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9-12-31

2009中国互联网哈哈榜之4:十大搞笑段子

策划\跑腿\执笔 刘兴亮
段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追寻回忆,搜集了一年中和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一些段子,以飨读者。网络段子或赞扬或讽刺,或嘲弄,或戏谑,或调侃,或规劝,目的尽在不言中。一句段子的效果,抵得过千言万语。

【段子1】大家一起开玩笑,说在中国直选的话谁最可能做总统,最后结论是马化腾,他只要弹出一个窗口投马化腾一票,送10Q币……

点评:别忘了,他有10亿用户。这是什么概念?中移动都要靠边站。

【段子2】微博上的用户都是大骗子……他们每天说的事情报纸和电视新闻里都没有……连猫扑里都搜不到! 

点评:骗就一个字,他们每天说很多次。

【段子3】没有BT,叫我怎么活?

点评:年终岁末,诞生了这句流行语。随着整肃BT网站的行动愈演愈烈,有的网友甚至打出了重回“盗版光盘”时代的口号。这语句虽然简单,但可与盗版Windows光盘外包装上的那句话媲美:“正版费用我们已在清王朝时付过了,所以无须激活,尽请放心使用!” 

【段子4】NOKIA的产品部门通知了我,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做好了全部的工作。甚至口号没有喊错:科技以人为本。考官很满意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明天就可以来上班。这个时候,电话响了,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hallo moto” 。考官:出去。

点评:这个段子火爆后,又诞生了很多姊妹篇,比如微软篇、百度篇……甚至还有麦当劳篇等。这也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提醒和讽刺。

【段子5】Youtube就是那个抄袭Youku的公司网站吧,连名字都像。Facebook就是那个抄袭人人网的公司吧,连游戏都照搬人人的。Twitter就是那个新浪微博的公司吧,听说都被**了。 

点评:山寨是山寨者的通行证,被山寨是被山寨者的墓志铭。

【段子6】我用Google搜索“为什么星期日不叫星期七”,结果Google告诉我:“百度知道!”

点评:祝贺Google的大度诚信,悲哀Google的市场策略;祝贺百度的无所不用其极,悲哀百度的不Google。

【段子7】用户恶搞联通版iPhone:水货诚可贵,阉货价更高。

点评:联通的策略,怎一个“失败”了得。

【段子8】窗外,大雪纷飞。突然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站长一惊,接起电话,话筒对面传来了IDC急切的声音,赶快,你的网站上有台独关键词!赶紧删除掉。站长连衣服都来不及披上,急忙都被窝里钻出来,打开电脑上网,搜索自己的网站,最后,发现了一条信息:“转让一台独立服务器。”

点评:同时想起了“24口交换机”改为“24嘴交换机”的事故。2009,站长的生活从未如此迷茫。

【段子9】“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第一批曝光网站名单”即将公布,某视频网站获悉名单中没有自己,焦急如焚。遂花了大价钱做了很多公关工作,终于在最后时刻跻身名单中。通过CCTV等各大媒体广泛报道,该视频网站流量大涨。

点评:苦笑不得之际,对那个视频网站的负责人肃然起敬。

【段子10】男的出差在外,突然提前回家,在门口听到男人打呼噜的声音,男的默默走开,发了个短信给老婆:离婚吧!离婚三年后前妻对他说:当年是瑞星的小狮子!

点评:刘兴亮认为,这是利用段子最成功的推广案例。


PS:我的新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点击当当网购
2009-12-22

2009中国互联网哈哈榜之3:十大事件
策划\跑腿\执笔 刘兴亮
1、腾讯市值超300亿,成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事件:9月初,腾讯市值超过300亿美元,这个数据超过ebay、雅虎等互联网公司,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市值大约为350亿美元左右。

点评:腾讯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奇迹。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搁在几年前,不,甚至两年前,估计所有人都想不到,包括马化腾在内。

2、新浪管理层MBO

事件:9月28日,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新浪公司(NASDAQ GS:SINA),今日宣布一项重大股权交易:以新浪CEO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将以约1.8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新浪约560万普通股,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新浪CEO曹国伟和新浪管理层将拥有新浪投资控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点评:表面意义:中国互联网行业首例管理层MBO;深层意义: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新浪的股权分散问题,管理层真正当家做主。威力很快显现,先是分拆房产业务上市,接着又掀起围脖风暴。可以说,2009年是新浪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3、绿坝事件惹争议

事件:6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在我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进口计算机在我国销售前也将预装该软件;计算机生产者和软件提供者要定期报告计算机销售数量和软件安装数量。此事立马引起国内乃至国际舆论的强力关注。

点评:典型的好心办坏事,最终导致了一场任何人无法预料的也无法掌控的舆论危机。这个事件再次提醒所有人,不考虑网民感受的事情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他们不再是待宰的羔羊,也不再是沉默的羔羊。

4、大规模断网事件

事件:5月19日六省发生大规模断网故障,在DNSPod站长看来:他的DNSPod是蝴蝶扇了下翅膀,暴风影音就成为了导致断网太平洋上的风暴。

点评:这样的事情竟然会发生?令所有人大跌眼镜。黑客有这么大的力量?一款软件有这么大的力量?天哪!这张万能的互联网,原来脆弱如斯;那些似乎不起眼的力量,原来强大如斯。

5、魔兽风波

事件:今年6月,九城正式告别了魔兽,由于涉及政策审批等诸多环节,魔兽代理权的易主让500万玩家分外关注,而获得运营权之后的网易也是困难重重。

点评:九城PK网易?文化部PK版署?内情且不说,单说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电影。张艺谋不是老被诟病电影没有情节吗?《三枪》高价整了个异域剧本还是骂声一片。建议张导明年就这个题材拍个电影,名字也帮您起好了,就叫《两枪魔兽惊奇》:魔兽易主时一枪,神仙打架时一枪。

6、丁磊养猪

事件:2月,丁磊在广东省“两会”上透露,网易将投资创办生猪养殖场,同时还计划创办一个养猪网,将有关生猪养殖的信息及养猪过程在网上全程公开。 

点评:丁磊一猪激起千层浪,成为各路豪侠演绎的源泉,着实热闹了好几个月。这里面看点如下:A、家电下乡之后,高科技下乡、网易下乡;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号召;C、中国IT养猪第一人;D、这一举动拓宽了创业投资的想象空间,打破了行业观念、产业界限等思维定势;E、丁磊公益了一把;F、实实在在的赢利点;G、……

7、开心网起诉开心网

事件:5月20日下午,开心网 kaixin001.com)宣布起诉千橡开心网 kaixin.com)涉嫌不正当竞争。

点评:开心网起诉开心网的案件,就是2009年在中国火爆了个一塌糊涂的SNS的非典型缩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上网偷吧偷吧不是罪,一夜间,人人都是偷菜族。这个案件的深层意义在于,对于这种一窝蜂而上的火爆潮流模式,也是需要秩序管理的。从“网”字可以看出,里面道路也确实很交叉很乱,也是需要红绿灯的。

8、WAP网站受挫

事件: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三大运营商集团停止WAP网站所有SP服务来清查涉黄,数万WAP网站一夜间消失,而因为扫黄移动每日损失达千万。

点评:因为一个涉黄问题,一棍子打死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发展中的行业。你丫头痛?OK,我把你的头割掉,这下不痛了吧?

9、盛大一系列资本运作,娱乐帝国奠基

事件:收购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分拆盛大游戏上市,收购视频网站酷6,合资成立盛世影业……

点评:2009年,盛大大步走在布局的路上。这个局,名叫“娱乐帝国”。请注意,不是“在线娱乐帝国”。

10、微博热

事件:微博即微博客,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 Twitter,目前Twitter已经是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新贵,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FBI、Google、HTC、DELL、福布斯、通用汽车等很多国际知名个人和组织在twitter上进行营销和与用户交互。目前,国内著名的微博有:新浪微博、腾讯滔滔、嘀咕、叽歪、滴、做啥、139说客、9911等。

点评:年终岁末,微博这种新式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却异常火爆起来,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众多网站被媒体热炒。毫无疑问,微博将是互联网行业未来两三年引导创新的热点,也将是潮流引爆点。
 
 

PS:我的新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点击当当网购

2009-12-21
定今晚做客CCTV《新闻1+1》栏目,和董倩一起聊关于“手机实名制”的话题。正准备出发的时候,接到电话说这个主题被否了。

CCTV的朋友给我道歉,其实根本不用,我很能理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有次我都已经马上赶到了,才通知节目取消啦。这是直播节目,录播节目有时候更惨,动用很多嘉宾观众都录好了,却不能播出。

这期节目被否,自然不是因为怕我刘大嘴乱说,看来“手机实名制”确实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今天凌晨消息,根据工信部日前出台的一份通知,工信部在打击手机涉黄的同时,已确定力争在2010年底前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全面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这意味着手机实名制应该会真的实施。

看来手机实名制真的要实施了,我却浑身渗透进了一种莫名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悲哀。

悲哀一:决策者真的认为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了。

有这么一则笑话:公园里,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 一会儿,女孩又撒娇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很开心地说:“不痛了!”旁边一老太太站着看了半天,忍不住了,上前问道:“小伙子,你真神了!你能治脚气不?”

这些年,相关部门就好像那个女孩,实名制就好像那个男孩的吻。相关部门总以为可以实名制来一“吻”定江山。于是,垃圾短信猖狂了,他们想用实名制来根治;互联网不好管理了,他们也想用实名制来根治;现在,手机涉黄问题又想到了实名制。

那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们,牙痛不去找牙医,脖子痛不去找脖医,以为实名制这个神奇的“吻”真的可以包治百病。他们这么想着,也就想当然的这么去做了,一旁的老太太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悲哀二:运营商的借口难道没人能看出来?

我们可以善意的去理解有关部门的决策者们智商跟我们一样高,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们想求运营商高抬贵手解决一下垃圾短信、手机涉黄的问题。运营商估计是这么回复:“既然您们开口了,我们一定尽力,但根治不了,因为手机没有实名制。”

中国男子足球代表队踢球水平差,但运营商踢球水平却很棒。这不,球又踢回有关部门了。

有关部门挠挠头,既然这样,那就连夜实名制吧。

借口,都是借口。这都是运营商的摇钱树啊。

在我辈眼里,运营商都属于只知道赚钱,不知道改进服务的主。随便举个大点的例子,携号转网的事情为什么不行?很想不通。再举个小点的例子,我爱人前段时间刚丢了手机,卡里还有我刚给存的600多块钱,就因为拿不出机主的身份证(N年前办的动感地带,当时不需要身份证,后来不知怎么莫名其妙有了个机主。也有可能是商贩瞎填的),我即使提供N个通话记录,提供最近几个月的充值记录,都无济于事。

悲哀三:银行就实名了,根治诈骗等问题了吗?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手机实名制挺好,网络实名制也挺好,我也认为没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我都已经实名制了。原因只有一点,我不做坏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实名不一定能解决问题。银行就实名了,根治诈骗等问题了吗?

同时,实际上,你想做点坏事,不实名也查的出来。试想想,那些抓到的骗子,有几个是实名的?

所以实名不实名,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悲哀四:实名制后,运营商中的部分渣渣工作人员又多了一个生财之道。

我刚买了车,第二天就有保险公司、汽车美容公司打来电话;我刚飞到三亚的,就收到了亚龙湾的卖房子短信。通过CCTV的315晚会,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是运营商的工作人员把我们的信息泄露了。

实名制后,运营商中的部分渣渣工作人员又多了这么一条生财之道:想知道葛优葛大爷的手机号吗?1000元搞定。想知道XX长的手机号吗?100元搞定。

悲哀五:用户的隐私权、自由通信权,看来还真不是什么权利。

决策者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且不说以前的两亿多老用户怎么去补登身份证,也不必说集团用户的麻烦,单说说广大用户的隐私权、自由通信权,就不忍心再往下说了。

最后唠叨一句:如果说手机实名制能解决垃圾短信、手机涉黄的问题,那是运营商的借口;如果说手机实名制能解决诈骗的问题,那是有关部门的幻想。(刘兴亮)
 
PS:我的新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点击当当网购
2009-12-17
近,网上疯狂流传一个PPT,题目为“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据说,作者是腾讯老大马化腾。

这份PPT能够广泛流传,主要原因在于作者。腾讯何许公司也?就是那个今年市值突破300亿美元,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互联网公司。马化腾何许人也?一手缔造了QQ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产品,同时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富有的那个家伙。

其次,放眼整个行业,最NB的产品经理是谁,谁最适合写这样的PPT,谁最分享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方面的经验,自然非马化腾莫属。

对于这份通过非主流渠道流传的PPT,大家可能关心的话题主要有:

1、这个PPT到底是不是马化腾的?

我的答案是“yes”。首先基于我对马化腾的了解。我和他见过几次,也曾单独面对面沟通过。在我筹划出版新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时(书现在已面世),曾经有点忐忑的去找过他,想让他帮我写个推荐语。说实话,那时我是没有太大把握的,因为他平时几乎不写这样的推荐语。没想到他很快就给我写好。

其次,这个PPT中表现出来的理念无疑就是马化腾的理念,这从腾讯的产品中可以体现出来。

最后,即使这个PPT是马化腾的,是他亲自写的吗?我觉得也应该是。成功如他们这个级别,也总有自己的一些嗜好,有自己喜欢亲自干的事情。举一个例子,马化腾有个这样的文档,统计了中国所有的网络概念股的财报,各种数据的录入,各种纵向的横向的比较等,都是他亲自做的。

2、这个PPT的价值有多大?

当然,从这个PPT的标题以及各节的小标题可以看出,更多的在就产品说产品,值得互联网行业的所有的产品经理好好学习。即使作者不是马化腾。

拿“产品设计—交互界面:少即是多”这页举例:第一条“做得越多越不好,我们需要经常告诫自己,是不是做得太多了?”,第二条“用户价值不会因为是统一了(大而全)而体现的,而是每一个单项是否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喜爱。’简单’的核心在于,做好最核心的10个,放弃其它的 90 个。”。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具体的说教,要注重这种理念。

再比如“ 当看到用户在论坛和博客上提到有关邮箱的某些不明确的问题时,产品人员都会通过 QQ、邮件等各种可能的联系方式,主动去联系对方,搞清楚问题的细节并解决问题。当然,用户也会报答我们一个好的口碑。”这,首先是管理理念,其次才是产品理念。

3、马化腾如此关注产品细节,会否影响他对全局的把握,从而影响公司的未来?

关于这个问题,估计大多数人第一感官都会认为肯定要影响。主流的管理思想一直教育我们要“抓大放小”,要抓住全局,抓住中心,抓住重点,在大事、大原则、大方向上做好安排;而对那些非全局、非中心、非重点、非关键的问题和事,放心、放手、放权,由下属去想、去管、去干。 

这个思想笼统一看,非常正确。但我们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成功的老板们都会有一个自己非常喜欢关注的细节的东西。抓大放小是着眼于全局的宏观战略,但放小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都放,至少还要抓住一两个小,否则,大的决策可能也要出问题了。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产品无小事。

4、你对这个PPT印象最深的细点是?

对于我来说,是两个点:第一是他非常看重“高端用户的口碑影响力”。第二是“抗灾容灾能力”。

用户的口碑传播路径,大多还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高端用户的口碑影响力”尤其举足轻重。4年前的新浪博客,现在的新浪微博,都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技术故障或设备故障是没法避免的,也就不太重视。看看这个PPT里写的:“今年发生好几次硬盘故障导致的几小时的邮箱不能用。现在 QQMail 正在开发“实时只读容灾系统”,即使硬件故障,用户也能利用实时备份的数据进入到邮箱的“只读”模式读邮件(同时支持写邮件)。”

这两个细点,是我第一遍快速浏览完这个PPT时,最先记下来的。你第一遍浏览时,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点呢?(刘兴亮)
附:网上流传的这个PPT的内容(格式有简单整理)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马化腾) 
  Pony 
  1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2 目录: 
  o 从案例谈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o 产品需求设计 
  o 运营式研发 
  o 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 
  o 口碑相传的产品设计之道 
  o 核心能力和速度 
  o 交互体贴细致,视觉简洁清爽 
  o 高端用户 ( 意见领袖)的关注 
  o 如何在良好口碑下持续增加功能 
  3 产品设计—口碑相传 
  o 暂不借外力情况下(无 IM 、营销),对自身产品的口碑验证 
  o “ QQ 有这么多用户,还需要其它推广措施吗?我们不想借助一些 promotion 手段,想看用户自然传播的结果,更加坚实一些” 
  o “ 能搭好一个平台看着用户数‘自动’增长是多么爽的感觉!让我们每天都想想能做些什么不“打扰”增长的势头,持续的爽下去” 
  o “ 我们不缺进来的用户,通过优秀的体验留住用户,才是我们的重点。口碑是可以通过优秀的产品体验积累起来的” 
  4 产品设计—口碑相传 
  o 找到技术的突破点,用户自然感受到 QQ 影音比暴风做得好 
  o 在 2008 太平洋常用软件年度评选中,直逼老牌暴风,并成为年度新秀第一 
  5 产品设计—核心性能和速度 
  o QQ 影音一推出就可以正面挑战暴风影音,不是因为功能多,界面漂亮,而是在性能和速度上直接超越了暴风 
  o 高清智能加速 : 自动判别文件类型和机器显卡,选择合适的解码器并智能启动高清加速 
  o 测试结果——环境 A(Windows XP) 测试结果——环境 B(Windows Vista) 
  6 产品设计—核心能力和速度:无所不用其极 , 体现最强的技术 
  o 希望在承受范围内尽量强化这里的吸引力,打造国内最一流的文件平台 
  o “ 希望我们在这里的建设要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方法都要想,加快速度。只要在文件传送这一点形成强大的难以逾越的实用性口碑,最终的胜算就大增” 
  o “ 抓紧把超高速上传布局好,这里还是有机会在我们传文件快这个口碑上建立壁垒的。这里需要大量 IDC 布局和 server 调度程序建立门槛” 
  o 优秀的技术实现 + 优秀的产品体验 = 优秀的产品 
  o “ 对手机邮件客户端,需要一些协议级底层研究, 最少流量的状态同步,向 Blackberry 看齐” 
  7 产品设计—交互界面:少即是多 
  o 做得越多越不好,我们需要经常告诫自己,是不是做得太多了? 
  o 用户价值不会因为是统一了(大而全)而体现的,而是每一个单项是否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喜爱。“简单”的核心在于,做好最核心的 10 个,放弃其它的 90 个。 
  o 技术人员总希望将每个需要的不需要的功能都铺在面板上让用户看到。而好的产品总是让用户看不到技术的存在。 
  8 产品设计—高端用户的口碑影响力 
  o 做差异化和高端化卖点倒是不错,未必有多少人用,但能影响人,如 IMAP4 功能 
  o 只有我们和 GMail 做了免费的 IMAP 服务! 
  o IMAP ,邮件搜索, SSL 并且是满足最挑剔的高端用户的需求 
  o QQMail 是国内第一家支持邮件全文搜索的邮箱 
  9 产品设计—高端用户口碑:只要是用户需要的,不妨大气一些 
  o 我们可以大气一些,有用户价值我们就应该这么做。赢得高端挑剔用户的口碑 
  o 只要在 POP 文件夹的回复和写信的默认帐号都是该 POP 地址,甚至后来我们还允许用户将所有发信地址都缺省设置为其它邮箱地址。后来数据证明, POP 文件夹的使用用户超过 85% 都是活跃用户,我们人性化的服务更能赢得用户的认可 
  o 提供 POP ,提供自动转发, SMTP 发送也自动保存到发件箱 
  o 升级到 50M 附件(业界最大) 
  10 产品设计—高端用户的口碑影响力 : 安全和新终端接入 
  o 支持双重密码,更加安全 
  o 支持邮箱名,能关闭数字帐号 
  o 支持高端和商务手机体验 
  11 产品设计—高端用户的口碑 
  o 浏览器的兼容性,如 QQMail 一直是兼容多种浏览器 
  o IE 内核类 
  o Firefox 
  o Chrome 
  o Safari 
  o Opera 
  o 产品功能的向后兼容性 
  o 产品升级时的兼容性考虑,包括 
  o 用户的设置的配置和使用习惯配置 
  o 安装位置,文件夹的命名格式等 
  o 如何更 Smart 的更改注册表(已有则无需再写,减少操作系统和安全产品的预警) 
  12 产品设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o 在无形中提供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o 默认提供本地新闻,并提供用户设置 
  o 本地天气,个性化换肤(推送 + 自定义) 
  13 产品设计—持续增加新功能 
  o 如何在良好口碑下持续增加功能 
  o 常规功能逐步补齐 
  o 细小局部创新永不满足 
  o 建立快速反应开发机制,实时灰度上线体验与反馈调整 
  o 谨慎增加,判断用量,适时出现 
  o 产品经理与开发人员的驱动心态 
  14 小结 
  o 产品设计 
  o 口碑传播 
  o 少即是多 
  o 兼容性 
  o 无所不用其极 
  o 关注性能和速度 
  o 抓住高端用户 
  o 大气的设计 
  o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o 寻求差异 
  o 运营式研发 
  o 服务可靠稳定:基础设施、架构、应用设计对容灾的考虑 
  o 日日用(包括周末),人盯人 
  o 看论坛,搜博客,重视反馈,体现开发团队的活力,拿口碑 
  o 建立快速上线测试机制 
  15 运营—不稳定会“功亏一篑” 
  o “ 运营真不能再出问题了。 IDC 和应用抗故障两方面都要加强,否则功亏一篑” 
  o 07 年 QQMail 出了一些运维故障。现在通过核心的系统和业务数据异常波动来发现问题 
  16 运营— 抗灾容灾能力 
  o “ 发生硬件故障时,至少要能让用户看邮件” 
  o 今年发生好几次硬盘故障导致的几小时的邮箱不能用。现在 QQMail 正在开发“实时只读容灾系统”,即使硬件故障,用户也能利用实时备份的数据进入到邮箱的“只读”模式读邮件(同时支持写邮件)。 
  17 运营—跟踪用户定位问题 
  o “ 当看到用户在论坛和博客上提到有关邮箱的某些不明确的问题时,产品人员都会通过 QQ 、邮件等各种可能的联系方式,主动去联系对方,搞清楚问题的细节并解决问题。当然,用户也会报答我们一个好的口碑。” 
  o 补 充:有位 QQ 员工给我发信息,问我的 QQ 号码,想知道为什么我总收到那么多垃圾邮件。我给了他 QQ 号码。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垃圾邮件问题得到了解决,在这里对他说一声谢谢。只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员工呆在企业里面,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员工的前途才能更加光明。 Tecent 公司确实吸收了那些最优秀的员工,支持! 
  o 交互设计 
  o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迟钝、挑剔、易怒的傻瓜来使用产品 
  o 抓主要矛盾,重点关注最常使用的交互点 
  o 产品经理有前台和后台技术背景,有助于设计的判断和平衡 
  o 擅长体会和学习业界优秀交互案例 
  o 视觉关注和决策行动,决定准确和快一秒 
  o 键盘少敲一下,鼠标易于点选,鼠标少移一段,操作形成定势 
  o 照顾用户习惯 
  o 如何把新功能引入 
  18 交互设计— Don’t make me think 
  o “ 返回”的位置和做法很重要:这是整个 QQMail 的交互的“枢纽”,如同围棋中的“玉柱”,也定义了邮箱的交互风格。 
  o 帮用户自动选中:在输入独立密码或加密 folder 输入密码时错误后,应该把输入框内的内容 select 上,这样就可以直接打入而不用清除了 
  o 光 标定位:之前的点 ” 回复 ” 时光标 focus 到正文的问题改好了 , 但却没有注意到点 ” 转发 ” 时光标 , 反而应是在 ” 收件人 ” 处而不是正文处 , 因为一般总要填写转发人 , 而回复 ( 包括回复全部 ) 则是直接输入内容 . 
  19 交互设计—符合用户习惯与预期 
  o 类 Outlook 客户端操作,但比它做得更优秀 
  o 先字母排序,再优先显示最近联系人,减少键盘操作。这么细的体验,但一旦用上,就觉得别的同类产品很粗糙了! 
  20 交互设计—符合用户习惯与预期 
  o 兼容客户端邮件菜单习惯 
  o 在用 TT 或 QQ/TM/RTX 截屏后的图 ,mail 原来在写信时用 Ctrl-V 可以贴出来,但右键则不能。 
  o 不要随意去掉用户正在使用的功能 
  o 原来 mail 在做出了“ HTML 方式查看”后,去掉了“打开”功能 
  o 符合用户预期,点击其他地方, WEBQQ 的浮动窗口隐藏到固定位置 
  21 交互设计—适时的提醒 
  o 没必要的提醒不需要出现 
  o 而适时出现的提示或功能,用得好,不但不会骚扰用户,还是对用户的细致的关怀(当未读邮件过多时,提示删除历史邮件) 
  o 数字和字母帐号不同方式;图片验证旁提示“不区分大小写”,细节中体现体贴 ; 
  o 修改前 修改后 
  22 交互设计—不强迫用户 
  o 喜爱 QQMail 的很多用户有不少是比较喜欢干净的, TIPS ICON 默认不点亮 
  o 不滥用 QQ 资源,保护用户体验 
  o 需求:是否要让 QQ 打包一个右键菜单“发送文件到邮件”占领用户的右键? 
  o 结论:“这种强制右键的少搞为妙,为不到 1 %的需求让 99 %的人右键被染很不好。 ” 
  23 交互设计—寻求最佳方案 
  o 看起来很小的细节,也是需要对多种方案反复斟酌,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o 收到带附件的信在上面提示得不够好,如果才是 1-2 个附件,完全可以把附件名全部显示出来。上面下面都显示 
  o 附件的位置,上下左右都放了一遍,最终选择带文件名的方案 
  o 以前的方案 
  o 现在的方案 
  24 交互设计—操作便利 
  o 鼠标响应区域的大小,灵敏度和精确度,直接影响操作体验 
  o 示例: QQMail ,业务导航区, QQ 音乐 
  o QQ 影音的快捷播放按钮:最初的设计改为方形扩大点击区域,考虑性能去掉按钮显示 
  o 最初的设计 优化后 最后 
  o 鼠标动作需要精确的判断,捕捉用户意图(如: QQ 影音的鼠标左键点击的精确判断) 
  o 左键单击画面可以移动窗口 
  o 没有移动窗口时左键弹起才暂停画面,移动范围少于一定数值算暂停 
  o 右键菜单出现后的左击画面不执行暂停,视为取消右键菜单 
  25 小结 
  o 交互设计 
  o Don’t make me think 
  o 符合用户习惯与预期 
  o 做适时的提醒 
  o 不强迫用户 
  o 选择最佳方案 
  o 操作便利 
  26 视觉设计—传播产品理念 
  o 只有当我们对产品抱有一个完美的理念和愿景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优美的设计来体现理念 
  o “ QQ 邮箱,常联系”是我们的愿景。这个愿景需要完美的产品设计,优秀的技术实现,和优质运营来达到 
  o “ 封面画和选词,呼应邮件含义,淡雅而不张扬” 
  27 视觉设计—干净,简洁,工具化 
  o “ 推广”很重要,“简洁”也很重要,因此舍“推广”而取“简洁” 
  o 语音邮箱放到邮箱登录后的邮箱首页右上角,但太重 hardsell 了,会影响一些速度和简洁性 
  o 不多用一个图片 
  o 在好友 Qzone 文章的摘要前加头像,感觉会破坏阅读感(容易吸引眼球到头像而非文章),而从关注好友的角度,头像能突出好友。但给用户 2 个图片,用户看哪个呢? 
  o 工具化设计意味着清晰的逻辑和操作。不是内容越多越好,是越简单越好。 
  28 视觉设计—制定规范,维持统一 
  o 文字使用要规范,语法,大小,颜色,大小写都需要注意 
  o 能用一个词表达的,不用一句话。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的,不用两句话 
  o 每个概念都只有唯一一种表达。如” VIP” 的概念 
  o 能用一种字体颜色的,不多用一种颜色 
  o 能用一种字体大小的,不多用一种大小 
  o 用标准组件 
  o 能用标准控件的,不自己画控件 (一个 button ,就有 focused,selected, up/down,enabled/disabled,tab 顺序等多种状态要画和处理,不容易的,而且要考虑浏览器兼容) 
  o 能用文字的,不用图片(加图片是要申请的) 
  o 保持尽可能少的格式式样 
  o 维持统一 
  o 就算字体和行间距等小细节都应该关注到 
  o 英文字体 Tahoma 
  29 视觉设计—重点突出 
  o 每个页面(板块)只有一块视觉重点。并且,突出重点,不让用户去找。 
  o 原来的设计排版不对,有一横条的压着的情况黄色块就不能加框,视觉会很繁杂看着不舒服,句号也是多余的 
  o 原来方案 目前方案 • 
  30 Pony :在设置了独立密码的情况下 , 当登陆到需要输入独立密码时 , 总是先出来输入框 , 此时已可输入 , 我经常是立刻输入 , 但打了几个字母后上面 , 才瞬间出现上面的黄色提醒 ” 请输入独立保护密码 “, 而会导致输入框位置立刻下压 , 比较影响输入 . 最好能改一改 html 里的结构 , 能够快速让人立刻输入 ( 越快越好 ) 的基础上 , 其他显示的可以慢些 load 到但不应影响其他部件的改变 . 
  31 视觉设计—防止不恰当的低龄化 
  o 在追求“简单”的过程中, QQMail 不知不觉的变得“中性”、“成熟”化。 
  o 当我们更加理性和严谨地设计产品的时候,自然会远离“低龄”倾向。“成熟”源自合理的设计,“低龄”源自不合常理的设计。 
  32 不恰当的低龄化 
  33 小结 
  o 视觉设计 
  o 传播产品理念 
  o 大气成熟,干净整洁,工具化 
  o 规范与统一 
  o 重点突出 
  o 防止不恰当的低龄化 
  34 补充: QQMail 和 QQ 影音体验成功的关键点 
  o QQMail 总结起来,做到了:快速,稳定,功能强,体验好 
  o 快速: QQMail 登录速度是同类产品最快的,最初“简捷版”的诉求就是“简单,快速” 
  o 稳定:一直在努力中 
  o 功能强:不一定做很多功能,但做了的要做到最好 
  o 体验好:只有贯穿产品设计, UI 设计,技术设计与实现,才能保证好的体验 
  o QQ 影音低调推出后,外界反响普遍不错,是我们桌面产品比较成功的一个。 
  o 成功的关键是产品的基本功 - 播放功能比较扎实, 
  o 如硬指标是对多种格式的支持、硬件加速后高清视频的 CPU 和内存占用 
  o 视频的色彩、清晰度、流畅度等。 
  o 同时开发人员跟产品经理都能很关注用户反馈并及时回应,这点很重要 
  35 持续优化用户体验的态度 
  o 常见的态度 
  o 遇到问题,总是解释和推托,而非想更多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o 只是默默的接受意见,但不多想一下为什么,和怎么做得更加好 
  o 只有乐于接受建议和批评,才有改进的机会 
  36 值得学习的产品 
  o Web 产品 
  o Google :文字化界面,极致简洁,排版清晰,重点突出; 
  o Yahoo :一致性好,风格清新,排版有标准有章法; 
  o Facebook :工具类界面,框架简单灵活,并具备扩展性,突出内容少装饰; 
  o Apple :风格大气和时尚,图片和文字混排运用得当; 
  o 客户端产品 
  o Picasa :体验创新,于平常处和细微处见创意; 
  o 360 :功能全面,体验细致 
  37 总结:需要关注的体验理念 
  o 交互设计 
  o Don’t make me think 
  o 符合用户习惯与预期 
  o 做适时的提醒 
  o 不强迫用户 
  o 选择最佳方案 
  o 操作便利 
  o 视觉设计 
  o 传播产品理念 
  o 大气成熟,干净整洁,工具化 
  o 规范与统一 
  o 重点突出 
  o 防止不恰当的低龄化 
  o 产品设计 
  o 口碑传播 
  o 少即是多 
  o 兼容性 
  o 无所不用其极 
  o 关注性能和速度 
  o 抓住高端用户 
  o 大气的设计 
  o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o 寻求差异 
  o 运营 
  o 不稳定会“功亏一篑” 
  o 跟踪用户定位问题 
  o 抗灾容灾能力 
  38 谢谢 
2009-12-16

么?Google一下百度?是的,没错。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因为,这是谷歌2009热榜里说的,广大网民更是这么去做的。

我平常会关注很多互联网工具、应用、平台,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个人的爱好。其中,谷歌热榜和百度风云榜是频度最高的,几乎每天都会去关注。

年度榜单更是关注中的关注。谷歌2009热榜的发布,自然也令我琢磨了好几天。

首先,这个榜单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陆地区最热搜索关键词”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百度”。

Google和百度不都是搜索引擎吗?从全球看,Google第一,百度第二;从中国看,百度第一,Google第二。那结果怎么还会是这样呢?这至少说明了这么几个问题:

1、Google文化里面有个不作恶(Don’t be evil)的信条。从这个榜单里反映出来了。换成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早把这个结果艺术性的修正了。

2、中国很多网民记不住网址,尤其是初级网民。所以他们要去这些网站,搜索引擎是很好的入口之一。

3、网民连百度的网址都记不住,又何谈能记住谷歌的网址?这其中有可能有两个原因:

A、google.cn虽然不好记,没法和baidu.com相比。但是G.cn要好记多了。说明,G.cn发挥了威力。

B、谷歌这几年的流量策略的合作是成功的。许多浏览器、许多导航网址站、许多大网站的默认搜索都是。

其次,“大陆地区最热搜索关键词”中,Top10都是网站名称。进一步说明中国网民记不住网址或者压根就不去记网址,或者懒得去输入网址。

第三,08年的“大陆地区最热搜索关键词”中,Top10中有一个不是网站名称,07年的严格意义都不是,或者可以勉强算3个。这说明,这几年中初级网民数量大幅增加,这和CNNIC的报告是相吻合的。

第四,为何08年和07年的Top10中都没有“百度”呢?这又说明默认搜索引擎的合作在09年达到了巅峰。

第五,Top10中,专门的视频就有3个,且不必说各大门户都有视频内容,上搜索引擎也有很多用户是去搜索影视内容的(我的习惯就是找视频内容先去搜索)。怪不得广电眼馋,在年终岁末下狠手。

第六,SNS网站有两家,开心网和校内网,这也是今年火的一塌糊涂的应用。08年和07年的榜单中却一个都没有。

第七,唯一遗憾的是电子商务购物类只有淘宝一家。可惜,可叹,可怜。(刘兴亮)


BTW:对我新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当当网购

2009-12-13

于每个人来说,爱情婚姻这码子事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对于每个公司来说,找VC这码子事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下面是刘兴亮为这二者总结的十个相同点,也算是十个公式吧:

1、征婚=公开融资项目

能把征婚这码子事公开,对于少男少女可能没有什么,对于剩男剩女来说就要很大的勇气了。因为大张锣鼓热闹半天,最后还是继续唱单身情歌,那就有点尴尬了。企业公开嚷嚷要融资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初创企业还没什么,如果已经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有点慎重了。因为,融资未果的话,说明你的企业你的项目不被看好,这是一件有点要命的事情。

2、征婚启事=融资PPT

还记得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那经典的征婚启事吗?当然记得。把自己介绍了一遍,又把对未来老婆的要求说了一遍,这就是征婚启事的主要内容。融资PPT大约也是如此,先的介绍自己的企业自己的项目,然后说说要多少钱,用来干什么,诸如此类。大美女舒淇受了葛优5A级征婚启事的诱惑,稀里糊涂的就来约会了,这就是一个优秀征婚启事的作用。融资PPT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了,不管是征婚还是融资,都希望“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

3、婚介所=投融资中介

自由恋爱固然很美妙,但这美妙的玩意出了大学校门就很难寻找了。于是,亲朋好友(算作个体婚介所,可能一辈子就做那么一两单)的介绍,传统婚介所的撮合,网上婚介所(世纪机缘、珍爱网等)的牵线,就成为很多人无奈的选择了。融资也是如此,毕竟草根创业者能认识几个VC?这个时候,找一家中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4、相亲=与投资人见面

无论科技如何如何先进,双方坐下来谈谈的环节总是怎么也少不了的。爱情婚姻也好,投融资也罢,这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对于男女双方,对于项目方和VC,都是猴折磨的事。尤其是这种事情很频繁的时候,对生理和心理都是个打击。

5、婚前检查=尽职调查

虽然婚前检查和尽职调查都并不能真正起到多大作用,但不去做的话,总觉得有那一点点的不放心。

6、确定恋爱关系=确定投资机构

征婚与融资,都是1对N(N≥1)的关系。除了特殊情况,一般都不可能和所有人一直谈下去,总要到确定关系的时候。征婚和融资有个小小的区别,我们现行法律规定,结婚只能时和一个人结,投资却可以几家VC合伙投。

7、婚前约定=合同谈判

一见钟情,眼神或气味对上了,什么也就都不管了。那是电影、小说里面忽悠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谈判和约定都是必不可少的。

8、领结婚证=签订合同

虽然每个人对现行法律体系有这样那样的微词,但不可否认,法律层面的那几张纸还是目前所有选择中最有效的那一种。

9、办喜酒=融资新闻发布会

领结婚证是个私密的事情,办喜酒才是广而告之。为何要广而告之呢,一般有这么几个目的:A、我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尤其是要让隔壁的他(她)和曾经谈过的她(他)知道;B、其他的MM(或GG)可以对我死心了;C、收红包;D、被逼的,比如双方父母;E、让相关各色人等热闹热闹,虽然当事人很受折磨。融资也是如此,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也跑不出这几个目的。

10、洞房花烛夜=资金到位

最后这一步的美妙,已经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爱情婚姻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项目,你的项目现在在哪个阶段了?融资的过程,也是一场漫长的恋爱,你和投资人的恋爱现在在哪个阶段了?(刘兴亮)
 
 
BTW:对我新书《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当当网购

2009-12-06

我们的社会中,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总是容易被妖魔化。在新技术和新应用非常集中的IT行业,这种现象更是严重。

最近一段时间,手机上网被妖魔化,WAP网站被妖魔化。同时,妖魔化游戏的事情也被冷饭新炒。再加上今年早些时候的妖魔化SNS社交网站,妖魔化淘宝,以及早些年的妖魔化QQ,妖魔化BBS……甚至连一些新技术新应用的载体也不放过,比如网吧被妖魔化,比如3G被妖魔化。

所有这些妖魔化的现象,共同表现旧时把事情看得比其本质更加恶劣、恐怖、更有杀伤力和毁灭性。或者把这些新技术新应用中的某一个细节某一个小点用特大号放大镜放大,或者加以升级,认识远远偏离真相,然后对自己和社会造成恐怖气氛,增加大家的心理负担。



(12月3日CCTV《新闻直播间》播出的对我的采访,可惜很多呼吁不要把网游妖魔化的观点都被删掉了)

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

首先,这是一种我们国人的嗜好。神化和妖魔化,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两种运动(抱歉,我不得不用运动这个词,虽然我很想回避它)。碰到一些优点相对比较多的人或事件,我们就总是喜欢把优点放大,把缺点抹去,于是就一律高大全,完美的无以复加,津津乐道地去神化;碰到一些缺点相对比较多的人或事件,我们就总是喜欢把缺点放大,把优点抹去,于是就一律假恶丑,恨不得人人上去踹两脚,乐此不疲地去妖魔化。

其次,神化和妖魔化运动,我们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神化和妖魔化为主旋律的历史。从岳飞到雷锋,从秦桧到蒋介石,这都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再次,新技术新应用被妖魔化的概率比较高,是基于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普遍看法,总是容易看到不好的一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一般很少先看到优点,总是容易先看到缺点,比如这个人太胖,或者眼睛太小,或者招风耳,或者塌鼻子,等等。

第四,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的某些特例容易被放大。比如前些年报道的邻居家的媳妇跟QQ网友跑到广东去了,通过QQ一夜情了,这些报道搞得那时候大家上QQ都是偷偷摸摸的,很怕亲朋好友知道。再比如今年前段时间的社交网站偷菜等事件,又是半夜起来偷菜啦,又是母亲病重儿子却回家偷菜啦。再比如某某学生连续打游戏累死在网吧,某某小孩手机上网看色情网站搞的心神不宁无心读书之类。扪心自问下,这些事情发生自己身边的又有多少,发生在自己亲朋好友身上的又有多少。大多数只是些特例、个例而已。

最后,虽然妖魔化现象非常常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样卖力。妖魔化最起劲的主要有两个群体:一是媒体,他们是为了收视率发行量点击量而不遗余力的去制造去推动妖魔化的人或事物;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体,为了某种目的去做妖魔化的运动。可能是政治目的,可能是商业目的,可能是……

对待新技术、新应用,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心,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对待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社会、政府、媒体、学校、家长等一起努力,不光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责任。尤其不能因噎废食,而把这个行业一棍子打死。实际上,很多妖魔化的人或事物,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淡定,是一种美德。(刘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