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1-03-27

常碰到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人员感叹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当下虽可能确实没有太多的好书,却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云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别的事情与团队纪律发生抵触时,一定要以团队纪律为矛盾的主要出发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作的非常好,今天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学习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必要时刻也必须挥泪斩自己公司的“马谡”,这样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时,领导人尚可事必躬亲;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时,领导人的事必躬亲就问题了。到了后来,诸葛亮是越来越操劳,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日理万机、“夙兴夜寐”。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网罗一批内能干之人,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干,自己切忌不可事必躬亲。

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操发号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掣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古人是不会轻言割发的,因为当时观念认为头发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落实法制,再次验证“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群雄逐鹿,曹魏—统,个中缘由,可以管窥豹。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曹操收许褚时,“操下账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忌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作为最高指挥官,曹操善于从言谈举止交游等等侧面对属僚予以了解,用其长防其短,使人各尽其才,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特殊环境里或者在某一场具有特色的战役中发挥出其特别的作用。善用人者首先善识人,而曹操目光如炬,群雄并起,鱼龙混杂中,曹操却能独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操更能在孙权初露头角时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察已洞入之能实乃石破天惊。

对于今天的企业领导人来说,一定要慧眼识人,任人唯贤。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能力强弱,一律平等对待。这样才能笼络一批人才团结周围,并且能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刘兴亮)

2011-03-24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到底谁改变了谁呢?

拿微博来说,在我们普通人手中,那是个社交工具,是个宣传平台,但到了特别的人手中,则是枪,是矛。即使是到了那些特别的人群中,李国庆也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在他的枪头矛尖,有一个长长的名单,尤其与投资人的系列骂战更是轰动一时。截止到目前,这个名单的最后一位赫然写的是“百度”。

骂百度的人多了,按资排辈也好,先来后到也好,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排名,李国庆都要远远排在后面。可以说,骂百度并不能成为新闻,这事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李国庆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这种方式,远远超出了骂战的范畴。

这是一条微博引发的血案。3月17日,当当李国庆在其新浪博客中表示,4月1日起当当将停止在百度投放广告,同时提到他对百度涨价、百度营销效果等方面的不满。然后媒体迅速跟进,对李国庆表示停投百度广告一事进行了报道,由此引发了行业极大关注。

李国庆在此之后继续十分高调,言论不断。在众多言论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李国庆微访谈:B2C没那么依赖搜索引擎》。

引发血案的这一条的微博,又是由50位作家联名起诉一事引发的。百度文库中有大量网友上传的书籍,这不仅影响到了作家们的版税收入,也影响到了作为中国最大网上书店当当网的业绩,从竞争角度看,当当和百度之间有矛盾。除了竞争角度,李国庆为了讨好出版社、作家等产业链上游,骂骂百度,是十分可以理解的。至于说出资金支持诉讼,你可以看作是炒作,更可以看作是娱乐,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诉讼费花不了几个钱,对于李国庆这样的曾经站在纽约街头睥睨世界的成功人士,更是不在话下。

以上种种,结合李国庆同学在微博上的一贯表现,可以用徘徊在1和3之间的那个数字解释。然而,作出停止投放百度广告的决定,却不能简单的用这个数字来解释。难道真的如李国庆所说,电子商务已经没那么依赖搜索引擎了吗?当下,电子商务能对搜索引擎说“不”吗?

CNNIC数据显示,2010年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1.9%,搜索引擎用户达3.8亿人,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应用,成为主要用户入口。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已达到109.8亿元,相比2009年的69.6亿元年同比增长57.7%,搜索引擎占总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的比重达到30.8%。

众所周知,搜索引擎是用户在宽广无限的互联网世界中快速到达目的地的捷径。在网上购物时,用户往往也会通过搜索引擎了解所需商品的信息,并在搜索引擎的引导下进入某一家网上商店进行购买。搜索作为距离交易转换最近的用户行为,以及其巨大的流量,成为了电商广告投放的首选平台。

经营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每个人知道将产品在搜索结果中排列在竞争对手的前面的重要性,尤其是你和你的对手在销售一模一样的产品,对都想要用户首先到达是自己的网站。对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来说,由于知名度非常高,因此品牌推广已经不重要了,但对于网站上数以百万计的商品,搜索引擎的作用还是非常有效的。 

具体到当当来说,Alexa数据显示,当当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占比大概是13%,和新浪的比例一样,而且从访问者的轨迹看,访问当当前后,分别约有18%和17%的人访问的是百度。

当当停止百度广告的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淘宝屏蔽百度的先例。那一次,淘宝网也不是为了争一时之气而向百度蜘蛛说“不”,而是出于两家企业的竞争关系,具体点说是因为百度有啊的缘故。所以说,淘宝屏蔽百度也不是因为电子商务对搜索引擎没有依赖了,否则淘宝网为什么不对包括谷歌在内的其他搜索引擎下手呢?记得成功收购雅虎中国后,马云也曾发表过“未来全世界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的观点。

“先搜索,再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须知改变用户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能短期见效的事情。

如果非要说有哪一种电子商务对搜索引擎依赖比较少的话,那就是社交化的电子商务。比如近来火爆异常的团购。社交化的电子商务是传统的电子商务不同,更看重或依靠的是消费者的分享、传播和评价等。他们圈子里好友正在提供各类消费建议,口碑和效仿已经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可惜,当当还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不是社交化的电子商务,目前还不应该草率地对搜索引擎说“不”。(刘兴亮)
2011-03-07

搜索成了香饽饽,继人民搜索去年面世后,新华社与中国移动日前也切入了搜索领域。2月22日,由新华社和中国移动联手打造的搜索引擎——盘古搜索正式上线开通,覆盖了新闻、网页、图片、视频、音乐、时评搜索,提供过滤的内容。

一个是国家级通讯社,一个是全球用户最多、最赚钱的运营商,它们出手,究竟要在搜索领域干出些什么事情来?

话说盘古开天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女蜗补天这码子事。开篇就提到盘古开天和女蜗补天,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篇记录神话故事的文章。就好像很多一开始并没有很大梦想的企业,最后却捅破了天,很多一开始就想着捅破天的企业,最后捅破的只是那一摞摞纸币。

之所以说到盘古开天和女蜗补天,是因为我要拿他们来做一个类比。先说盘古开天,这不正是那些敢为天下先,开创一个领域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吗?

盘古开天,是混沌,无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路是希望,无论如何,只有开路的人,才会每天和希望同行。所以,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创业者,走的正是一条奋斗的路。

盘古爷,正是一位伟大的创业者,开辟了一片天下。具体说到搜索引擎这片天空,西方的盘古分别有Archie、Excite、Altavista、Inktomi、Google等,国内的盘古则是百度。

再说说女蜗补天,动机无非是认为天上有漏洞,需要自己去补充。这可以类比于一个行业的跟随者。最近开通的盘古搜索,虽然名字叫做盘古,但在搜索引擎这片天空中,明显不属于盘古开天式的,只能是女蜗补天式的。

盘古搜索的爸爸叫做新华社,妈妈叫做中国移动,有人说它是“富二代”。根据父母的名字来看,这个孩子叫“新动搜索”更靠谱一点,这个名字多好啊,含义很丰富,比如:1、“新动”是“心动”的谐音;2、新动新动,让搜索引擎用户的鼠标从谷歌、百度挪动到新的搜索引擎上来;3、最彪悍的是,看到这个名字,就能联想到双方很强的“背景”,谁都要给几分面子。

但是,这个孩子最终还是没叫“新动搜索”,叫成了“盘古搜索”。一来说明了它比较低调,二来可能还是想要自己成为盘古开天式的人物。唯一可惜的是,搜索引擎这片天,竟然已经被叫谷歌、百度的家伙,不识相地提前开采出来了,而且貌似天空还很蓝很蓝。

按说,盘古爷爷们已经把搜索引擎这片天开采出来了,而且普天下的臣民,也并没有觉得“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好像也并不需要“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怪“盘古搜索”太多事的?

妄加猜测下,“盘古搜索”的诞生,大抵是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互联网行业发展得太迅猛了,据CNNIC第27次报告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这么大的规模,不得不重视啊。

其次,截至去年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3.74亿人,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网民最重要的入口。然而,这么重要的入口,要么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要么掌握在民营企业手里。据说,新华社、中国移动等对搜索引擎的重视,已经达到最高级别,希望能抢夺入口。

第三,之前已经有了“人民搜索”,可能觉得还不够,于是“盘古搜索”隆重登场,组成双保险。

巧合的是,就在盘古搜索的开通的时候,已经运营了有9个月的人民搜索高层发生变动,在邓亚萍盛名之下负责具体业务的宫玉国闪人了,由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刘骏接任。在幻想“人民盘古”双剑合璧、搜索领域天下无敌的日子里,虽然又一个“富二代”站起来了,但另一个“富二代”的动荡,让这个美好幻想,不免显得美中不足。

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默认搜索都是“网页”,盘古搜索和人民搜索则是“新闻”。这不仅和二者的出身有关,而且估计这也是另有指示吧——引导舆论都是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

不管是盘古搜索首页的“新闻进行时”,还是人民搜索首页的“正在发生的事”,都是一个新闻聚合,而且细心的网友可以发现,搜索结果都来源于主流媒体,都是主流媒体新闻的聚合。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盘古搜索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浮出水面了,搜索结果可以免费发送到手机,这个工具还是很实用。可惜的是,盘古搜索还有一点“排外”,搜索内容只能发送到中国移动的手机上,那两个叫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叔叔,就只能被无情地抛弃了。而且,中国移动还算得很精细,盘古音乐搜索貌似只能试听,没有下载功能,中国移动显然是希望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花钱购买自己的音乐。这等心胸,对一个国家级的搜索引擎而言,显然是不应该的。

本地搜索、移动搜索、社交搜索、垂直搜索,这是未来搜索引擎发力的四个主战场,到底鹿死谁手,盘古爷爷厉害,还是女蜗娘娘厉害,似乎很明显,但我们就当作不是很明显吧。(刘兴亮)

2011-03-03

IT时报忻云

本期嘉宾

谢 文 前雅虎中国总经理,和讯网、一起网CEO

刘兴亮 红麦软件总裁、知名互联网专家

自从1月17日苹果CEO乔布斯发布病假邮件,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外界持续关注其病情。美国媒体上周有传言称他只剩下6周生命,但人们的忧虑一度被乔布斯2月18日出席奥巴马晚宴所冲淡。然而白宫不公布乔布斯的正面照片,以及晚宴上乔布斯的背影看起来日渐消瘦等,让业界加深了对他健康状况的忧虑。

这个一手缔造了苹果神话的男人还能回来么?乔布斯如果离开了,苹果还能号令江湖多久?

谁来接过乔布斯的枪?

乔布斯管理苹果的模式使公司部门架构相比其他大公司更像一家初创型企业,几乎所有重大决策均由乔布斯一人拍板,也由他用异想天开的主意“逼迫”工程师们进行设计。2004年和2009年他两次告病休假,iPhone、iPad两大重头产品都至他重返后才进行发布。这一次,乔布斯还能回来吗?假如卸任,他还能对苹果施加多大的影响?至于接班人方面,目前负责日常事务的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是正确的人选吗?

谢文:乔布斯前两次请病假的时候,苹果内部还算稳定,因为乔布斯都说明了回归的时间,如2009年,尽管返回的期限是半年后,但公司仍然循规蹈矩运作。这次连乔布斯自己都无法准确预测期限,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其年龄增大,病情更为严重。业界很多消息显示,有极大可能,他真的回不来了!

苹果和Facebook的创业模式相像,但苹果的产品更具个人魅力,深深打上了创始人的个人烙印,不敢说有什么接班人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乔布斯如果离开了CEO的位置,将来也不大可能再对公司决策起什么影响,毕竟他的股权并不多。

从库克以往在IBM、康柏的工作经历来看,他一直在做副手,从来没有担当过一把手。他的风格沉着、注重团结协作,当然最近库克炮轰Windows和Android的产品,还是令不少以为他个性内敛的人刮目相看。但是和乔布斯相比,他缺乏在产品创新方面的那种魔力。

当然,苹果要稳住一段时间是可以做到的。之后的iPhone5、iPad2等系列产品已由乔布斯规划好了路线,大势已定。但随之而来,恐怕总会到达一个临界点。

刘兴亮:乔布斯对苹果的影响已经超越一般CEO的范畴,所以他的在与不在,才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到了现在可以说,乔布斯对苹果已形成了宗教式的管理,他就是精神领袖,事无巨细都在他的规划之下。不少消费者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成为苹果粉丝。

这种宗教式的管理会在传奇人物在位的时候将公司带入快速发展轨道,比如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都具备绝对的统治力。但如果他们离开了,该模式的弊端马上显现,放眼任何候选人,无论多么优秀,恐怕都会吃力不讨好。库克在我看来也更像是一个缓解危机、守江山的人选,因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乔布斯,这座大山任何人都难以逾越。

日前,乔布斯对于订阅服务条款等向开发者回复了邮件,被外界认为他还在参与公司事务。但其实这样微小的暗示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乔布斯在苹果担当的工作,需要掏心掏肺,用自己的战斗力对部下形成冲击。以他目前的年龄,现在的身体状态,如果无法奇迹般地恢复,连回来做个顾问都很困难。

这次如果不能回来,带来的影响很明确:我对苹果未来的创新力无法看好。

苹果还能统领江湖多久?

2010年Android系统手机整体销量一年翻九倍,超越iPhone;同时,诺基亚也在积极布局与微软的合作;而今年又将迎来各路厂商的平板电脑大爆发,iPhone与iPad面临巨大冲击。如果失去乔布斯的战斗力,以现有的苹果产品线,能够继续统领江湖多久?

刘兴亮:Android手机的影响力的确呈非常大的上升趋势,但其凭借的是群体的力量;诺基亚的新策略也只能缓解自身面临的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任何单一的厂商拿出来,还是无法与苹果比拟。

平板电脑方面,iPad的缺陷是商务能力不足,不过我仍然认为,短期内其他产品还无法撼动苹果的统领地位。苹果目前的产品体系、产业链都已成熟,就算吃老本,在几年内也还够吃。

谢文:Android系统的手机占领了大量的低端市场,有人说苹果将开发低端iPhone手机,这不大可信。只能说在高端市场对iPhone的影响目前还看不出来,它们还未决胜负,当然,从长远来看,竞争对手利用集团化对苹果形成冲击是个危险的信号。

不过,目前来说问题不大,之前许多人质疑的iPhone4天线门问题,认为其他产品质量比苹果更过关,我当时就觉得这根本是一件小事。事实证明,春节前iPhone4还在供不应求,iPhone5又遥遥在望了。苹果依据目前乔布斯规划好的iPhone5、iPad2等产品路线,统领江湖一到两年应该还不成问题。

寄语“后乔布斯时代”

在完美的工业设计之下,苹果唯一能被业内人士拿来诟病的,恐怕就只有封闭的系统模式了。与竞争对手的开放性相比,苹果备受质疑。无论在业内专家,还是苹果粉丝的眼里,苹果的未来在哪里?

谢文:过去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主要采用单个应用付费模式,如今苹果推出了新的订阅政策,引发业界轩然大波。苹果的强势分成比例和相关限制让合作方难以接受,而谷歌立即推出了更开放、灵活的订阅服务体系。之前乔布斯曾请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吃饭,商讨合作事宜,主要是希望利用Facebook平台推动苹果的音乐社交网络服务,后来也未果。

这说明短期内苹果的实体产品应该还是第一位的,但业内人士最看重的其实还是它的“开放”与否。从长远来看,苹果应用软件商店的体系不能走回PC机过于封闭的老路,将来主要期许的是,希望它的系统能走上开放之路。

刘兴亮:从产品角度来说,比较期待苹果的iTV、iCar。iTV主要基于互联网,可以用iPhone和iPad作为它的遥控器,并无线传输视频等,不过苹果的宣传力度不大,目前来说还不够成熟。iCar也说了多年,据说反映了乔布斯本人的“小汽车情结”,外界期待苹果给车载系统带来颠覆性的娱乐感受。这两者都有不错的发展价值。苹果总能用基于用户体验的卓越产品对各个领域的霸主进行挑战,iTV、iCar是检验这种能力的代表产品。

2011-03-02

今天接受了三个电视栏目的采访,分别是CCTV2的《今日观察》栏目,北京电视台的《首都经济报道》和《晚间观察》栏目,其中一个是电话采访,一个是到我办公室采访的,一个是我去演播室的。

同一天,三个不同的栏目,谈的却是同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网络游戏行业实施的“家长监护工程”。而今天,正是这个工程正式启动实施的日子。

这是工程,在我看来,就是个“浮云”工程。浮云理由如下:

1、某电视节目做了个街采,大多数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个工程。就是说,这个工程的主要针对对象,目前还没有“被”知道。

2、出于职业敏感性,也为了电视访谈,今天一早,我就去寻找腾讯、网易、盛大、完美时空等4家网游企业的“家长监护工程”的专门页面。说实话,不是很好找,尤其是某家,着实费了我不少功夫。我尚且如此,普通家长可能找起来就更费劲了。

3、每家网游企业需要家长提供的资料各不相同。如果一个孩子同时玩三四个网游,家长可就惨了。这样的细则,竟然没有设定规定动作,而实行自选动作?

4、手续很繁杂,比如需要派出所出具监护法律关系证明。

5、准备资料到还在其次,还要提供孩子所玩网游的游戏名称、登录帐号,有的还要提供角色名称,这些,孩子能告诉家长?

6、运动员是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裁判也是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网络游戏企业为了盈利,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玩游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以执行。比如审核资料,比如“服务人员要持续跟踪每个申请,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反馈该账号的活动,了解未成年人参与游戏的状况,为家长提供必要协助”等,当这个数量以十万百万计的时候,网游企业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7、据说,有的小朋友多注册了几个帐号,准备来应付家长,这种情况,又如何杜绝?

8、事实胜于雄辩。来自某参与试点网游企业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与家长监护工程相关的业务超过250起,其中咨询使用方法的家长一直都有,不过近200起都是进行查询监督认证。而要求对子女账户进行封停处理的仅是个位数。另一家同样参与试点的网游企业则表示,尽管开设了专门的热线等服务,但截至目前,虽然有家长致电咨询却没有收获任何投诉信息,“而且咨询的也不多”。

如此看来,就好像“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一样,这个网游家长监护工程,起到的也就是个警示作用。(刘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