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09.10.26 创富志栏目)
本期主持:本报记者 余涛
本期嘉宾:互联网实验室总裁 刘兴亮
Q 想做订餐平台,担心方案是否可行
读者唐先生来信:我发现很多写字楼的职工吃午饭很不方便,我与朋友想建个网站,联系餐饮店,让大家可以在网上订餐,同时负责快餐的配送服务。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但快餐消费市场与供应市场已基本形成,所以我们觉得订餐网站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创建订餐网站,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建立送餐网,在网上展示各快餐店的商品,让顾客在网上订餐,并建立会员中心、下单中心,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然后与烧鹅仔、大西豪、大塘烧鹅等知名快餐企业合作,我们通过网站找客源,还负责配送。虽然不少快餐店都有自己的配送队伍,但如果与我们合作,对方可以省下宣传及人员开支。
配送方面我们计划招聘代理,让他们开拓客源并承包写字楼的快餐配送服务。对于代理人,我们不提供底薪,只提供一定比例的订单费用作为佣金。顾客通过网上订餐有积分返利优惠,通过这种形式来避免顾客直接在代理那里下订单,避免了代理跑单的情况。
这样,我们直属合作的物流商把快餐送到各代理手上,让各代理准时准点送到顾客手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地域的扩张。
不知道我们这样的方法可行否?之前的送餐网貌似都不怎么火,所以还是有点担心。
A 太容易得到的资源,不一定有价值
一个商业模式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怎么判断呢?通常来说,对于唐先生这样的目前还只是一个Idea的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的,有的则被隐藏了起来。案例中的这个商业模式,应该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路数,可以说他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都是和别人合作的。快餐来源,他是和现有的快餐店合作;物流,他是和物流商合作;客源,他是通过代理商来获得。
进一步说,资源得来是否容易,这对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一个商业模式所需的各种资源都很难得到,对于那些已经建立并且占有资源的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对于后来者则是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同时,如果一种商业模式所需的各种资源都很容易得到,也不是好事,那也就价值不大了。
此外,唐先生的模式还存在竞争激烈的风险。竞争分为两个层面,起步阶段的竞争性和成熟阶段的竞争性。起步阶段的竞争性也就是进入门槛的问题。进入门槛很低的话,竞争也就很激烈,而且会泥石俱下,鱼龙混杂,比如开饭店,比如在淘宝开店。未来的竞争性指的是“时间是否可以成为竞争的壁垒”。
很明显,唐先生的模式在门槛和时间的维度上,都不具备太大的优势。所以,成功的概率并不是很大。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博闻天下》节目对我的连线采访)
最近,一批互联网大佬想像约好了似地在股市上集体抛售手中的企业股票套现。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以每股平均价20.78港元,抛售了130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相当于其所持股份的5%,套现2.73亿港元。与此同时,马化腾先后数次减持手中的腾讯控股,套现近6亿港元。再加上网易的丁磊和金山的雷军,以及腾讯高管刘炽平和张志东等人也纷纷加入,应该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富豪套现的阶段性高潮。以往IT富豪的身家财富更多地是纸面上的数字,而今他们开始将数字变现,要提前享受人生了。如何看待IT精英的这种抛售套现行为?对市场和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博闻天下》连线了IT名博,媒体评论员刘兴亮。
刘兴亮认为,这次的抛售套现都是个人行为,不存在合谋操纵,捉弄市场的问题,一是没有这个必要,二是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虽然马云等人的套现数以亿计,但和他们手中握有的巨额股份相比,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和整个股市的资金规模相比更是沧海一粟。我个人同意刘先生的基本判断,同时也觉得很难说这次的集体抛售套现仅仅是一个巧合。在股价的阶段性高位,将手中的财富由纸面上的数字变成真金白银,诱惑是很大的,而且一旦有代表性人物这么作,作为消息灵通的IT精英群起而效之的可能性绝对是存在的。对此,马云的心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创业的辛苦有千千万,创业的艰难有万万千,这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是很必要的。
有人质疑,公司的领军人物套现是种不好的征兆,相当于两军对垒,主帅却消消准备后路,有可能是公司前景不佳,甚至是崩溃前的遁逃。但事实证明,选择适当的时机将股份抛售套现,对这些公司市价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就算对股东有影响,也会提醒那些疯狂追捧的投资者,见好就收,大部队都撤了。
富豪们财富变现以后会去干什么?这当然是人家个人的自由,但恐怕购置几处豪宅、添几款洋车、参加几次古董拍卖会、周游几圈世界是少不了的,保不齐去太空旅游一趟也算是“为国争光”了。好在如今的公众与媒体也已经越来越成熟,对于这些人的套现,也是波澜不惊了。至于担心人家变了现以后会不会不思进取,从创业的开拓者变成坐吃山空的李后主,就不必瞎操那个心了,不是说不会,而是说即使那样又如何,也是活该。指望中国的IT精英里也出现比尔·盖茨同志那样的活雷锋,还不大现实。一是没人家那么多钱,二是也确实没到那境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T技术革命的那一波高潮当中,美国的硅谷出了大约三百人的一批亿万富豪,这批人中有不少人也曾将手中的企业股份抛售变现,打造了一个时代的财富神话。而这幕情景,这样的神话如今又在中国开始被复制了。中国人恐怕得慢慢适应在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这种财富神话。
收听本期《博闻天下》: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09101016000
【亮观点】
微博客的风头将会盖过博客和IM,因为她有与时俱进的传播模式和沟通模式。
即时搜索,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会成为微博用户的频繁应用,也可能会成为微博的核心商业模式。
“个人觉得,微博的发展会超过博客的火爆程度。诸君以为然否?”
这是我在大假期间(10月4日22:31)发在新浪微博上一条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11条转发,64条评论。要知道,这可是大假期间啊,各网站流量都大幅减少的时候。
网友whisper在半个小时后留言:“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不少,建议刘老师不妨事后总结出大段博文,给大家观摩学习。”遵命,那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谈我的看法前,先整理下围脖里脖友们的看法。
支持“微博的发展会超过博客的火爆程度”的最多。比如脖友常峻:“当然,入驻围脖后我的前几条博就有一篇提到新浪围脖必火,流量必超新浪博客。”再比如脖友solo:“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一大篇东西的,但闲扯两句淡还是可以的。”再比如脖友西西弗斯苏武牧羊:“新浪名人博客更多是名人发言,旁人看,一些草根博客很难有推荐到博客首页机会!微博客给了大家一个更加公正的交流平台,只要那些进入的名人不是进来走走过场,多发点有实质性的东西,完全有可能盖过新浪名博!”
同时,也有不少脖友绕开博客,把微博去和IM作比较去了。比如脖友老王子:“我不这么认为。微博应该跟IM比,不应该跟博客比,没有可比性。微博会超过QQ,我是这么想的。”再比如脖友冯其辉:“我觉得应该比QQ和MSN要火。因为聊天没有任何限制,我今天可以和名人辩论,也可以和草根较真。”
当然,反对者也是有的。比如脖友失落的Snowball:“不觉得,地域性差异比较大,昨天在学校论坛推广,没人认可,有校内、QQ就足够了,或许跟年龄还有关系。”
其中,也有和稀泥的。比如脖友喜喜猫:“各有千秋,相辅相成。可以说用户群的交集比较多。但彼此需要坚守风格,各自继续前行。”
有人拿微博和博客作比较,有人拿微博和IM作比较,这其实说明了一个事实:微博兼具了博客和IM的功能。博客是媒体功能、自秀功能,IM是交流功能、沟通功能。
其实在新浪强势介入之前,中国的微博们已经有不少先驱了。记得我在07年8、9月份时还做过一次关于中国式Twitter的论坛,那时候有饭否、叽歪、做啥、忙否等,后来又涌现了嘀咕、滴……再后来,先驱们就变成了先烈。
在这两年间,微博还是个小众事务,更多在IT行业从业者和网络潮人之间流行,用户最多的也不过几十万用户。(滔滔是个特例,要除外。滔滔用户太庞大了,几乎开山鼻祖Twitter的两倍。从全世界角度来说,要说用户数,腾讯立马笑了。另:滔滔有个小流氓的地方,用户修改下QQ的签名,就认为发了条滔滔。)
自从新浪强势介入,微博才逐渐走向大众视野,才得到了七大姑八大舅的关注。应该说,新浪围脖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过百万用户规模的微博。
我一直Twitter的狂热粉丝和鼓吹者,也是微博模式的积极推动者。我一直毫不怀疑的认为,未来肯定会有一天,微博客的风头将会盖过博客和IM。
先说微博的传播功能。这个从Twitter影响伊朗大选,从中国的先驱们变成先烈可以很容易得出,这玩意的传播速度比以往的所有传播介质加起来的速度还要快。可以这么说,微博可以把一个突发新闻事件在几分钟内传遍全球。
再说微博的交流功能。IM的好友数是有限的,比如我的QQ上限是1000人,MSN上限也是1000人。尤其是MSN,经常满额,新朋友就加不上了。怎么办呢?只好个把月清理一次。除此之外,IM是点对点交流,而微博是点对面交流。在IM上,如果我不知道我的好友、我的偶像的ID,是没法交流的,而微博不存在这种问题。
其实,我看中微博的及时搜索功能。举个例子。我家住在亚运村,办公在中关村,每天下班回家走北四环。一般晚上九点以后北四环很通畅的。可是有一天却特别堵,有一段简直就动不了。这个时候我就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传统的互联网工具和应用就不能满足我,新浪搜狐不能,Google百度也不能。只有微博可以,上去一搜,原来那晚鸟巢有英伦组合的演唱会。
记得在三亚参加新媒体研讨会时,凤凰网的李亚听到我的这个故事后说,这个问题1039也可以帮助你啊。是的,交通问题1039是能帮助我,但电台不能保证时时能帮助我吧。除了交通问题,还有别的问题呢?比如窗外突然飞过了很多架飞机,比如某楼突然着火了之类。
即时搜索,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会成为用户的频繁应用,也可能会成为微博的核心商业模式。(刘兴亮)
日前,盛大集团下属子公司——盛大游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成功上市。盛大游戏此次在美国市场总共融资10.44亿美元,股票代码为GAME。盛大游戏出售1300万股ADR,其母公司盛大出售另外7050万股ADR。
盛大游戏的华丽上市,有这么几个有趣的现象:
A、融资规模连创记录。不完全统计,创造了三个历史之最:
中国网游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之最!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规模之最!
中国企业在美国单地上市融资规模之最!
B、很早之前,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猜测盛大游戏会用什么股票代码,最后我们一致看好“SDYX”和“SDGM”。没想到的是,最后确定的股票代码竟然是“GAME”,盛大果然很彪悍。在华尔街用“GAME”上市,这个代表性,基本上把暴雪、EA都通吃了。
C、此次融资后,盛大手头现金接近20亿美金。互联网行业,盛大现金量原来和巨人、腾讯这些差不多多,现在,盛大几乎比第二名多出两倍。
那么,盛大又该如何花这笔钱呢?
1、攘外必先安内。IT行业和别的行业有所不同,最核心的资产其实就是那一颗颗脑袋。盛大不差钱,必须要让这一颗颗闹到真正感觉到“不差钱”了。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一颗颗脑袋真正的和盛大这艘行业的航空母舰捆绑在一起。
2、除了脑袋,还是脑袋。内部的脑袋安抚了,高兴了,就应该多考虑外部的脑袋。或投资,或招聘,不一而足。陈天桥对人才的渴求,在业内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3、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GAME2.0。此次盛大游戏的上市,我被问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时,盛大游戏的母公司盛大网络还剩下什么资产呢?是啊,除了大把的现金,盛大网络还有什么呢?实际上盛大网络还有两项业务:一是内容业务,现在赚钱的不仅仅是游戏;二是为盛大游戏、文学等提供服务的平台业务—-盛大在线。盛大游戏今年7月份公布的World Zero,就将把整个网络游戏业带入到2.0时代,与强调“用户创造、用户分享、用户价值”的Web2.0精神一脉相承。同样,盛大在线的平台梦做了很多年,因为他从GAME中分拆出来,所以我叫他GAME2.0。
4、此次盛大游戏的上市,对于盛大的意义不仅仅是得到了那么多的美元,而在于盛大在企业规模及定位上,已经由单纯的网游企业发展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娱乐新媒体集团。至此,盛大集团旗下已经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网络(集团母公司)、盛大游戏、华友世纪和在韩国上市的Actoz,同时,盛大文学、盛大在线等业务也正在蓬勃开展。为了那个崇高的“世界领先的互动娱乐媒体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需要大把的银子做后盾的。
5、GAME2.0代表着盛大的现在,那么,盛大文学则代表着未来,或者还有盛大音乐。作为产业链的上游,文学乃至延伸的版权业务受到了所有游戏公司的重视,盛大开了先河,完美时空紧随其后,其余也一拥而上。有了母公司的大力支持,盛大文学收购整合的步伐也会加快。
盛大,正走在布局百年老店的路上。(刘兴亮)
《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序
又向江湖浪里行
——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
“朔风吹雁雪初晴,又向江湖浪里行。一曲阳关人隔世,衔杯无语看山明。”这是郁达夫的一首诗,写于1917年,我很喜欢。
人生无处不江湖。江山代有弄潮人。
刘兴亮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人,他的江湖世界色彩斑斓,他的江湖感悟颇有见地。他年龄虽不大,刚过而立之年,但就其影响力而言,可算是老江湖了。
在波诡云谲的市场江湖上,刘兴亮是一位穿行其间的侠客。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痕迹,但鸟确实飞过。
高手都是这样。
江湖险恶,风大浪急。几多刀光剑影,几多硝烟弥漫。然而刘兴亮的江湖探险,负重拼搏而又不失浪漫情怀,一如当年在康河中寻梦的徐志摩:“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样的心态和情怀很重要,是不经意间的突然出手,往往可捕捉到生活最本质的东西。在江湖上疲于作战不堪其苦的人,很难走出形而上学的迷雾,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江湖。
身囿江湖看江湖,江是江来湖是湖。跳出江湖看江湖,江湖一点不模糊。
身在江湖,而又能跳出江湖看江湖者,这样的人寥寥无几,而刘兴亮是其中的一个。
这是一个好学深思且笃行的创业者。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刘兴亮交往过多次,他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行业,刘兴亮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年 轻人。他不仅有着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底蕴,经常恣肆汪洋地评点着这个朝阳行业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预测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与走向,而且是市场的实战派, 一直担任着公司的高管。他在互联网和通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先后担任过多家公司的主编、运营总监、副总裁、总裁等职务,曾从事过技术、内容、策划、市场、 销售、管理等多个岗位。可以说,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战派专家。
说到刘兴亮,不得不提到他的博客。他是新浪网最早的一批博客。当我们的博客系统还在内测时,就曾经邀请了一批人来试用,刘兴亮就是其中之一。此后,他的访 问量一直占据着我们科技博客非常前列的一个位置。如今,他已经是我们的千万博客,作为一个专业博客,很是难得。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在我的印象里, 他似乎每天都有更新,他的博客90%我都仔细读过。借此机会也感谢他这些年来对新浪博客作出的贡献。
学习上的厚积薄发,加上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使他奉献出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
他邀我作序,我欣然应允。翻看完厚厚的书稿后,我不禁为作者的匠心独具叫好。
富有学术底蕴,而无学究气息。
题材看似平凡,读之引人入胜。
仿佛信手拈来,实则苦心孤诣。
分开皆可成篇,合却浑然一体……
盛世修志,盛世著书。这是一本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愿能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一样喜欢它。
1921年,大学者蒋百里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问世时,请同为学界巨擘的梁启超为此书作序。梁启超下笔不能自制,一篇序言竟也写了5万字,与原书字数 相等。他又觉“天下固无此序体”,只好另作短序,而将此长序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为该书作了序言。这一奇闻在当时轰动一时,被 传为文化史上的佳话。而我无梁启超之大才,只能写此短序,若能激发一点读者阅读此书的欲望,则心满意足矣,总算不虚此序。
新书出版一波三折,没想到收书也是一波三折。
由于进京多有限制,印好的书直到昨晚才抵达北京。由于原计划明天要开车回山西老家陪父母兄嫂过节,所以只能今天收书。今天是国庆日,货车不得进入五环内。只好让他们送到北五环仰山桥,然后我再自己开车去拉。
大约11点多,也就是胡总的彩车刚过去的时候,接到了电话,送书的马上要到了。我赶快和爱人开车直奔仰山桥。一路上一个车都没碰到,简直比除夕夜还要干净。每天的路要是能这样,该有多好。
物流公司的师傅帮我把书装到了我车上。再次感谢他们,大庆日还在奔波,还在给我送书,谢谢了。
把书拉回。然后找了两个小区里平日能雇到人的地方,都空无一人。没办法,雇不到搬运工,就自己来,今儿是双喜临门(国庆+新书出版),我就一手一箱,健步如飞,四五趟后,咔,腰扭了。痛的我,直接坐到了地上。事后我爱人告诉我,“咔”那一声,很脆。
没办法,只好麻烦邻居把我送到三零六医院,又是捏又是按,正着拍片侧着拍片,终于鉴定:骨头没事,静养即可。原计划明天开车回山西,看来悬了。
此时此刻,躺在床上,虽然腰还是隐隐作痛,但一回想上午的阅兵,一种自豪感还是油然而生;一看到手里的新书,一种成就感还是油然而生……
书名:《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兴亮
策划编辑:叶青
责任编辑:张秀梅 龚雪
开本:787×960 1/16
印张:16.75
字数:202千
页数:252页
ISBN:978-7-305-06359-6
定价:34.00元
封面导语:
人这一生不能成功得太早,
但也不能失败的太晚,
生活需要你在风吹雨淋中坚持至坚守。
我们都带着工业文明的社会疲惫,生存与发展颇为不易,
如何在创业江湖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需要勇气,更需要战术……
内容简介:
善于学习并尊重他人经验的人及团队才有未来,这是一本完全记录并剖析创业先行者痛苦及磨难的读本,是创业者及准备创业者的财富圣经。如何在创业江湖中寻找自己的定位需要勇气更需要战术。
作为资深管理人士、IT行业精英,刘兴亮以诙谐活泼的语言,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创业者应如何面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分别从创业篇、管理篇、运营篇、产品技 术篇、战略篇、休闲篇进行全面分析,精辟入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读者广开思路指点迷津,缩短您将经历的苦难变成财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