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4-09-25

by刘兴亮(互联网时代精彩解读,点击标题下名字可关注)

在业界,联想是条汉子,是条响当当的汉子,而且是条硬汉子。从成名的PC业务,到手机业务,再到最近的智能路由器、智能眼镜、空气净化器等等,一路走来,联想一硬到底,一直硬挺着。

这就是联想给外界的形象,一条硬汉子的形象。这个形象,让联想赚得盆满钵满,早早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然而,今天的联想,却不想再继续保持这样的形象。

“我们不再是一家硬件公司,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说这话之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刚刚就互联网转型和互联网学习写了一封信,他说,“今天是中国区数字营销团队正式成军的日子,我想,通过微信来祝贺,应该是最应景、最潮的方式了。”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想见互联网传播的结果——很快,这封邮件就被公众所知晓。

再说说联想当下的一个非常倚重的也是增长非常快速的业务——手机。

财报数据显示,联想集团2014-201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10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财报显示,本季度中国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上升20%,根据初步估计,这是联想首次超越三星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位。根据IDC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两名分别是联想和小米,联想占比达12.5%。

手机,是硬汉子“联想”继PC之后最“硬”的业务。然而在这个领域,现在的趋势是:光“硬”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软饭。

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随着硬件差异化竞争难度的增加,除了追求硬件的性能的卓越以外,各大厂商纷纷利用安卓开源系统的优势,打造深度定制的个性化风格UI。UI系统的用户体验、生态系统的建立等“软实力”将是移动终端厂商的主战场,拥有生态系统的厂商才能掌握主动。

作为移动终端用户接触最前沿的UI系统,将成为众多厂商的又一块必争之地。手机UI系统需要企业不断的创新,不断地让产品更新迭代,这才可能紧紧贴合到用户需求和体验的脚步。除了视觉风格上的和谐之外,开放性和拓展性的功能设置亦缺一不可,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都将是一款好UI的终极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VIBE UI就成为硬汉子“联想”吃软饭的急先锋。

在这个“拼软实力”的时代,如果没有好的UI系统,去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口碑,是难以生存下去的,而联想手机所搭载的VIBE UI延续了联想手机一贯的设计传统——易用、智能、优美、安全的特点,更从用户角度出发,在细节交互处不断优化,这也是联想能在手机市场上销量不断攀升的关键。

如今已经升级到了2.0版本的VIBE UI,从第一代延续到第二代渐渐形成了联想独特的人性化风格,其全新界面华丽清透,操作简单易行,智能化桌面管理,更可完美实现指尖触控的有效应答,带来全新交互体验,尤其是在还原用户场景的功能设计体验上,例如“零速启拍”——横置手机就能自动进入相机模式、“亮音功能”——在MAX音量基础之上可以再增加音量、“泡泡解锁”——自动追踪用户最常用的10个应用以泡泡的形式显示在锁屏页面点击直接打开……都是比较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体现,绝对让消费者们眼前一亮。

事实上,随着联想收购摩托罗拉进程的加快,联想VIBE UI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向国际标准看齐,在疯狂迭代的背后,是全球手机行业“慢半拍就会出局”的隐忧。联想在这款UI细节上投入的精力不亚于任何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这是联想以外的企业难以企及的。

不管是“被革命”,还是“自我革命”,不再一味宣扬自己是条硬汉子的联想,渴望在”吃软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4-09-22

数年前,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节目,街采了很多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假如你彩票中了500万,你会怎么花?”结果被访者多数都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花。

普通人中了500万人民币很茫然,阿里募集了200多亿美元,会茫然吗?会不知道怎么花吗?

很显然不会。普通人中彩票是意料之外,阿里IPO则是水到渠成。9月19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开盘价92.7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6.3%。截至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收93.89美元,涨幅达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阿里上市,凤凰网全程视频直播,我担任了解说嘉宾。由于现场太过火爆,导致开盘价迟迟出不来。原定两个来小时的节目最后整整进行了三个小时。虽然很累,但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这样一个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历史性时刻,很是值得。其实我本应该出现在纽约的现场,但因个人原因未能成行。

凶猛IPO中募集到的这200多亿美刀,阿里可能会怎么花呢?

第一,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生态系统的建设。

在最后一版的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中,一封由马云撰写的致投资者的公开信引人关注。这封2000多字的公开信中,提到了24次“生态系统”。不难看出,这四个字应该是马云最想对外界阐述和展望的核心焦点。“我们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 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商业边界的企业。”马云在公开信中如是说。显然,商业边界比技术边界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想象力,也彰显出阿里的野心。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基本物质资源,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境界或许是无为而治。那么,隐藏在商业交易背后,在全球商业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运筹帷幄,看似无形却不可或缺,这也许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个远大梦想。

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的建立,有很多投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将是天文数字的投入。

第二,将布局国际化战略的落地。

IPO后,马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的下一个目标是继续做大电商业务,同时布局国际化战略的落地。对于国际化业务,马云表示,这绝不等于在国外有业务、工厂,而是有国际化的思想和战略。他希望未来为无数中国企业积累经验,跟世界各地的企业打交道。

除了原有主打外贸电商的速卖通,凭借雄厚的资金,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极有可能从并购开始。阿里巴巴已经投资了美国物流公司ShopRunner,有媒体分析,这或许是阿里巴巴进军美国的第一步。未来,在其他的新兴国际市场,阿里巴巴也不排除利用投资和并购来扩大业务版图。

国际化,是马云的梦想,但更准确地说,是那么多投资人的梦想。

朴素地希望,阿里的国际化能跟这一次纽交所的IPO一样获得超出想象的成功。毕竟,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真正国际化成功的企业。希望阿里能做好表率作用。

第三,必须是阿里云。

阿里的招股书显示,将为用户提供商业和数据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社会和商业互动的平台。同时,招股书中也明确,阿里巴巴未来将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

2014财年前9个月来自于云计算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营收为人民币5.60亿元(约合900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84亿元。虽然阿里云营收目前占总体营收的比例微小,但阿里巴巴透露,云计算将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尤其国内外各大巨头已开始在炙手可热的云计算领域攻城略地,阿里云在此番云计算征战中更是卯足全力,争取抢占先机。

在有关部门实行“去IOE化”的今天,再加上斯诺登事件的影响,阿里云的战略地位凸显。

第四,加强研发投入。

众所周知,BAT中,百度是以技术驱动的公司,腾讯是以产品驱动的公司,而阿里是以商业驱动的公司。技术,貌似一直不是阿里的强项,也不是阿里的特别重视的领域。

但阿狸已经今非昔比。既然已经位列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榜眼的位置,就必须把技术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上来,加大研发投入。因为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技术永远是常青树和摇钱树。在大多数高科技巨头中,研发投入的占比一直很高,国外的比如谷歌、微软,国内的比如百度,研发投入占比都在13-15%之间。

这个领域,阿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钱要投。

2014-09-15

传统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2013年在喊了“互联网思维”一年后,2014年到底能够如何落地,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尤其在服务行业,今年的百度大会上亮相的“直达号”,就是传统旅游业与互联网新的一次碰撞。甚至是地产业都在蜂拥而上,抱上互联网之时,文化娱乐行业却好像迟迟未有十分积极的响应。

在文化娱乐产业中,影视行业可以说的上是最大的一块版图。早在国内第一批视频网站成立之时,影视行业已经开始了其互联网化之路。不过时至今日,也仅仅只是半互联网化,将其发行渠道实现了互联网化。而在影视发行之外的影视内容制作、营销环节中,却甚少与互联网有过亲密接触。

影视内容以及营销为何迟迟没有乘坐上互联网的大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包括影视人以及互联网人都没有想明白,切入点在哪?怎样成为影视剧行业的“直达号”呢?

《纸牌屋》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次尝试,他利用大数据实现了影视剧内容在制作上的数字化。通过观众在观看中的进度条停、放时间来获得观众对影视剧内容的喜好厌恶判断,来编写、优化下一步的剧情内容。

不过,这种“大数据+影视内容”的操作模式在流传到中国国内的市场中时,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忠实于《纸牌屋》的原版模式,通过网络视频播放之时,播放进度条中各种观众动作来判断剧情内容喜好厌恶,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皆在尝试;另一种则是跳脱在在线播放的约束之外,实现网络口碑大数据整合优化剧情内容,甚至是选角、选景。如百度近期与湖南卫视合作的青春偶像剧《不一样的美男子》就是第一次尝试。

相较后者,前者的模式虽然已经有了成功先例,但是依然有些局促:首先,如何获知在电视上观看的观众大数据?其次,进度条、或者社区中的互动口碑,并未能够代表全网网友意向。

换而言之,这种仅仅依靠在线播放获得的大数据还不够全、和精。

后一种通过全网口碑来获知剧迷大数据的模式,虽然也并非完玉无暇,但是在思路和操作模式上却是给了影视人和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思考空间。我们不妨就拿《不一样的美男子》来看看,这种模式如何探索新路。

首先,用大数据来参与选择演员。在大数据遴选机制中,有三大核心点,包括知名度、口碑和气质匹配。据说,剧中男主角张翰就是通过大数据遴选而来。其日后火遍网络的“肌肉照”证实,张翰的气质和超能力关键词有很高的匹配度。

而百度在此次推出了代言人大数据选择工具事实上也是这一遴选机制的另一翻版。其原理是,通过大数据来洞察明星与品牌之间的匹配度,以及可以与其的市场影响力。而这中模型相信,在洞察明星与影视作品品牌,或是导演品牌上,也可以所有建树。

其次,精钻于用户剧情口碑数据之内。事实上,在大数据分析中,最为困难的就是从海量碎片口碑中获取用户的意愿方向。但是,用户的喜好厌恶又大多是发自心声,对于剧情的优化是最具价值。百度曾经在6月公布了一组女性数据证明女人谈的最多的是怕老,其口碑数据真正来源于此。

《不一样的美男子》在全程中都利用大数据进行了剧集优化。如超能力背景解释剧情,男角死而复生剧情,以及大结局剧情等。其中,其在设置大结局时就极大动用了用户口碑大数据。首先百度从平台之上用户的口碑中提炼Top10结局剧情,并在百度贴吧上设下擂台,为剧组征选大结局。据说,这次的结局在六天中就有近200万的网友参与,参与热度远远超出了湖南卫视的预期。

当然,引导学习传统与科技的配合之道,也是大数据公司在和传统企业进行合作时十分重要的柔术。事实上,和传统行业在配合之时,很多IT科技行业的人都会满腹牢骚,配合方式、理念和效率都是大问题。所以,当百度商业市场部总经理陈志峰说在百度与湖南电视台合作时,曾经出现编剧大罢工的事件之时,笔者也并不感到惊讶。不过,从《不一样的美男子》连续多周蝉联收视冠军的结果上看,可以知晓,百度是将这一难题巧妙进行了化解,不得不说,这会成为后来者的经典案例。

无论是大数据之全面,还是精钻在口碑之上,都是百度大数据在演出这么一出《不一样的美男子》偶像剧时做到的中国大数据渗透娱乐文化产业的一个独特案例,而在未来,这种优势也势必从内容制作扩展至全产业链,覆盖产、销、播一条龙,更多上演《不一样的美男子》大数据制剧。而百度有没有可能在今年推出影视行业的“直达号”,来再次颠覆传统?不如搬好小板凳,等着接大招。

2014-09-11

by刘兴亮(互联网时代独家解读,点击标题下名字可关注)


不久前,百度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会上公布了为线下商家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解决方案“直达号”,同时还发布了吸引眼球的BaiduEye和筷搜两款概念产品,同时由刚刚加入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介绍了百度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在百度世界大会之后,德意志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分别发布投资报告,维持百度的“增持”评级。摩根斯坦利在投资报告中解释,百度在世界大会上强调了百度连接(Baidu Connect)、富媒体搜索和人工智能的进展,他们认为移动商业化的提升将带来运营杠杆作用;德银则因BaiduEye这一概念产品和人工智能的进展而维持245美元的目标价。

就在93日当天,百度的股价也一度冲到了230美元的高点。按照上周(95日)收盘价224美元计算,百度的总市值大约为793.31亿美元左右,几乎要冲破800亿美元。

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们的持续看好,以及最近一年百度股价的一路高歌,未必就能打消投资者的疑虑:百度的股价接下来还会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么?收购91无线和通过预装、营销等方式推广移动应用换来的用户和收入是否具有持续性?从另一个角度看,百度的股价是否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尤其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和估值分别超过千亿美元的当下,百度接下来能否与另外两家受到资本市场相同的礼遇?对于投资者来说,百度是否还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

我们可以从百度现有的财务和业务健康状况、业务的增长性和投资潜力几个方面来看这件事。

第一个方面是财务和业务健康状况,先说财务。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百度的股价到底被高估了还是低估了,或是市场给出了其公允的评价?用比较常用的同类公司比较方法来看,可以先把它的核心业务与模式类似的Google相比较。这一部分的比较核心是搜索以及相关的搜索延伸业务——Google是搜索以及在此之上发展而来的地图、邮件、网络服务等,而百度则是搜索、地图、贴吧、知道等。在这一部分,如果参照近一年的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格局,360的增长幅度已经放缓,短期内很难再看到市场格局变化的可能,因此可以基本忽略可能突然出现的行业竞争者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以选百度的财务表现为测算基础。这一部分,Google和百度两家公司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网络营销收入,即搜索引擎广告,Google过去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约为26%,假定其未来三年这一比例降低到20%,目前其市值约为3964亿美元,过去四个季度营收632亿美元;百度过去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0%,假定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0%,目前的市值为793亿美元,过去四个季度营收64亿美元。按此测算,与Google相比,百度对应的市值大概在1010亿美元左右。(百度在最近的两年、8个季度内的同比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60%之间,而且百度预计接下来一个季度将会保持这样的增长率。)

而业务发展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为现有移动业务的营收,其二是未来的业务增长性,即布局。最近三个季度,百度的移动业务增长率分别为20%25%30%,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是,相比阿里巴巴、腾讯甚至Facebook,百度已经率先完成了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的转型。在这里引用尹生老师此前的测算方法,Facebook过去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6%,假定未来三年它的复合增长率与百度相同,都为50%,采用2013年收入、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和目前的市值,百度的合理价值应该为1035亿美元,加上88亿美元的与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相关的投资,合计为1123亿美元;而比照腾讯,去年腾讯的总收入为97亿美元,增长38%,假定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5%,目前其市值为1550亿美元,则百度对应的价值应为1210亿美元。相比起来,对于最近热火朝天的阿里巴巴的super hot IPO,其实也可以从其最新公布的财报中看出一些端倪:移动收入虽然有快速增长,但主要还是依靠移动电商的带动。

综合百度与三家公司的比较测算来看,百度这一部分的合理估值大概在1110亿美元左右。

采用这些比较方式是以两个事实为基础的:360已经难以再取得更大规模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化竞争力,同时移动收入已经不再是市场看空百度的主要因素。具体原因已经不用再多说了。

而从纯业务层面看,百度的PC和移动产品主要业务和商业模式依然是依靠搜索流量,而百度正在尝试从一个纯粹分发流量的公司向一个技术和产品的平台级公司过渡。这种过渡并不是转变,而是在搜索流量之外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用户需求,来分散流量性质过于单一而带来的风险,梳理一下百度在传统流量业务(搜索、视频、应用分发等)之外的业务尝试就能看出这一点:

首先是开发者生态。百度近三年的世界大会主推的业务,基本上是移动的平台和技术工具、技术框架到解决方案的进化——2012年的开发者七种武器,2013年轻应用,2014年的直达号。在这背后,百度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移动开发者的开发机制和基础开发架构,B2D服务的成型可以看作第一个流量之外的生态建设。

其次是“连接人与服务”的模式。这一部分主要仍然是依靠流量入口来完成的,尤其是移动搜索框和手机百度应用。百度为用户设定的使用场景是,用户从移动搜索框进入,提出寻找服务的query,百度通过轻应用和专门为商户服务的直达号来截留这些需求,在应用内直接提供服务,并利用百度钱包等支付通道完成闭环。这一部分尚有争议,即搜索流量是否能够转化成服务请求?我认为,移动搜索理应能够成为一个服务发现入口(比如国内的出门问问、国外的SiriGoogle Now正在做的),而百度正在搜索技术上进行的研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这种流量转化的转化率:比如背后的IDL深度学习研究院在图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百度大脑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可以带来更好的搜索结果,从而提高“搜索服务”的认知度。

第三是移动互联网新浪潮的布局。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概念产品和新技术的尝试,以及未成型但普遍认为规模巨大领域的提前卡位。前一部分的代表产品就是BaiduEye、筷搜、无人驾驶汽车和自行车,以及百度重点照顾的人工智能领域。这一部分的价值并不在这些尚未被验证的产品上,而在于,能够通过技术向现有产品的应用,提高商业化的效率。后一部分的代表则是对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百度健康云等平台的前瞻性和平台化布局。在这三个领域,百度已经先于竞争对手腾讯和阿里巴巴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和开发者生态的卡位,这一部分未必能体现在市值和股价当中,但相比起两年前对智能手机和应用分发的迟滞姿态,百度对新趋势和新生态的关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阿里的二季度营收为157.71亿元,移动收入为24.54亿元人民币,移动收入占比为15.6%,而百度在二季度营收119.86亿元的情况下移动营收占比达30%,达到了36亿元。虽然两家公司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不尽相同,但几个数字起码能说明一些问题。因此,百度无论从财务基本面上看,还是从业务延展性上来看,都存在股价被低估、仍有增长空间的现象。这其中还不包括百度手中握有的486.59亿元(约合78.44亿美元)的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值。换句话说,按照百度的投资风格,随时可能上演91无线的逆袭。我并没有计算业务增长空间和投资潜力对市值产生的有利的溢价影响,因为单单从现金牛业务看,百度的股价实际上就已经存在低估的情况了。

综上所述,百度的市值应该还有将近400亿美元的上涨空间,即达到1200亿美元。

by刘兴亮 滕志恒

每年的这个时候,在古老的地球都会发生一件事情,这已经变成了全球共享的节日。在这一天,人类停下来,看一看,明天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具体一点,我们圣诞、新年、春节、开学、情人节等等时刻,要期望什么样的礼物。

这就是苹果的新品发布会。苹果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影响,会前预告就说:“wish we couldsay more”。就是的,无论说多少,都无法满足人类的全部期待。

其实没有太多惊喜,人类早就对苹果满足了,iPhone 6什么样子都已经不重要了,那些人就是会去买,而且,iPhone 6肯定会创造新的销售纪录,这是世界上少数可以确定的但还没发生的事实,就像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一样。

苹果的命名策略变的狡猾了,传说中的iWatch命名为Apple Watch。关于这块表,表面的亮点在于那个旋转按钮,至于其他,就是随口编的一个段子:绿茶表苹果表,重点都不是时间。

作为一个公司,苹果处在巅峰,这是公认的。苹果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公司,已经突破了行业界限,成为一家现象级的商业奇迹。苹果重新塑造了科技产品与人的关系,他的创新方式和商业表现都成为人类进步的最新体现。这是我们对苹果崇拜的根本原因,这不是产品、技术、或者创新的个案,这是一种现象。

今年的发布会让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可是,在流光溢彩的背后,苹果也似乎在慢慢的变化。我不想提关于逝去的乔布斯的影响,面对今天的苹果,对于现在的苹果人没有过多的抱怨,他们做的也足够好,只是他们不是乔布斯,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可是苹果的变化还是开始了。

这要说到发布会上另外一个重要的产品——Apple Pay,苹果支付。

我们暂时先放下所有的质疑,这里只想做客观的叙述。苹果支付是什么?是互联网商业服务,依托最新的iPhone6 集成NFC和升级的生物识别。

不需要怀疑Apple Pay的成功概率,虽然与AppleWatch一样,并不完美,但是会很时髦。虽然一开始会有问题,但是果粉会原谅。不断的升级改进之后,Apple Pay还是会越来越流行,这就是苹果,这没有疑问。

Apple Pay会给苹果公司带来非常重要的变化,会改变苹果公司的颜色和业绩成分。支付业务将带来大量的流水交易,苹果公司的业绩和报表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可以预见这种巨大的业绩成分变化,会带来苹果公司重心的转变……苹果成为更加商业化的公司。

好还是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苹果要变了。苹果的创新其实我们都熟悉了,在iPad之后,手表、汽车、智能健康、智能家居,似乎苹果与我们一起陷入了想象乏力的窘境,我们已经看不到下一个创新爆点。但这不影响苹果越来越赚钱,商业化越来越成功。

苹果手机的屏幕不会无限大下去的,上面还有iPad mini,明年怎么办?苹果从来不是参数党,这是三星小米们的商业手腕。苹果的使命是乔布斯每天醒来的那句话,“改变你的生活”。

今天这个使命正在变化,我们看见一个君临天下的伟大企业的华丽表演,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这个时刻越精彩,他的痕迹越明显,一个清晰的转折就在这里,至于去哪里?希望苹果知道。

2014-09-05

by刘兴亮(互联网时代独家解读,点击标题下名字可关注)

从前有个人,他不会修电脑,后来,他的故事传扬四海。这个人就是我们伟大的陈冠希老师。陈老师一生以照相为己任,创作了无数的艺术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最终问世还是由于帮陈老师修电脑的工人也是个摄影爱好者……陈老师的故事发生了之后,据说山东蓝翔技校的电脑维修培训班很是火爆了一段时间。

六年后,苹果的 iCloud 遭受攻击导致大批好莱坞女星艳照流出,众多玩(láng)家(yǒu)一边欣赏艳照一边也忍不住疑问:有时候情难自禁和那个她/他拍点自娱自乐的照片和视频,究竟放哪里才安全呢?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大量青年男女拍摄私密照片的主要工具,而且这些照片随拍随传至网上空间存储。而一旦网盘帐号密码遭遇丢失、泄露,网盘中的私密照片、私密视频等也很可能被泄露。

下面,亮哥就拿出压箱底的绝技,手把手教大家安全保存私密照片的十大秘诀(秘诀排列顺序为从难到易,而且会易的灰常厉害):

1、把存储私密照片的网盘密码整复杂。那到底要把密码整复杂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让你的那个她/他看了几百遍也记不住,让黑客用工具算三年也算不出来。

2、有种技能叫做马赛克,你听说过吗?如果实在掌握不了这种复杂的技术活,请跳至第3条。

3、去他妈的网盘,去他妈的云。把私密照片弄到云盘里,就有两个风险:首先,云盘的服务器风险,比如苹果iCloud这次被黑客攻破;其次,密码被盗的风险,你如你有个不靠谱的朋友。如果不把照片上传,这些风险就是零。尤其是有的手机或有的网盘的自动上传或自动备份功能,那都是流氓功能,亮哥从来不用。

4、手机最好不要上网,物理隔离。因为即使你不上传照片,黑客也可能入侵你的手机。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买个防水的手机,不用时就把手机泡在鱼缸里或者浴缸里。

5、把手机里的私密照片加密。目前,各大手机安全软件都有类似的功能,可以把你手机里的私密照片、私密视频、私密短信和私密文件进行加密,只有通过密码才可以查看。但问题是,如果这个安全软件本身就是流氓肿么办?

6、不要用手机拍照,把你压箱底的数码相机找出来。不记得数码相机了?就是我们的手机没有拍照功能之前,拿在手上用来拍照的那个东东。而且,具备上网功能的高级数码相机统统的不要。

7、数码相机里的照片满了怎么办?不管你相机里存储卡是几个G的,总会满的,满了之后千万不要存到电脑里,难道你忘了陈老师的故事了吗?存到移动硬盘里吧,而且保存的时候一定要用一台从来不上网的电脑。

8、存到移动硬盘里也有风险,最好是给你的相机多买一些存储卡,每照满一张存储卡,取出来后马上塞到床底的某个鞋盒子里,塞的时候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人,切记!

9、与数码相机相比,胶片相机更保险。AUV,这个玩意就是费底片,不过这也可以锻炼出少而精的拍摄技巧。为了防止冲洗照片的店铺里的工人和给陈老师修电脑的那个工人一样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最好自己购买冲洗设备,在家里自行冲洗照片。至于保存照片的方法,请参照第6条。

10、最后,就是终极大法,保证你万无一失。终极大法就是:不——要——照——相。


2014-09-02

by刘兴亮(互联网时代独家解读,点击标题下名字可关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相信在凡客8.28新品衬衫发布的时候,陈年心头当别有一番滋味。如果凡客一如当初的战略,在2010年时没有盲目的扩充品类,也许今日还如初见。

人生有七年之痒,凡客也有七年轮回。在经历了成功的大喜与扩张的阵痛后,凡客在创立七年后再次回归原点。在轻与重的抉择中,凡客再次回归了轻。

从13000人的员工规模到现在算上客服不过5、600人,从高峰时19万的SKU到现在2、300的SKU,凡客不止是卸下了成本的压力,更是搬走了心头的一座大山。在蛰伏了一年之后,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的陈年已经抹去了阴霾,重拾信心。

在亮哥的眼里,陈年这个山西老乡简单甚至还有点单纯,骨子里面充斥着略显叛逆的文艺范儿。凡客最初的风格一如陈年,这也是凡客发展最快的阶段,因为当时的陈年与凡客确实是从骨子里最适合80后的。而“凡客体”的爆红与韩寒、王珞丹的代言更是让凡客和80后几乎灵魂附体。现在看来,这即是凡客的巅峰,也是凡客走下坡路的开始。

曾经有媒体透露过,2011年凡客之所以暂停IPO,是听了索罗斯的话,原因是当时资本市场的情况并非最佳。而我还听过另外一个版本,索罗斯当时除了资本市场,还列了一个原因是,凡客当时的体量还不够大,如果一年内能把体量做的更大,对于凡客IPO才更值。

我不清楚当时索罗斯与陈年谈话的背景是什么,其体量的说法是否是在暗示凡客进行战略上的扩张,但此后凡客的一系列动作,确实印证了战略扩张的说法,从品类到业务线,凡客一两年内就膨胀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遗憾的是,剧情并未按照陈年和索罗斯的期望发展。过重的发展策略几乎压垮的年轻的凡客,也让陈年不得不闭关思考凡客的下一步。

按照我对陈年的了解,他是个对于细节近乎执着的人,但10多万的SKU,陈年还有时间考虑其他事情么?也许,从骨子里,陈年就不适合做“重”的东西。在这一点上,陈年与雷军有点相似。不同的在于,雷军在做了投资人后,学会了不去事无巨细,放下某些。

陈年闭关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回归原点,重新起航。对此,我深表赞同,最起码现阶段,这个策略是最适合陈年与凡客的。但之后呢,如果再次发展到需要面临轻与重的抉择时呢?

曾经,陈年从卓越离职后,有一段时间在家安心写书,一本《归去来》尽述童年与亲情,让人以为他已经学会放下,但陈年没有。这次凡客原点再次出发,归去来后,陈年能放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