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兴亮
近日,“中国互联网20年之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在这场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支持,首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举办的会议上,我主持了“网络强国路:浮现中的创新未来”的论坛。以下是论坛实录:
主持人:刘兴亮。
嘉宾:凤凰网COO李亚、腾讯副总裁刘畅、易宝支付副总次余晨、美图董事长蔡文胜、北邮教授阚凯力、百度副总裁朱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天使投资人黄明明、蓝港CEO王峰、乐视副总擦吴亚洲同学。

刘兴亮:第一个问题,既然我们探讨未来,刚才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也提到了2014互联网你关注的领域在什么?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是天使投资人,你要做天使投资的话,你投什么项目?另外就是2014年前后互联网上市潮、投资潮、并购潮等等各种潮涌动,如果让你收购的话,你会收购谁?请把您的答案写在题板上。
刘畅:我先开个头,其实各位都是老师、都是熟人。我想投资是投资space,收购是要收购是一家在比特币基础上诞生的公司。前段时间,大家知道特斯拉创始人来到中国,特斯拉是他的副业,他有一个梦想要买一张去火星的单程票。为什么要投资这一块呢?我想说的是,我们做互联网的应该有一个更高远的格局,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现实,实际上我们要看到比现实更高的地方,也许有一天会有星际互联网的产生,我们能够从地球传输信息到外星球去。
为什么收购比特币这家公司,我觉得虽然大家可能对此不是看好,但是我觉得实际上他们带来的观念革新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这是我的两个答案。
刘兴亮:谢谢刘畅,非常新潮的理念,在座的很多位本身就是非常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下面看看老蔡同学怎么说。
蔡文胜:我接下来最想投资的是人工智能,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我们都在讨论了,基本也成形了,作为天使投资,应该比人家早两三年。我回想我最近的一些收获,基本是7年前投的,比如像58同城等等下一步我觉得人工智能应该是引发整个技术最大的改变和改革。
第二个问题收购项目,我觉得用户超过一千万的我都想收购,我们想想看,当你一个网站的应用超过一千万,其实相当于一千万的特大大城市全世界没几个,你拥有一千万人口,他们有用你的服务,你从中挖掘点什么一定都有价值的。
刘兴亮:谢谢老蔡!还有一位也是非常知名的天使投资人黄明明同学。
黄明明:今天特别高兴,这20周年,我想起来我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文胜。如果我看到的领域,就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有几年了,这里面有两个核心的驱动力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就是前一段时间我跟高盛亚洲的首席经济学家在聊,他说如果按照政府发布的指标,在2020年,中国GDP至少是同等或者超过美国时,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去看,所有的垂直行业,不管是传统公司还是要诞生的互联网公司,和美国同样领域的公司,不管是市值、营业额和利润来说,还是有几倍甚至十倍差距。所以你用这个眼光来看,未来十年所有垂直领域本身有巨大的机会。
第二个驱动领域,就是我们和90后是互联网时代,以前我们老诟病互联网是娱乐互联网,因为这帮孩子还小,他们一定是玩游戏、玩音乐、看视频,但是这帮85后已经快进入30岁的时候,所有跟他们相关的金融、房产、旅游、子女教育、医疗,所有这些垂直领域,他们已经习惯在互联网上找所有信息,完成所有的交易。所以,这块我觉得是我们在看早期投资时一个大的机会。另外一块智能硬件,我觉得讲得比较多了。
投资和并购,如果我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老总的话,我觉得我要去并购的公司可能一定是现在市面上看不到的公司,一定是藏在哪个角落里不为人知,在开发下一个东西的。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看到的,就像我们在座的很多成名的公司一样,7年前躲在哪个民宅里面。
刘兴亮:谢谢明明同学,进入我们的第二个问题。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就是说2014年前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考虑改革创新,都考虑要移动互联网化,请用一个句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传统行业未来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张新红:未来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朱光:大家可能很多人认为是融合,我们的观点是加速淘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整个传统产业是一种颠覆式的,如果谁不按照逆向思维重新思考他的模式,就会被加速淘汰掉。
阚凯力:我的观点和刚才朱光同学差不多,我是说颠覆,实际上也是淘汰,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传统行业今后互联网者昌,逆互联网者淘汰。
刘兴亮:包括电信产业吗?
阚凯力:当然首先是电信产业,比如说OTT业务已经对电信行业起了基本上彻底颠覆的作用,所以我祝贺互联网。尤其是因为我自己本人之前的30年一直在电信业,但是,坚决的是为互联网业摇旗呐喊。
刘兴亮:配合阚老师!下面我们有请李亚同学。
李亚:我写的另类一点,写了非诚勿扰。
刘兴亮:你是想上这个节目吗?
李亚:不是,我本来是想写再造,但是为什么是非诚勿扰呢?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据统计至少有6万家企业,这里不到50家上市了,而且50家上市里面继续亏损的相当多。我们最开始看回顾20年的纪录片里面也看到,这其中血雨腥风,前赴后继。实际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这个概念,如果没有经过深入思考,也许会被当成一个噱头。所以说跟传统行业结合时,这个地方是一定要找到切实的结合点,而不光是迎合一种市场,否则就回到1999年底、2000年初那时候泡沫破裂之前,我们看到所有的公司后面加一个.com,所以我说非诚勿扰。
刘兴亮:爱的火花很重要。下面有请喻老师。
喻国明:我是做媒体研究的,我觉得互联网这20年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其实就是形成了或者正在形成三大网络,一是内容网络,一是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把人和事情紧密连成一网。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真正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改变就是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组织架构的一个操作系统,因此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个人如果不能够嵌入遵守这样一个操作活动的话,就不能利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机会、种种好处、种种可能性,这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此,在这样一种判断之下,整合、合作这可能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主旋律或者叫做关键词。在我看来,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和逻辑之下,不是竞争,更大程度上谁能够战而胜之,谁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就在于它是否能够突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对象当中按照社会需求、社会的这种可能,来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新的服务产品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这样一种未来的趋势。
主持人:我想接下来提出第三个问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大国,但是还没有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强国,而且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上市也都是去到美国,周鸿祎先生直接就说,我的智商和情商在中国资本市场玩不转。请问,中国互联网如果要是成为互联网强国的话需要什么?
刘兴亮:大家请把自己的答案给我们观众们亮一下。五花八门,这个环节我想请几位互联网行业正在创业的企业家来跟我们分享一下,首先有请王峰。
王峰:我是觉得中国互联网要想成为全球互联网,必须有全球化的市场。我们今天客观来看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是世界级的了,如果按用户规模来看,早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是没人信,连我们自己都不觉得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有全球影响。恐怕仅仅从规模来看,咱们不出门也能,但是我们要想成为全球的走向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打开我们的心灵,然后把我们国民的文化,包括开放程度真正拉到一个层次。
因为我们自己是做游戏的,我做了十几年的网络游戏,从PC游戏到web到移动这一块,我们强烈的意识到光靠《三国》,光靠《西游记》、《水浒传》不可能做全球的游戏。过去政府的领导见到我们说怎么为什么不推出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其实我们想想现在中国有几部电影在全球真正火了?当然,我们看到了《卧虎藏龙》的票房奇迹,然后我们首先认为互联网是信息、是文化、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文化层面,这并不代表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而是我们今天国家的开放程度,中国人走向全球的这种交融的能力,当然,我们看到很多十年前西方的中国留学生回来推动了技术进步,但是如何推动中国的文化,或者中国能够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创造,这的确是非常大的一个课题。拿到我们做游戏来讲,一做大家就想到三国、西游,我前几天跟朋友聊,我说做游戏,中国只有三个主策划,第一是吴承恩,还有就是罗贯中,还有一个就是金庸,这三个人分别开创了江湖对立、三国阵营,以及一个特立独行的角色扮演的九九八十一难,支撑我们这个比较重要的现代化流行的文化部分其实是不够的。所以,我觉得是从游戏角度切入,从全球来看,包括每一个垂直领域,将来都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本身。
刘兴亮:谢谢王峰拉到了文化的高度,同时还得感谢吴承恩、感谢金庸他们。下面有请余晨同学。
余晨:我写的是思想,其实我想跟王峰说的基本上差不多。表面上看好像互联网时代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但是产品后面一定是要靠思想支撑的。所以,现在你看中国其实不是没有创新,但是这种范式性的,或者颠覆性创新还是太少了。所以,互联网真正的在中国能够产生深远影响,背后要靠思想支撑。同样,后面还有格局的问题,如果你去美国到硅谷看,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想怎么样走向世界,包括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想怎么样走向世界。但如果你到硅谷去访问硅谷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上来就讲我是要做世界性的公司,比如说谷歌、比如Facebook,他的格局眼界上来就是拥抱世界。这其实是中国整个的产业和民族复兴问题,在几十年之内,中国的GDP就会赶上美国,但即使是你的GDP赶上美国以后,你走到全世界看到的硬件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出口了多少文化和思想?我们今天受的教育,用的思维方式其实都是人家的,最后的复兴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整个民族,取决于我们思想的高度。

主持人:谈到一个思想、一个文化,我之前采访了一个嘉宾吉姆•威尔斯,他说我可以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连接起来,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接下来的部分交给来自乐视的吴亚洲同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亚洲:大家好!我刚才提到的关键词是海纳百川,我觉得首先应该这样看,我记得有一部电影里面提到一句台词叫做帮助你、帮助我。比如说这个人对我没有帮助,他对我的帮助够不够,到今天我会发现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助你,那么你有没有给到别人机会,有没有把自己打开,这才是关键的。同样,我们在成为一个强国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对传统行业做了足够的尊重,我们是不是对中国广阔的地域性和文化有一定的尊重,我们对整个全球化浪潮里面,下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文化、生态形态、历史沿革的变迁有没有一个研究判断?这些对于我们构建一个网络强国,或者成为一个强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包括乐视自己都提出来,大家也知道,对于电视产业我们提出了颠覆的口号。但是这个颠覆其实在我们提出来之前很久就对于它的整个生产过程、整个商业模型做了很多的学习与了解,我觉得与其说是我们颠覆行业,不如说是我们在颠覆行业的同时,加上了对同行的学习与尊重,他们仍然是我们的老师,我觉得两方面其实都是有的。
因此,最后的结论就是这样,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强国,首先不要把自己当成强国,放下身段,用心学习,学习中国人每一个行为习惯,每一个情感的熔炼,学习整个世界的潮流,把自己真的打开,而不只是耳朵和眼睛打开,把心打开,把头脑打开,把你的六感打开,用心的学习,用心的吸收,那么终究有一天是可以的。只要我们自己的生命不停止生长,还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呢?所以,更多的问我们自己就好了,我们接纳这个世界,我接纳各位,我愿意向各位学习,你们都是我的老址,这是真心的。谢谢!
主持人:我身边的张新红先生提到了胆识这个词,刚才各位提到了文化、思想、打开等等,更多的心态在于开放。畅想一下,未来20年,互联网会是什么样的?你可以用一个词、一个图、一个符号来表述未来互联网的状态。
刘兴亮:最好是一幅画,考验一下大家的画画功底,当然如果你不想画画,画一个符号、写一个关键词都可以,请大家亮一下题板。画画的很少。
刘畅:我画的这幅画实际上是一部非常有名的韩国电视剧的名字叫做《来自星星的你》。为什么画这个呢?其实刚才我有讲过,未来我们其实要有更高远的格局,就是我们要做互联网,实际上不仅仅是要站在现实的星球上面,实际上我们要站到现实的背面,我们要能够立足在地球上仰望星空,这个也是余总和乐视这位先生讲的,我们要有思想和格局。所以我们未来来讲,其实人和星际能够产生其他更紧密的合作,这是一个方向。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也有可能是人和机器的无缝连接,实际上我们知道电脑和人脑都不是最优的一种超计算形式,可能未来有一天有一个来自星星的外星人也好,当然我说外星人已经被很多小伙伴们嘲笑,但实际上可能会把一个很强大的计算能力的芯片植入在人脑里面,人脑和机器的无缝连接能够打通地球跟外星、跟宇宙其他星际的想象能力,所以这个可能是未来20年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谢谢!
刘兴亮:听完腾讯的创想,再听听百度的创想。
朱光:我觉得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20年机器大脑超过人脑,这是指日可待的。
张新红:我写的是一个数字,14亿。我觉得中国的人口在增加,中国的网民也在增加,我希望20年后,中国信息社会真正建成的时候,所有有行为能力的人都是网民,那个时候,我认为中国最大的网民数量应该是14亿,我希望20年后中国的网民能达到14亿。
刘兴亮:好,谢谢!
阚凯力:我画了一个大太阳,原因有两点,一个就是太阳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所以20年之后,我相信互联网的大发展将使各行各业都靠着互联网来生存。同时,太阳又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也就是说将来各行各业都将围绕着互联网而存在和运行。
蔡文胜:我跟前面几个嘉宾有点类似,就是人机合一,一切就是机器跟大脑的结合。我们可以从摩尔定律去看,大概70年代的时候,一台计算机基本上30几吨重,它是由几万个真空管组成的,系完成简单的计算。80年代,晶体管代替了真空管,可以做收音包括电视。到了今天,一个手机里面的芯片完全代替了之前的晶体管。如果说现在这台iPhone手机几千块人民币,70年代的时候可能要花几个亿。到了20几年,指甲大小的芯片能把我们博物馆、图书馆所有的东西装在这么小的指甲里面,同时从生物学的里面人类可以做到这个指甲是可以嵌在你的手臂或者大脑里面的。所以,我认为这是非常激动人心和值得期待的。
当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是不是太夸张了?我们再去回想科技的整个发展,其实从你们最早用石头、木棒去打老虎、去打猎物,那就是一个科技的开始。只是人类的进化大概经过了300万年,科技的发展大概只有5万年,特别是近100年才是一个飞速的发展,所以接下来这种加速的速度,可能科技的发展会超越人类,人类要么接受跟机器的结合,要么就是退化。谢谢!
刘兴亮:老蔡的描述让我们非常激动,热血沸腾。看看我旁边这位哲学家,他的答案有点不同。
喻国明:其实就像20年前的中国人很难理解和预测今天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我们也很难预想到20年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其实这个预言是非常难的,因为事实上它的变化如此之猛烈,如此之深刻,任何预言家恐怕都很难有这样一种预言。
但是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个愿景去看,在互联网发展当中,随着这种技术和社会的成熟,我们会遇到很多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新鲜的现象和状态,我们需要有一种和而不同的哲学,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差异,承认不同,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去理解甚至去限制我们不熟悉的事,我们如果有更多的宽容,我们的文化才能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技术以及社会给我们带来的诸多福利,这就是我们对未来20年的期盼,和而不同。
王峰:我写了四个字,神秘莫测。我切身的感受到我们处在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时代,互联网真的要承认是聪明人创造的,但是我在近一两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已经越来越聪明,而且比我们年轻的那些人比我们更聪明。所以,你说20年后意味着什么?我发现可能要交给2000年后的人解决,在美国,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就想着要做点什么,他们不受思想的束缚。所以,我们今天去预测20年后怎么样,真的很难下断言,只要我们想想IT产业发生什么样激变的现象就很难下预言,所以我觉得20年以后,无论是大家看到的人机合一、大数据等等,就像我们看见特别科技、特别潮的词汇,都有可能不是这样的。
当然,我特别尊重刚才这位老师讲的和而不同,我同意,人类还活着,这点是肯定的,地球大爆炸没有,但是总体来讲,我认为我们非常难以想象20年以后,我们身边的人越来越聪明,我们过去的学弟学妹比我们聪明,我们今天的子女也比我们聪明,20年后对我们来讲深不可测,我们一定要活着,不如我们一起去期待。
刘兴亮:谢谢王峰,他的观点应该交给90、2000后去预测了。
主持人:80后的代表如果是韩寒的话,90后的代表就是马佳佳,她的多种描述都非常新锐,套用金星的一句话,这年头谁教谁?这就是人机合一、人神共愤的互联网时代。
余晨:星际互联网和人机合一已经被大家说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是人机合一还是星际互联网就是人超越现在的存在,谈到预测未来,还不如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互联网有一个梅卡定律以前有一个摩尔定律,现在有一个梅卡定律,1996年的时候,这个人预测在一年之内互联网会发生系统性灾难,整个互联网会宕掉,底下所有的观众要求他说你食言了,你要把你写的文章吃掉,所以他把印着他文章的蛋糕吃了,结果他们不满意,不让他下台。他做的第二件事是把当时他写的专栏文章放在搅拌机里面跟果汁搅拌在一起喝下去了。
为什么说这个呢?我觉得互联网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是不可预测的,工业时代,机械的东西,你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上比放进去的东西要少,因为它是机械的,我们可以预测它出来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但是互联网是一个网络,是一个深不见底开分的东西,所以互联网上永远有创造惊喜,永远有创造我们想象不到的精彩机会,我想这是互联网最大的魅力,我们其实不可以预测它未来有什么样的惊喜。
吴亚洲:我写的是“新知社会”,因为我有一个习惯,每双周要写一篇文章,最好写自己不一定了解的领域,正好之前看到“新知社会”的定义,这个已经出现得比较早了,它的来源是说智慧是怎么产生的?智慧是因为广阔的多样性,我甚至认为这就是大数据相关分析等等的理论鼻祖。未来的20年会发生什么?很难有一个封闭性答案,因为封闭答案意味着自我设限,对这个社会发展潮流设限。所以我想“新知社会”这个答案一定是具有开放性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思想碰撞和火花会让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多样性和智慧。我们认为未来20年整个全球、整个社会更像是一个更紧密结合的有机的生命体。这就是对我20年的一个感觉和判断。
我顺便补充一个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从现在、过去的几年以及到未来几年,把这个时期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里面,人的灵性得到释放的元时代或者元年,因为过去是生产力的解放,社会结构的解放,科技的释放,到了这个时代为什么叫做有创造性?是因为人的灵性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个人价值会得到凸显和释放。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灵性解放的零时代,它已经开始了,而且现在生逢其时,虽然灵性解放,20年后新知社会会得到显现。
黄明明:我干脆分享一个故事,我基本上同意未来20年的事情,本身有我们一帮30岁、40岁的人预测,我觉得游戏在互联网行业非常不靠谱,如果真的让我预测的话,不管大家是看一些新兴的游戏,手机端的项目,我的那些投资分析师是90后甚至更年轻的人,结果前两天我看到硅谷有一个投资人看一个新的项目让他13岁的女儿看,因为我们不可能找到感觉,如果我们找到感觉,这事就有问题了。
我想分享另一个给我震撼很大的故事,前两天跟红杉的合伙人聊天,他们内部总结80年代初收到乔布斯给他们的商业计划,那个商业计划是这样描述的,说如果我在未来5年做得很成功的话,这个机器大概在全球能够有几十万人使用我的机器,而且我的用户会是一个极客,科技爱好者、美术爱好者,对人文、对艺术有特别爱好的人,那时候我们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
分享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什么呢?红杉他们内部也说,往往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或者我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在它开始起步时,连它自己的创始人都不能想象对未来的改变和对生活的改变有多大,所以对我们来说,永远保持敬畏,永远对未来保持好奇,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李亚:我写的本来跟老蔡是一模一样的,后来我就把它展开了。关于讲到不可预测,1999年的时候,资本市场整个社会当时最追捧的除了互联网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当时觉得比互联网更热、更有潜力,倒不是半导体,通信都算互联网底层的,是基因、科学带来的生命生物、医药健康的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在过去15年,我们似乎没有感觉到带来比人们预期重大的疾病、健康、人的生命也好,有什么本质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这一点我觉得也许科技还有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它的一些不可预测性,使我们也不要忘记。而且即使是现在来看,当时受互联网泡沫推动下,纳斯达克到了5000多点,现在纳斯达克也才刚刚回到4000多点,这是经过了14年。所以说,也许20年之后,我觉得也有可能互联网不再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关键字,这也是可能的。
刘兴亮:好,谢谢李亚!最后,大家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下一个20年的角色与责任,从张新红同学开始。
张新红:下一个20年,互联网行业应该为中国全面建设信息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刘畅:我想说的是引领,中国互联网未来会引领世界的潮流,之前我说了很多仰望星空的事情,现在我想抽一分钟说一下脚踏实地的事情。我觉得其实中国未来的互联网产业不但要有引领世界互联网发展产业格局的能力,另外还要有一种进化的能力,我们今天讲太多的创新,但实际上创新是一个已经属于过去的词。我今天想说的是中国互联网一定要有一个计划的能力,互联网传统无论跟传统产业,实际上是要有一个更加贴合和能够去配合融合这个传统产业的需求以及去随需而变的能力,所以这个进化的能力实际上是超越创新的能力,这个也是未来我希望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起到这样一个更加引领潮流的作用。
朱光:未来20年,技术改变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中国。
阚凯力:互联网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改造世界。
蔡文胜:下一个20年,大家不再讨论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了水、电一样的基础服务。
李亚:创新融合引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以开放透明促进中国梦。
黄明明:我的关键字是旧中国和新中国,旧中国困难重重,由互联网代表的新中国的新经济会带领中国下一个20年的发展。
吴亚洲:心有猛虎,我有责任,我有创造价值观,用心体当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责任与担当。
余晨:新启蒙运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启蒙运动,一个是五四运动,还有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次启蒙运动,我想现在可能中国需要第三次启蒙运动,回到刚才讲的思想和文化,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思想和文化最好的平台。
王峰:迎合民意,改善民生。我觉得互联网会在接下来的20年里,真正改变中国。
喻国明:未来20年,互联网会越来越多的与人融合一体,渗透到人的生活当中去,因此互联网越来越具有人格化特征,所以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加入到互联网当中,我们如何融入到互联网的进程当中去。
刘兴亮:谢谢,今天这个话题很哲学,套用王峰话是深不可测,我们以后可能也不再需要讨论互联网,互联网已经经历了20年,我们即将迎来下一个20年,让我们一起且行且珍惜。这一个环节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