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4-03-29

【导读】互联网保险走向“娱乐化”,阿里巴巴联手保险公司推出“娱乐宝”,2.7万名用户成功预约。

央广网财经北京3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哥们,你投章子怡了吗?”“没,这次我投了柳岩的新动作片。”这种“大佬”式的对话内容,很快将会发生在两个普通影迷之间。昨天(26日),阿里巴巴携手国华人寿发布“娱乐宝”平台。

听说过支付宝、余额宝,如今又出了个“娱乐宝”,网民只要出资100元就可以投资热门影视作品,预期年化收益7%,并有机会享受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娱乐权益。首批登陆娱乐宝的投资项目中包括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小时代4》,冯绍峰主演的电影《狼图腾》,以及全球第一款明星主题的大型社交游戏《魔范学院》等。

这个产品现在还没正式一出,还处在预约阶段。最新消息是,截止到昨晚,已经有2.7万名用户成功预约。据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介绍,首期的四个项目总投资额为7300万元人民币。其中,影视剧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50元/份,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这意味着,将有几十万人可以通过娱乐宝参与到影视娱乐投资中,过一把“投资人”的瘾。

有资深电影人算了一笔账,假如一部投资一亿人民币的电影,阿里娱乐宝获得20%的投资权,2000万人民币,100元一份,一共是20万份,最多20万人买。这20万都是投资人,假如每人号召自己身边的4个亲戚朋友看自己投资的电影,那就意味着至少有100万人看这部电影,按照30元一张电影票,3000万票房有了。可见,从始至终,阿里想得有多周到。

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娱乐宝”平台上线后,网民花点小钱,就可以直接参与投资影视剧作品。之前,支付宝、余额宝着实火,对于阿里这次推出的“娱乐宝”,是否看好?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说,阿里这些年确实弄出了很多“宝”,过去它的每个“宝”都给它带来很多收益,不管是支付宝还是余额宝,赚的盆满钵满。这次推出娱乐宝,刘兴亮对此也比较看好,认为娱乐宝的概念挺好,促进了人们的合作经营。

刘兴亮表示,首先,娱乐宝的年化收益率有7%,这个收益率已经很高了,光从理财层面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理财产品。第二,娱乐宝投资一些热门的电影,不管是《小时代》也好,《狼图腾》也好,都是我们当下议论的热点,我们以前作为一个普通大众,我们参与这些东西的唯一的就是购买电影票去电影院去看电影,现在我们可以拿着钱成为电影的投资人。长效机制不好说,但至少在短期内我,大家可能会有一种猎奇心理,去当一把热门电影的投资人,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阿里巴巴非常好的抓住了大众的心理。第三,阿里本来就有大量用户,可以给娱乐宝短期内集聚很多人而且还很方便、快捷。综合下来,对娱乐宝还是可以看好。

大众投资人甚至可以决定一部电影由谁来当男一号、女一号,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这种造星梦确实挺吸引人的。这样的一个理财产品是不是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它的风险体现在什么地方?

刘兴亮指出,娱乐宝也是不保底的,这个风险体现在投资的电影上,比如说投资《小时代》,可能票房假设只有一千万,这样算下来的话,投资人所得到的回报就很少。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一定是存在的,过去企业曾经也有过类似的遭遇,热期望遭遇滑铁卢。

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保监会并没有特别提倡,比如说特别吸引眼球的一些产品,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家都比较注重吸引眼球。对于这些新兴的理财产品,管理层方面会持什么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刘兴亮表示并不乐观,因为不管是互联网金融的其他产品,包括央行暂停互联网的虚拟信用卡以及二维码支付等等,说明相关部门在这一块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所以当娱乐宝的规模超出大家想象,可能会对我们的传统业务产生冲击的时候,相关部门可能会有一些动作。

刘兴亮认为,娱乐宝对于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是利大于弊。好处确实很多,我们有参与感,这也是我们投资方式的一种,使我们的融资方式又多了一种。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互联网思维”,什么叫互联网思维?核心就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方式,让用户参与产品的通透制作、产品的设计、后期的销售等等,让用户参与以后他就有主人翁意识,就会主动推广这个产品,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搜索微信号 liu_xingliang

或查找公众号 刘兴亮

2014-03-26

文/刘兴亮 余小飞

阿里巴巴宣布启动美国上市,放弃了原本的梦中情人香港。地球人都知道,这可是单大买卖。如果阿里落户香港,必然会和腾讯一起打造香港成为科技公司上市的重要市场。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阿里最终还是远嫁美国了。

在帝都这个政治中心,胡同口晒太阳的大爷都可以对政治发表一堆高见,跟他在中南海有线人似的。香港人则不同,个个都是炒股达人,毕竟这是个压力巨大的搵食不易的城市,也是个有着重商传统的地方。

对于阿里和华尔街的联姻,我们都听腻了各路大佬的评价,以及香港证交所、证监会,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经纪公司等等的看法。今天换个角度看世界,问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一些普通的香港股民,看看他们对阿里放弃香港市场的说法。

香港股民甲:无所谓的吧,香港还是香港,没少了什么啊!如果阿里要求的那个什么合伙人制度被接受了,香港的监管机构会被全世界的投资者看不起了!我觉得这种大公司都会欺负人,像PCCW,当年多少小股民赔的倾家荡产!现在互联网就是个泡沫,也许美国喜欢阿里,香港可不在乎!

香港股民乙:小股民有什么选择呢,阿里来不来,我可没有办法的。那些基金公司啊大户啊都有美股账户,他们不受影响,虽说我也可以去银行开美股账户,可还是不如炒港股方便,我得放美元去那个账户,还是算了吧。我理解阿里的选择,虽然人人都在说阿里的第一选择是香港,但是我相信美国有它的吸引力,那里投资者更加大胆,更勇敢,更能appreciate(欣赏)这种互联网股票,可以带来更高的估值。

香港股民丙:阿里不来当然不好啦,我买了港交所(00388.hk)的嘛——港交所应声而跌了。很遗憾阿里没有在香港上市,这对香港成为地区科技股中心很有帮助的,而且我们本来可以更方便的买到它的股票,现在我只能买美股了,我本来也有美股股票,可是因为时差,只能在头一天先下单。

香港股民丁:我不喜欢阿里巴巴,因为他们是四十大盗。马云就是其中一个贼,看看几年前他们是怎么对待雅虎的!

2014-03-25

作者:铁花

概念

这年头——

模式没有不微的

关注没有不扫的

系统没有不云的

数据没有不大的

手段

这年头——

营销没有不精准的

资源没有不整合的

炒作没有不价格战的

价格战没有不白热化的

O2O

这年头——

O2O没有不闭环的

闭环没有不完美的

线上线下没有不打通的

打通的没有不真正实现的

物流

这年头——

物流没有不自建的

订单没有不批量的

配送没有不成体系的

关键没有不最后一公里的

支付

这年头——

支付没有不接入第三方的

会员没有不绑定各种卡的

积分没有不及时归结的

付款没有不快捷通道的

运作

这年头——

合作没有不双赢的

双赢没有不战略的

差钱的没有不抱团取暖的

不差钱的没有不提交IPO的

综合

这年头——

产品没有不移动端的

卖点没有不独家创的

构建没有不产业链的

思维没有不互联网的

========广告时间========

【亮荐】是刘兴亮的微信公众号新推出的栏目,“亮荐”就是“刘兴亮推荐”的简称,也是“亮剑”的谐音,顾名思义,就是推荐一些好文章,分享好东东。欢迎朋友们推荐,可推荐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推荐别人的。当然,不局限文章,视频、音频等,一律不限。如果同意,我会把推荐者的名字、公众号等信息也会标出。

2014-03-24

by刘兴亮(数字生活精彩解读,点击标题下蓝色名字可关注)

阿里上市的话题,是这两天业界最大的热点,各路媒体自然也都迅速跟进。昨天,央视想就这个话题采访我,但是出差在外,没在北京。像这种情况,本以为会改为电话采访,但这种重大话题,对方还是想要有视频的画面。怎么办呢?

没想到央视记者还很新潮,说利用微信的视频通话功能来进行采访,这样就有了视频画面。当时我正在酒店房间里,找了个光线好的方位,开始微信视频。但由于手机不好固定,需要我用手拿着,影响效果,只好又改用iPad来登陆微信。

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微信的视频功能来接受采访,建议以后电视台的采访都这么来,省得大家跑来跑去。

闲言少叙,以下是这次采访过程中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1、阿里巴巴为何会弃港选择赴美上市?

始于阿里对“合伙人制度”的坚守和港交所在此间的纠结和抵触。在这场延续日久制度博弈战中,港交所或许保住了声名,但在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的格局下,不免显得刻板。

一个似乎已然意义不大但确属必要的问题核心是:港交所是否真正读懂了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呢?

按港交所的逻辑,似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是不负责任的,但,恰恰是有着严厉监管措施的美国几大交易所,不仅非常支持阿里的“合作人制度”,也在争抢阿里IPO大单。

结果是,港交所不仅失去了或许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也可能将错过中国科技企业的最新一波上市浪潮,从而失去整整一代优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当然,去美国上市也符合阿里国际化的选择。

2、作为一个倍受公众关注的中国公司,没有选择在国内上市的现实考虑有哪些?

简而言之,国内市场整体成熟度的问题,条件不允许,包括制度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官方文件中还提到,“未来条件允许,我们将积极参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这意味着未来时机成熟,不排除阿里回归。

3、对于阿里巴巴市值的判断有机构预测超千亿美元,您怎么看?

从业务生态看,阿里巴巴几乎是亚马逊+eBay+PayPal+谷歌功能的结合体。和此前绝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的互联网公司卖未来概念不同,阿里现时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已经很棒。从2012年的第四个季度开始,阿里的净利润已经超越腾讯,取代腾讯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而腾讯目前的市值是1354亿美元。

和Facebook(市值1693亿美金)相比,刚刚过去的2013年,阿里收入和其基本相当,但利润率却远高于Facebook。阿里平均每个季度收入增速都超过了50%,甚至有时候高达80%。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未来的云计算和大数据。阿里旗下的云计算业务拥有目前中国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商业云计算服务集群,大量的创新型公司和中小企业正在使用阿里云计算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而超过10亿件商品以及由此带来的海量交易所沉淀出来的基础数据,则使阿里巴巴集团成为中国最具数据应用场景的生态系统。

所以作为一个涵盖了中国电子商务所有业态的庞大生态集群,阿里巴巴集团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电子商务公司,资本市场考虑应该如何定义一个生态系统并给予合理价值。

2014-03-20

文/刘兴亮

随着阿里启动在美上市,围绕合伙人制度的讨论又称为热点。昨天,香港《南华早报》记者余小飞采访我的时候,就问到了这个问题:“阿里为啥这么介意合伙人制度,腾讯就无所谓,马化腾的股份也不多啊。”

by刘兴亮(数字生活精彩解读,点击标题下名字可关注)

随着阿里启动在美上市,围绕合伙人制度的讨论又称为热点。昨天,香港《南华早报》记者余小飞采访我的时候,就问到了这个问题。

余小飞的问题是:“阿里为啥这么介意合伙人制度,腾讯就无所谓,马化腾的股份也不多啊。”关于这个话题的采访,已刊登于今天的《南华早报》,由于其为英文版,这里我在采访内容的基础上,再说说我的观点。

马化腾持股约为10%,马云为7%,虽然马化腾要多一点,但也是五十步和百步的问题。为何马云这么介意,因为这事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而马化腾却相对好一些呢?

我们先来看看两家公司的大股东是谁。马化腾持有10.2%的股份,腾讯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3.70港元的招股价。大股东MIH是一个南非的媒体公司,拥有33.8%的股份。马云持有7%的股份,大股东是日本的软银,拥有33.6%的股份;二股东是美国的雅虎,拥有22.1%的股份。

自己的股份很少,谁都会介意。马化腾虽然没有像马云那么到处去嚷嚷,但心里一定也介意的很,而事实上,马化腾也非常怕人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尤其是面对政府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软肋。

当马云和马化腾都很青涩的时候,或者说对资本市场这玩意不是特别懂的时候,一切都好说。时过境迁,他们都修炼成了人精,或者说身边有了太多的人精,而且又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和过去相比,现在就显得特别在意。如果腾讯也经历一次退市之后再上市,马化腾也一定会介意。

但是目前,至少从表面上看,马化腾从不关心的上市架构,而马云认为这是一个大忌?事实上马化腾确实也没有马云那么着急,其中的相对原因又是什么呢?关键的区别在于两家公司的大股东。腾讯的大股东MIH公司专注于媒体,并不很懂互联网,它给腾讯很多的信任和自由的管理。

而软银和雅虎却不一样,他们有丰富的互联网经验,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英国谚语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很懂的时候,他就会努力后座驾驶”。后座驾驶(back-seat driving)的意思就是:不开车的人,偏要告诉司机怎么开。这是一种很讨厌的行为。

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腾讯和MIH之间有过什么摩擦,但阿里巴巴和其大股东就不同,他们之间多次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比如2010年以来阿里一直试图从雅虎回购其股份,但雅虎总是不情愿。

2014-03-19

故事的开头,起源于另一个故事的结尾。那一个故事的结尾马上要到来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4月8日,微软将正式停止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支持。

by刘兴亮(数字生活精彩解读,点击标题下名字可关注)

那是一场延续了13年的老故事,期间曾多次传出要结尾的消息。现在,终于是要正式结尾了。此消息一经正式宣布,立马引发了一场狂欢,引出了另一场精彩故事。

这场狂欢中,这场精彩的故事中,各路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一细细评点:

主角1:某些学者专家

这类人马的核心主张是:“不能受制于人,要发展国产操作系统!”这个主张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远是对的。但现实呢?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基础软件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为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核高基”重大专项将持续至2020年,预计总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之后包括红旗Linux、永中Office等一批国产基础软件企业得以迅速发展。不过,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经营严重困难,董事会于2013年12月13日决议从即日起解散公司。永中Office也出现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问题,也在解散的边缘了。

我们嚷嚷了这么多年的国产操作系统,在哪呢?为了国产操作系统投入的那么多的经费,都打了水漂了?到底是怎么打水漂的,有人可以出来解释一下吗?每一个纳税人都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啊。

发展国产操作系统的愿望是好的,但如果是想借机申请一笔可观的科研经费,那就歇歇吧。“新红旗”真的能够发展起来吗?

主角2:某些安全厂商

这类人马的核心主张是:“接管XP,我们可以保驾护航!”和第一类人马相比,这些安全厂商的目的就更明显了,无非是想趁乱在“安全问题”这一饕餮大餐中分得自己一杯羹,即使最后啥也分不到,嚷嚷几嗓子,也是一种宣传效果,也达到了PR目的。

但是微软都停止官方支持了,底层支持没有了,第三方的防护真的靠谱么?

主角3:坚守XP的用户

这些用户的核心主张是:“Windows 8太难用,XP是永恒的经典!”眼看就剩不到一个月了,这些用户还都很淡定,一点也不着急,没有任何动作,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很多用户压根就不使用Windows Update。很多电脑运行的是盗版Windows XP,大多数用户不懂Windows Update或者一开始就决定不使用Windows Update从而确保不会被询问激活码。这些电脑不会接收安全更新和补丁,用户仅仅依靠反病毒产品和防火墙,所以他们才不关心你Windows XP退休还是不退休。

第二,有太多小白用户。先说说我前两天经历的一个事:有个阿姨,家里有个显示器,老式CRT的那种。打电话找我帮她看看之前存在桌面上的照片怎么导出来。我说:有机箱就行。她说机箱早卖了,就留下这个显示器,就怕桌面上的照片丢了。

中国类似于这个阿姨这样的小白用户还有很多,当初电脑是找人帮买的,系统也是找人帮装的。或是完全不懂其中的弯弯绕,或是嫌麻烦,XP就XP吧。

第三,不愿意花费升级Windows XP的成本。如果打算升级Windows 8.1,升级硬件显然是必须要做的。而升级Win7、Win8或Win8.1的硬件花费还是有的,虽然微软已经推出了某些促销活动和免费工具来帮助用户升级,但是这些用户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一些公司和组织。

主角4:自黑的微软

微软曾多次强调,全世界范围内,仍在运行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在截止日期之后将容易被黑,除非升级到更新的平台。为了进一步促进更新换代,微软到目前为止已经采取了多种手段,并且说服用户采用最新的Windows 8.1操作系统。为了对付这些坚挺的用户,微软甚至发布了一张图表,进一步说明Windows XP是一个非常脆弱的操作系统,强调尽快放弃该老平台的重要性。从图表中的信息不难读懂微软要表达的意思:“一款服役十几年的老操作系统,将其与“现代”设计的新平台相比,不仅性能低下,效率打折,而且软件的兼容性很糟糕,用户体验更是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狂欢的各方,各有各的目的;淡定的用户,各有各的想法。这场狂欢,可以停了,别继续这场闹剧了。顺道也在此提醒XP系统用户,作为一款使用13年的系统,XP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了,尽快升级电脑系统才是最安全的。

2014-03-18

文/刘兴亮

今天早上看到宅急送、星晨急便的创始人陈平写的一篇文章《跳出物流看物流》,里面提到最近一年物流行业的翻天覆地变化,他指出当下仓储物流行业一个趋势就是大电商要控制仓储物流配送网络,一个挑战就是中小商家不肯使用它的仓储体系怎么办,另一个挑战是物流干支线如何降价提速。

为什么商家不肯使用中小物流的仓储体系,这需要从源头来捋才能把本质剖析明白。

在零售业整条的购买链中,终端商几乎很难让出咨询沟通、满意度打分/投诉处理、晒单/分享/推荐等环节,这些用以维系客户的流程关乎终端商的核心竞争力。余下来可以外包的,就只有拣货、包装、质检、物流、配送这些环节了,目前只有物流配送外包最多,那其他几个环节找谁呢?

我国电子商务近10年才迅猛发展,历史遗留的仓储物流提供商参差不齐,有专做仓储物流的国有实力企业(如中储、中铁快运、中国邮政),有自建仓储物流的大型制造商(如一汽、海尔),有同样自建的B2C电商(如京东、1号店),还有随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民营物流(如三通一达、顺丰),当然也有多如牛毛的民间仓库和货运公司,从现代化的大型仓储、自动化设备到肩挑人扛什么都有。一定程度上,这反映的当前行业瓶颈不在于仓储物流资源是否稀缺,而在于市场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平台的力量来整合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这才是共赢但却最难也最有价值事情。

拣货、包装、质检属于仓储范畴。当前,电子商务两大巨头阿里与京东都在布局这一领域。京东是依仗重金风投自建仓储搭建全新封闭体系,阿里是通过投资合作整合现有社会大仓储物流资源。

纵观鏖战现状,国内城镇配送、海外购进口配送、冷链食品是下一阶段最集中的战场。阿里的左手日日顺在国内二三线城镇和大物件配送方面占领了相对高地。传闻阿里最近也在和中储物流谈投资合作。中储物流可是国家队,在现代仓储物流硬件方面相当豪华;而且中储还涉及国际货易代理、进口货代,这一下把海外购也布下了棋子。从制造业角度来说,不产生增值的搬运就是浪费。所以阿里又并购了高德地图,这给最优化物流路径提供了最佳数据支撑。

只有在这样大整合的社会化仓储物流体系内,成本才能平摊最低,而且只有在这样一种投资合作的形式下,才能让松散的社会资源发挥出专业协同的巨大威力而不是同巢挤压,这才是天下中小物流与商家的福音。

(刘兴亮 阿朱)

2014-03-17

文/刘兴亮

继此前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的电商、打车软件大战之后,3月11号,两家公司同一天宣布联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而且两家的合作银行均是中信银行,据报道支付宝信用卡下周就来,微信信用卡正在内测。微信信用卡额度有50元、200元和1000-5000元,50天免息期。支付宝授信200元起步,根据个人网络信用,最高5000元。

不过今日上午,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央行这么做,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中信银行股票今日10点30分后快速跳水,盘中一度跌停,午盘收于4.9元,下跌8.07%。而腾讯股价则下跌近5%。

那么,央行为什么要紧急叫停虚拟信用卡及二维码支付呢?其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可以说的原因,两个是不能说的原因。

先谈谈可以说的原因,那就是安全问题。央行通知表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手艺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安全问题永远是各方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安全又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的安全就是通知里所说的“模式安全”的问题,突破了现有模式就是不安全的?这个纯属扯淡。第二个层面的安全是“技术安全”的问题。我要说的是,技术的障碍最后往往都不会成为障碍,技术的问题最后都不是问题。我相信,技术的安全性一定会越来越好。再说了,传统信用卡就安全吗?发生过太多的信用卡盗刷的案例。

再谈谈两个不能说的原因。

第一个不能说的原因是央行担心不能完全掌控和没有面对新事物的积极心态。央行这样的机构,最喜欢什么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而且是牢牢掌握。面对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央行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能牢牢掌握了。再加上这些高高在上的机构向来没有面对新事物的积极心态,于是,简单粗暴的一贯方式出台了,那就是两个字——叫停,如果说是四个字的话,那就是——紧急叫停。

第二个不能说的原因在于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比如银联。互联网公司这么一搞,绕开了银联,银联赚不到这个躺在床上就能赚到的钱,于是银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今天就疯狂流传一个段子:前几天有个叫“支富”小朋友跟一个叫“银连”的大哥哥打架。“银连”即将失利的时候赶紧打电话给他爸爸,结果他爸爸“殃行”今早带着警棍打了小朋友一顿。

央行支付结算司有关官员强调此次对虚拟信用卡,央行是“暂停”而非“叫停”,“暂停就是你先等一等,等我们搞清楚再说。”

央行这个是“暂停”而非“叫停”的说法,说明了央行也明白,这个事是不可能完全叫停的。虚拟信用卡是大势所趋,无卡支付一定会取代实体卡,这是技术发展的大潮流,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个潮流,这个趋势,不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能够阻挡住的。

最后表个态,如果虚拟信用卡有朝一日被允许的话,刘兴亮一定第一时间去申请。同时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不会等太久。

文/刘兴亮

阿里巴巴集团今天的官方文件说,阿里巴巴今天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进一步实现阿里巴巴的长期愿景和理想。

阿里早该去美国上市

几天前新浪微博曝出要赴美上市的消息时,大家普遍预测阿里的上市计划可能要再往后推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简直是前脚赶后脚啊。

话说,阿里巴巴早该去美国上市的,律师给力就行啊。去年年底刘强东内部讲话时宣称国际化是他的最后一个梦想,其实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梦想早就开始了,而且也正在付诸实施。正如阿里巴巴公告中所说的一样,“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进一步实现阿里巴巴的长期愿景和理想。”

在国内市场,马云早就是风清扬了,阿里早就是独孤求败了,不管是感性角度,还是理性角度,我们都希望阿里能够去国际市场上撒野,能够去抢亚马逊的地盘。毕竟是,国际化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梦想,也是所有人的痛。

既然要国际化,那就不能偏安于香港,那就一定要去美国上市。更何况,美国还支持阿里的合作人制度。顺带说一句,在去年的那场博弈战中,香港虽然保住了尊严,但在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的格局下,不免显得刻板了些。毕竟合伙人制度保证了创始人虽然持股有限,但仍然能完全掌控公司,而且美国的Google、Facebook都在采用了这个制度。如果按香港的那套逻辑,难道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都是不负责任的?

阿里可能创下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

据消息人士向《华尔街日报》透露,阿里巴巴的这笔IPO将筹资逾150亿美元,估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雅虎和其他现有股东将在IPO中出 售股票。Facebook于2012年通过IPO交易筹资160亿美元,是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的标王。这一次,阿里巴巴有可能打破这个记录,成为新的标王。

为何看好阿里成为新标王呢?我们做两个简单比较。

先和阿里的“好基友”腾讯做比较。进入2014年之后,阿里和腾讯就好像麦当劳的百米之内必有一家肯德基一样,不管是打车软件之争还是最近的虚拟信用卡,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从2012年的第四个季度开始,阿里的净利润已经超越腾讯,取代腾讯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目前的市值是1354亿美元。

再和Facebook比较。Facebook目前的市值为1693亿美金,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的,阿里的收入和其基本相当,但利润率却远高于Facebook。阿里平均每个季度收入增速都超过了50%,甚至有时候高达80%。这种利润率令美国人吃惊不已。

另外,阿里巴巴和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不一样,那些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时候,盈利能力以及利润并不理想,卖的是未来。而阿里今天的利润已经很棒了。

“互联网”的盒子被打开后,有三个IPO也极具时代意义。分别是1996年的雅虎、2004的谷歌、2012年的Facebook。希望阿里能够成为第四个,属于中国公司的第四个。

阿里上市后必将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并购

阿里上市,将引发一场规模空前的资本狂欢。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层面的资本狂欢。

阿里已经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而且其利润率令美国的同行们也艳羡不已,所以阿里并不缺现金,所以上市的目的和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同。融资上市后,大笔的现金最先可能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适的标的投资。

没上市之前的2013年,阿里巴巴的不停挥舞着钞票: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8.22亿港元(约4.7亿美元)入股海尔电器、11亿美元收购高德地图、11.8亿(约2亿美元)控股天弘基金……

高大上的IPO之后,阿里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投资并购大潮。

A股的悲哀

阿里的公告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未来条件允许,我们将积极参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

很显然,目前阿里在国内上市条件还不允许,至于原因,你懂的。

每次看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外华丽丽地上市时,就想起我们的A股。过去10年,腾讯股价上涨近200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高速前进,而中国的网民们、股民们却享受不到互联网行业高速行进所带来的红利,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2014-03-14

文/刘兴亮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刘云 实习生朱祖熠)又是一年315,又到一年维权时。随着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网络上购买衣物、电器甚至是食品,人们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网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了解,去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购物投诉共计16408件,同比增长99.7%。面对网络购物平台的鱼龙混杂,消费者该如何抉择呢?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告诉我们,“网络购物作为一种远程购物是具有其特殊性的,网购其实是个技术活儿!”同时,刘兴亮认为,“余额宝”对银行的冲击其实还很小。

网络购物是个技术活

网购的经历许多人都有过,面对良莠不齐的商家,消费者们往往无从辨别,许多人都因此栽了跟头,即便是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回答网友问题的过程中也表示自己曾买过毛绒玩具,结果小了好几号,不到原高度的一半;还买过键盘鼠标套装,收到后键盘不能用。在刘兴亮看来网购是个技术活儿,需要一些小技巧:“1、尽量选择天猫、京东这样的大平台,大平台相对好一些,就跟现实生活中大商场比地摊总要有保障一些;2、参考店铺的各种评价指标,尽量选择评价好的;3、选择商品时,也选择有售后保障的品牌,即使网店不赔,也可以去找品牌商;4、如果可以,选择货到付款;5、保留好各种证据。”

网购虽然方便,但是难辨真假,许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买到假货了,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刘兴亮表示应该依次按照网店、电商平台,最后是报警或者是315消协这个顺序进行沟通。对于在qq上进行沟通的买卖,一定要保留好记录,用来作为证据。

为何网购总是频发问题呢?刘兴亮分析认为,由于网络是远程服务,不是当面购物,比如衣服这样的非标准化商品会有很多出入,于是就产生了很多退换货。“还有就是类似于双11这样的集中大促,也会导致退货率达到20-30%。”他说。

谁来监管网购中暗藏的猫腻?

有效的监管才能真正的规范网络购物的各种乱象,使网购中的猫腻无所遁形,最大限度的缩小危害。刘兴亮认为网络并非是一片净土,同现实的购物情况一样,藏污纳垢,有效监管是个大问题。刘兴亮介绍,“过去的多头管理,确实给互联网带来麻烦。比如曾经文化部和版署就因为魔兽世界这款游戏发生打架的事情,导致的结果就是这款游戏迟迟不能上线。”

2014年3月15日,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将正式实施,针对非现场购物方式赋予了消费者七天的反悔权。由于网购作为远程购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因而刘兴亮认为新《消法》这个规定是十分有必要的。他总结远程购物有这么几个特点:1、冲动消费;2、产品图片和实际货物有出入;3、和实际需要不符,尺寸大小不符,配件不符等;4、物流带来的问题。刘兴亮说,“7天可以看作一个缓冲期,是需要的。虽然会给商家带来一些麻烦,但长远看,对产业链各方都有益。”

网络监管不能只靠政府监管,各大网络平台也必须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平台运作制度。刘兴亮表示虽然对于网购平台来说,消费者和商家都很重要,但用户是最根本的。对于售卖假货的商家,那一定要下重手。这些网购平台,需要把目光放长远。对于电商企业来说,第三方平台也需加大管理,包括前置审查、交保证金、奖惩制度的建立、良好的赔付机制。

“余额宝”更多的是冲击到银行规则

“余额宝”从面世之初就一直争议不断,网络理财一直以来也是热度不减。在刘兴亮看来,“余额宝”的出现给老百姓的理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是“余额宝”的金额是不限的,传统理财产品通常要5万或10万起,现在几百块也可以理财了;其次,资金自由,传统理财产品通常要一个季度起,期间内钱是不能动的,余额宝这样的进出自由;最后,“余额宝”购买方便,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资金存入。

刘兴亮解释,“老百姓去银行存钱,利息低到可以忽略。但是一家大企业去存钱,可能谈到一个很高的利息。余额宝可能看作把众多散户团购起来,一起去跟银行谈个好利息。所以总体上应该是不管下滑的,但即使低到3%,也是活期存款的10多倍。”

至于“余额宝”对银行产生的影响,刘兴亮表示虽然阿里、腾讯纷纷抢占金融市场,看起来似乎对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实际的影响其实还很小,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互联网金融目前体量还很小,对银行整个盘子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互联网公司们的做法,打破了原来的游戏规则,心理的冲击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