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7-03-22

文/刘兴亮

1

过去的这一年里,最热的莫过于共享单车了。

ofo和摩拜单车展开“吸星大法”,吸引了资本玩家的积极入场,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甚至,连库克这家伙都来参观凑热闹了。

继 “小黄”ofo和“小橙”魔拜之后,玩家又有了“小蓝”小鸣单车、“小绿”优拜,“小白”Hellobike等等。

有一天,从地铁站出来,看到地铁出口齐刷刷的一排单车,几乎“红橙黄绿青蓝紫”都齐了。一向有选择恐惧症的我,竟不知道选择哪一种。

纠结半天,最后选了女儿喜欢的颜色。

其实,这些共享单车除了颜色不同,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不同,尤其是改进版之间,差别是越来越小,趋同之势非常明显。

最后,我只能默默发出一条微博:“共享单车拼的不是技术,而是颜色!”

还有,我真的替投资人担心:留给投资人的颜色不多了。

2

拼颜色这事,不仅仅发生在共享单车这个领域。

前不久,在举世瞩目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华为发布了一款新手机P10。虽然特性很多,但是其中一个新的点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增加了新的颜色——绿色。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全世界第一款绿颜色的手机。

苹果不甘落后,迅速跟上了潮流。

昨天,iPhone 7推出了所谓的“特别版”,“现更以红色呈现”。传闻中的“中国红”终于登场了。

只不过,苹果用了个捐助的好由头,美国人就是精明。但不知为何,苹果中国区并没有提捐助的事儿。

从此,iPhone 7有了新成员,“中国红iPhone 7”。

我算是懂了,为什么没有发布会,为什么没有“one more thing”,为何如此的低调。

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黔驴技穷。

如果非要在后面加一句话,我想说:“没啥可拼的,只能靠颜色来担当了。”

这个亮红色,很亮很骚,估计妹子们会喜欢死了。泡妹子靠颜值这件事,看来蔓延到手机界了。

3

iPhone从07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会想到什么?“十年修得同船渡,十年修得共枕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十年之前,iPhone惊艳了世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十年之后,iPhone会不会结束一个时代?

十年之前,他是“独孤求败”;十年之后,他正在朝“路人甲”的方向而去。

遥想乔布斯当年,在每次发布会上一句“one more thing”,都会引爆全场。而如今,斯人已去,“one little thing”都没有,只剩下“one more color”了。不知乔帮主在世界的那一头,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或许,当年他选择擅长供应链的库克,而不是擅长设计的艾维作为接班人,已经注定了今日的结局。

把iPhone的有形的无形的价值卖到极致,而不是把创新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看到过去几年的苹果式“吸金大法”。

也许,是我们果粉期望太高了,不是么?

4

“科技以人为本”,这是昔日手机王者诺基亚提出的响亮口号。这句广告语至今无人超越。

他道出了科技的理念,道出了一个号称“科技公司”的手机公司的一种执着的信念。

确实,曾经的诺基亚手机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虽然,曾经的贵族诺基亚没落了,但是,贵族留下的这句响亮的口号,理应让所有的科技公司铭记。尤其是如今风头还健的苹果三星们。

不得不说,曾经的苹果,虽然没有喊出相同的口号,但是,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践行者。精美的设计,流畅的系统,各种新技术的使用,完美的实现了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故此而受到世人的追捧,拥有大量的“果粉”。

然而,看看现在的苹果,只能靠换颜色,确切的说是壳了。

如果说换壳也算创新的话,那也是诺基亚的发明。

现在的苹果,莫非秉承的是“科技以壳为本”的理念?

5

从“以人为本”到“以壳为本”,是科技的一大悲剧。

这种悲剧,倘若只是发生在不知名的、不起眼的公司,也就罢了。而如今,发生在这些手机制造的王者身上,不能不说,这不是一个公司的悲剧,而是手机产业的悲剧,是整个科技界的悲剧。

这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创新的窘境,或者说是“囧”。

手机的黄金十年,引爆了手机界,也引爆了移动互联网,在社交,商业,媒体各个行业不断的颠覆,终于撞到了天花板。

这是我们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科技领域,不仅仅是手机,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也沉寂了。创业者“囧”了,风投“囧”了。

故此,过去的一年,除了共享单车,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即便是共享单车这事,在技术上的创新,也乏善可陈,更多的,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之前的很多的创新相比,还是差点意思。

6

“科技以壳为本”,“创新囧境”,已经是当下的一个缩影。

然而,世界本不该如此。

放眼全球,曾经说最聪明的人,都去了华尔街。如今,最聪明的人,都挤在科技界。即使是华尔街的精英,也不甘寂寞的想加入科技创新的领地。

而众多的金融资本,不是在科技界流动,就是在流向科技的路上。

“人才+资本+X”会再创一个辉煌?

这个X,就是我们期待的引爆科技创新的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化学元素。

在昨天的一个活动上,李彦宏认为:“如果互联网是前菜的话,人工智能将是主菜,人工智能将会影响各个行业。”

这个说法有意思,很直观说明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换成我的话,我会这样说:“如果互联网是前戏的话,人工智能才是高潮。”

是的,这个“X”,就是人工智能。

顺便说一下,到了人工智能的高潮期,我们不再需要手机了,手机将会被淘汰。

那么,未来的主角,估计不再是苹果了。

是谁呢?猜猜看?

2017-03-17

文/刘兴亮

1

记得痞子蔡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描写道:他有一套彩虹系列的内裤,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俱全。如果不小心忘了今天是星期几时,看一下内裤就知道了。

如果痞子蔡搬来北京居住,共享单车的颜色就可以个他的内裤颜色配套了,也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俱全。不小心忘了今天是星期几时,就不用费劲吧啦看内裤了,看看骑着的共享单车即可。

据报道,北京街头已经有20多万辆共享单车,五颜六色的,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2

也有人说,共享单车不是风景线,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家住朝阳区某小区的刘女士,经常在小区内甚至在楼道内看到停放在此的共享单车。单车停放很有规律,每晚8点左右停放于此,早上7点左右被骑走。一天,她想要骑走该车时,发现车辆的二维码竟然被划坏,无法完整显示,这也就意味着其他人无法扫描。此外,该车车牌也被折去一半,亦无法通过输入车牌号的方式获取密码。正在迷茫间,刘女士发现该单车的机械锁并没有锁,不过自己仍然无法推走车子,原来不知是谁给车辆加装了私锁,车辆已从共享单车变为了“私有财产”。

实际上,拥有类似这辆单车命运的共享单车不在少数,它们有的被推进自家小区,有的干脆被锁在自己家,有的被装上私锁,有的被扔在河里,有的被恶意焚烧,有的直接被肢解破坏。

破坏共享单身的行为,绝不是一个地域的问题,更不是学历的问题。北京媒体报道:研究生学历、月入过万的关某,因一时贪念将路边的ofo小黄车占为己有,不仅重新喷漆还装上了儿童座椅。

除了一些人为了私利占有或毁坏单车,还有的共享单车被随意停在路边,或占用了盲道,或占用了人行道,或堵塞了地铁出站口、公交进站口,或直接停在马路中间,影响交通。由于共享单车随时骑行、随时停车,没有停车位的限制,导致一些用户为了图方便,将单车停在最为便利自己的地方,却全然不顾其他行人和车辆的方便和安全。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3

然而,我想说的是,共享单车带来的这些问题,恰恰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照妖镜有很多,共享单车成为一个焦点,成为最亮的那一面镜子。

有言曰:只有坏的制度,没有坏的人性。意思是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有人说共享单程的游戏规则是在考验人性……

我刚刚在欧洲转了一圈,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共享单车(人家叫公共自行车),没看到有人为破坏的迹象。

1

(西班牙、意大利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乱象,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人性。

记得刚推行投币公交车时,在媒体眼中也是一片乱象:有用五分当一元的,有用假币的,有用游戏币的……

多年过去后回头看,这些乱象并没有阻碍投币公交车的发展,甚至,乱象也越来也少。

共享单车本想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不料却带来另一些问题。如果说共享单车是照妖镜的话,把妖照出来了,也是好事。否则,怎么降妖?

4

近来,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问题,也是风波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一般都采用扫码开锁模式,虽然看不出必须缴纳押金的必要,但一般都收取99至299元的押金。

据央视测算,摩拜单车去年12月的活跃用户量已达313.5万人,每月活跃用户押金总额超过9亿元。而今年1月摩拜和ofo平台均宣布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按照两者分别299元、99元的押金计算,摩拜单车押金就达29.9亿元,ofo 单车押金达9.9亿元。在不算其他共享单车平台的情况下,仅此二者相加押金就近40亿元。

共享单车平台数以亿计的押金充进去容易退出来难等问题一直受到外界的诟病,很多消费者担心平台卷款走人,或是面临破产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押金,并不是共享单车的首创。只是由于共享单车的火爆,短期内迅速集聚了大额押金,才称为热点。

从这个角度看,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好的制定押金监管制度。因为,不光是共享单车,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面临这个问题。

比如,公交卡的押金现状如何?那应该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5

共享单车引发了很多乱象。

有些乱象,是靠市场行为自己可以治愈的。比如在北京的热门街头路段,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上百辆共享单车,如此多的数量,一定会导致占用过多公共资源、堵塞路段、影响市容等。

这是由于这个行业突然变热,越来越多的选手加入导致的过度投放。就像当年团购行业的百团大战。我们也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共享单车企业,相信很快会一批要死掉。

更多的乱象,则需要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共同治理。

总之,我们不需要五颜六色那么多的共享单车,也不用为共享单车成为照妖镜而过度焦虑。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话,把妖照出来了,也是好事。否则,怎么降妖?

降妖除魔,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共享单车们的贡献。

共享单车是个新生事物,是个很好的新生事物,相信会有拨开云雾的那一天。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