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了将近两个月,看完了新版《水浒传》电视剧。
翻拍名著是一件难干的活儿,很难得到大众的夸奖。但在我看来,新版《水浒传》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抓住了一点——至情至性。
大凡这种名著的大制作,由于要照顾的因素的太多,避免不了假大空,着力点很难放到至情至性上。然而,新版《水浒传》做到了。
只举一个例子,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当宋江要在江州被砍头的消息送达梁山时,众好汉纷纷表示要去营救,其中林冲犹为积极。晁盖一捋胡须,问吴用:林冲与宋江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为何这么积极呢?吴用一捋胡须,答:林冲肯定是想让宋江早日上山,好招揽天下英雄,杀向东京,为他报仇。
这样的细节很多,都是人性的真实体现。所有的大道理,都是从小着眼点出的,都是从个人需求出发的。
闲言不叙。切题说说《水浒传》中,关于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的一点小感受。
被招安前,梁山好汉们南征北战,屡屡得手,且108个兄弟从未折损一人;被招安后,仅仅打方腊一站,108个兄弟们就折损了一大半。前后反差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招安前,梁山好汉打的是官军,那都是些职业经理人,大家秉着“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的精神,马马虎虎打一打,一看风向不对,跑得比兔子还欢,这个地方既然不适合当官了,换个地方照样做官快活,何必把命搭上呢?
因此,和官军的一次次战役,不仅没有损失,而且兄弟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场面,导演拍着过瘾,我们看着解气。
打方腊则不同,方腊也是一个创业者,就那么点地盘,这块地盘丢了,就再也没有安身立命之所了。再说了,如果一打就跑,哪还有兄弟们跟你创业啊。所以,方腊必须玩命。
因此,和方腊的战役中,虽然梁山好汉不断攻城略地,但兄弟们一个个也牺牲了。这些场面,看得那个憋气。
官军是职业经理人,不跟你死磕,所以梁山好汉游刃有余,不曾折损一个兄弟;方腊是创业者,跟你死磕,所以大家都玩命了,折损兄弟也就在所难免。
是否跟你玩命,这就是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的最大区别。
前几天和土豆网CEO王微一起做了期北京电视台的《名人堂》节目。期间,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他曲折上市的那点事。用主持人彬彬的话说,别人上市都是一片祝贺声,而土豆的上市,媒体用的词汇确是“惊魂上市”、“悲情上市”、“土豆历险记”等。
是啊,土豆为什么一定要上市呢?
月初,有个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来到中国访问,谈到网络视频行业时,问我这个领域中国有上市公司吗?我答有。他问几家。我掐指一算,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目前已经有第一视频、乐视网、酷6网、优酷网、土豆网等5家上市公司了。
5家?这个数字连我都吃了一惊,更别提那个美国哥们了,连称“inconceivable”。
我明白他为什么“inconceivable”,因为全球视频网站的两个模式的鼻祖Youtube和Hulu都没有上市。美国一个也没有,而中国,一上就是五个?
我曾经在媒体上发过“Youtube为什么不上市”的评论,而现在Hulu也在寻求并购而非IPO。而中国的Youtube呢?中国的Hulu呢?开山鼻祖尚在修炼内功时,小弟们、中国的山寨者们又在忙什么呢?
反观国内的企业,再小也要IPO,好像IPO就是所有人的共产主义目标。即使是刚创立的企业,如果不在商业计划书里标明上市目标和计划,都不意思出去见人。
中国人特别喜欢“热”这个词,也特别喜欢造“热”。比如曾经有过“李泽厚热”、“李敖热”、“余秋雨热”、“三国热”、“集邮热”、“出国热”……
这几天,“IPO热”粉墨登场了。
其实,无论什么热,都应该找到热的原因。
首先,热是不正常的现象,这并不能说明某个企业某个公司对资本市场有什么特殊理解或者热爱,反而说明这个企业的肤浅,肤浅的原因是这个企业不喜欢思考,大凡热都不是自己的起因,而是外界或者“主流媒体”的宣传,然后才有了大众的热。一个只有四肢而没有大脑的企业,他们是希望有一个大脑来指挥自己的四肢的,所以,这种渴望与一个外在的大脑的出现,真是一拍即合。
其次,热,是一个大众的事情,几个人或者极少一部分人,是热不起来的,于是,那个被“热”的事物一定是不难被炒作,否则就不会让大多数人热。迎合大众的,就是那种简单的东西,或者把深刻的事物简单化,即误解,然后传达给大众,这样才能热起来。出国热,真的就对出国有了理解了吗?完全不是,那是在对出国本质误解了之后,然后再去炒作,即热起来。
再次,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在作怪。“官本位”的思想、“成王败寇”的思想,从小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迫切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证明自己。于是,IPO,就被企业家们当成了这个标志性的事件。
最后,是一种媒体宣传误导,是一种从众心理,是一种价值观的跑偏。
对于一些人来说,IPO就好像结婚仪式,自己只是个演员,那都是演给被人看的。不知道看的爽不爽,反正自己是特别累。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诗文好,酒量更好。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雅致高格。时到今日,如果要选一种白酒来配这种雅致高格的话,该选取哪一家呢?
如果要我选的话,则选取老家的汾酒。
选取汾酒,固然有源于我是山西吕梁人的因素,从小上酒桌品尝的就是汾酒,但更是缘于汾酒的特性,更能体现一种雅致高格。
乡间有很多关于汾酒口感的句子流传至今,有“入口绵、落口甜”,有“饮后余香、回味悠长”……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汾酒淡雅脱俗、高贵深邃,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女妇,浓妆艳抹;汾酒,则如窈窕淑女,淡雅清妆,正是因为这纯,所以让人不得不以真唯美。
这份淡雅,这纯这真,让人流连忘返,举而忘杯。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个个酒量很大,最传神的就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很少有记载说那个文人雅士不能喝酒的,抑或酒量甚小的。
鸿门宴上,樊哙侧其盾以撞,进入。项王赐之斗卮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王再赐之彘肩。樊哙拔剑切而啖之。项王遂称其为“壮士”,问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通过喝酒的细节描写,一个猛士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是一个酒量很大的壮士。这是武士的猛将情怀。但凡一提到猛将,总是离不开酒的,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武松醉酒毙猛虎。
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武士猛将,酒,都是标配。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喝尽黄河水倒流。
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人,是传承中华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着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和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
而且据史料和历史相关人员佐证,中国人民共和国举办共和国第一国宴时,当时选用的白酒就是山西汾酒。可以说,汾酒是共和国第一国酒,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这,就是历史。
开国第一国宴用酒,自然是最牛的酒。这份荣誉,只能属于雅致高格的汾酒。
第一国宴所用之酒的荣誉,加上1915年巴拿马白酒最高荣誉唯一获得者,使得汾酒的历史厚重了许多,也使同行无法与之比肩,更是诚信宣传的表率,不像有的白酒那样为了荣誉而去乱编历史。
汾酒是清香之祖、国酒之源、文化之根,是华夏文明传承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的酒魂。
中国的酒魂,体现在每位中国人的豪情与快乐之中,融在炎黄子孙的血浓于水的情意之中。
昨夜看《新水浒传》,看到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香肉美,吃相实在诱人,酒瘾被勾了上来。于是切了盘牛肉,弄了盘花生米,开了瓶汾酒,在家里自个儿美了起来。酒酣之际,我便陶醉在了酒的王国、花的世界、绿的海洋、诗的意境、情的温馨之中……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其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四个词汇都是来自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细细究来,这四个词揭示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从弱到强,由低到高,再到盛极一时,再到衰落。
据易经中的说法,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乾卦说潜龙在渊,说的便是,若想随心所欲,便要待时而动,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可四处张扬。
“潜龙在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指筹备阶段、初创阶段。这个时候,创业者不管是初出茅庐者还是功成名就者,在起步的时候、低谷的时候不要迷失,而要时刻准备着,因为时机是给有准备的人,要待时而发。
二月初二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刘兴亮认为,企业发展到这个时候,就像田里的小苗,等待雨露滋润,享受着众人的呵护,渴望着飞龙在天的一日。在这见龙在田的日子里,企业的迎春花在悄然开放。
《易经》乾条分析:“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飞跃在天际,有利于出现大人物。象征事物发展的最完美阶段的情形。比如一个企业由于第一个高峰期推出的产品获得了很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表场的声音,爱好这类商品的人都来光顾新的产品,顾客与商家互相感应,这样,这个企业就达到了有如古语所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影响力,名声大震,企业的发展达到最佳状态,达到了企业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也就是事业发展的顶峰时期,是量变而引起的质的变化,也就已经是“飞龙在天”的阶段。
当企业发展到“飞龙在天”的阶段,也就到了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怎样做呢?被胜利冲昏头脑,在胜利中享受辉煌?第四个阶段来临时,谁将能够乘风归去,不做悔之亢龙……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亢龙有悔”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位”,而在于“时”,所谓“与时偕极”就是说乾卦发展到上爻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了,所以我们把这个阶段说成是终结阶段,好比动物临近死亡,植物临近干枯,盛时已逝,难免有悔。我们知道,种子是一个旧植株的结果,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一个新植株的开始。
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做成百年老店,追求永恒。明白了企业发展的规律,就有可能穿透岁月烟云,与天不老,与地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