报刊和藏在背后一无所知的记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博客也更有亲和力。
我们通常所说哪个媒体强势,主要是看谁的嗓门够大,嗓门大者影响力才能大。现在,不管实在大IT行业,还是在通信行业,博客的嗓门已经越来越大了。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作者:刘兴亮)
今天凌晨零点多,人民邮电出版社信通传媒(旗下媒体有《通信世界》周刊、《电信技术》月刊、《电信科学》月刊、《通信学报》月刊、《现代电信》月刊、《通信标准》、通信世界网等)总经理李长海先生在MSN上发来信息,说看了我的博客后深有同感,感叹通信展今不如昔,“十年前的通信展,人流就像电影院散场一样”。而今年的通信展呢?除了运营商所在的一号馆人还比较多外,剩下的八个馆都不热闹,有的馆甚至很冷清,“有些展馆的人,还不如当年收破烂儿的多”。
通信展既是通信产业最大的年度盛会之一,这一届又处于3G、奥运会等“大事件”备战的关键阶段,应该说这一届通信展要受到更大的关注,但事实却不是很理想。刘兴亮分析,这主要在于企业参展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人流就像电影院散场一样”的年代,企业参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新产品,签单,华为、中兴都是这样起家的。现在这些目的被减弱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了,如今的华为中兴,与运营商的技术交流几乎天天有,哪里还用得着依靠展会。其实很多别的展会也都是这样,在互联网和手机的冲击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定位,展会已经不再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渠道了。
发展到今天,通信展参展企业主要有以下五个主要目的:
1、公关是主要目的。比如华为中兴这两个企业在展会期间展台下的花费比展台上要多很多。就拿今天上午在华为展台上的参观者来说,大部分都是华为花钱请来的,主要是运营商的高官。华为花在这些人身上的路费、住宿费、别的“正常”消费等,肯定比展场上的钱要花得多。这已经早就是惯例了,北京的五星级饭店在通信展期间几乎都是满的,都被国际国内的电信制造商包了。可以说,通信展充当了一个很好的由头,一个很好的公关的由头。
2,形象展示。现在更多的参展企业并不是为了真正的交易什么的,更多成了形象展示方面的工作。展示为主,签单为辅。如果画个坐标图的话,展示的曲线无限上升,签单的曲线无限下滑。
3、参展企业另一个主要的目的:表示我还在。圣人曾经曰过:我思故我在。现在的通信企业要这样曰:我参故我在。
4、聚人气。不可否认,通信展还不失为一个段时间聚集人气的好办法。
5、另外还有与竞争对手比拼的目的。套用矛盾论的观点,就是时时有竞争,事事有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更多的时候,竞争是要体验出来的,通信展就是这样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舞台。(作者:刘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